一种机柜及电气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02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柜及电气柜,机柜包括柜体、风机、散热罩和两个过风管:柜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腔;风机用于驱动风流从进风口流动至出风腔;散热罩罩设于第一电气件上以收集部分从进风口进入柜体的风流;两个过风管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并用于连通散热罩与出风腔;两个过风管均靠近第二电气件的散热面,且彼此之间的间隔对应散热面的中部设置;每个过风管设有朝向散热面的第一过风口和朝向另一过风管的第二过风口。电气柜包括上述机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柜及电气柜,各电气件的散热效率高。热效率高。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柜及电气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机柜及电气柜。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等电气柜内通常包括逆变模组、电抗模块和电容母排模块,其中逆变模组和电抗模块往往会设置单独的风道进行散热,而电容母排模块一般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现有技术,如专利CN111465289A中,参见图1,电容母排模块6(图1中标号为6的右侧部分)通过热交换机4和扰流风机10进行散热,扰流风机10的出风口正对电容母排模块6设置,来自扰流风机10的风经过电容母排模块6后可通过热交换机4进行循坏散热,但由于电容母排模块6需要与逆变模组5电气耦合,电容母排模块6的散热面往往背离逆变模组,也即位于扰流风机10的出风口之外,电容母排模块的散热效率较差,从而影响电容母排模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机柜及电气柜,可提高电气件的散热效率。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技术方案一,一种机柜,用于至少容置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一电气件和第二电气件,所述第二电气件设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散热面,所述机柜包括:柜体,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腔;风机用于驱动风流从进风口流动至出风腔;散热罩,其罩设于所述第一电气件上以收集部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柜体的风流;和过风管,其数量为两个,两个过风管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散热面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并用于连通散热罩与所述出风腔;两个过风管均靠近所述散热面,且彼此之间的间隔对应所述散热面的中部设置;每个过风管设有朝向所述散热面的第一过风口和朝向另一过风管的第二过风口。
[000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机柜还用于容置第三电气件,所述第二电气件和第三电气件分居于两个过风管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每个过风管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三电气件的第三过风口;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散热面。
[000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第三过风口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并朝向第三电气件远离进风口的一端。
[0008]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过风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散热罩,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出风腔,所述第二管的过风面积沿过风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过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管上。
[000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第一管的中部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管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口、第二过风口和第三过风口。
[0010]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出风腔和风机的数量均
为两个,两个风机分别装设于两个出风腔中,两个出风腔分别与两个第二管对应连通,每个风机朝向所述第三过风口且其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0011]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第一管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均为矩形;所述第二管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投影为矩形,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投影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管朝向散热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管朝向散热面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上。
[0012]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第一电气件为电抗模块,所述电抗模块的磁芯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气件为电容母排模块,所述散热面形成于所述电容母排模块的电容安装板上,所述电容安装板上沿第三方向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第三电气件为断路器;两个第一管沿第二方向相背离的两侧分别固接于所述电容母排模块的电容安装板上。
[0013]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柜体的侧部还设有侧进风口,所述侧进风口上设有过滤棉。
[0014]技术方案十,一种电气柜,包括技术方案一至九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机柜、第一电气件、第二电气件和第三电气件,第一电气件、第二电气件和第三电气件之间电气耦合,第一电气件和第二电气件沿第一方向布设于柜体内,第二电气件和第三电气件沿第三方向布设于柜体内。
[0015]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技术方案一中,进风口的风流一部分从进风口进入散热罩后通过过风管进入出风腔排出,剩余的部分从进风口进入散热罩外的柜体内部空间后通过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进入过风管,再通过出风腔排出,也即过风管收集散热罩内的风流和散热罩外的风流;第一电气件的热量由散热罩收集,散热效率高;由于第一过风口朝向散热面,第二电气件的热量主要通过散热面散出,位于散热罩外的风流可流向散热面带走第二电气件的热量;两个过风管之间的间隔对应散热面的中部设置,由于电气件一般是中部发热量较大,如此设置,使得第二电气件的中部未被遮挡,散热罩外的风流可到达第二电气件的中部,两个相对的第二过风口使得风流更容易沿着第二电气件的中部流动,从而较快地带走第二电气件的热量;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第二电气件置于柜体内部的风流中,风流可流经第二电气件的散热面和第二电气件的中部较快地带走第二电气件的热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由扰流风机和热交换机相配合实现散热,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通过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的设置即可带走第二电气件的热量,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且第二电气件的散热效果更佳。
[0017]2、技术方案二中,第三过风口的设置,使得风流会更多地通过第三电气件再流向第三过风口,从而提高了第三电气件的散热效率;且使得过风管可以从多个方向收集柜体内部的气流,从而提升了整个柜体内部的气流流动的速度,改善了柜体内电气件的散热效果。
[0018]3、技术方案三中,第三过风口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并朝向第三电气件远离进风口的一端,保证了风流自进风口整个流经第三电气件后再进入第三过风口,进一步提高了第三电气件的散热效率。
[0019]4、技术方案四中,过风管的结构设置,便于生产加工,且有利于实现第三过风口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以及朝向第三电气件远离进风口的一端;第二管的过风面积沿过风方向
逐渐增大,提升了风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散热效果。
[0020]5、技术方案五中,第一管靠近散热罩,第一管上设置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第二管靠近出风腔,第二管上设置第一过风口、第二过风口和第三过风口;即使得整个过风管的中部和靠近出风腔的一端均能收集柜体内部风流,既保证了第二电气件的热量在流经整个散热面后才进入第一过风口或第二过风口,也使得柜体内部风流基本流经了各电气件才被收集进入过风管,从而提高了柜体整体的散热气流。
[0021]6、技术方案六中,两个风机和两个出风腔的设置,抽风效率更高,风流流速更快;每个风机朝向第三过风口设置,使得第三过风口对应的柜体区域流速快,从而提升了整个柜体内部的气流流速。
[0022]7、技术方案七中,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结构设置简单易加工,易于实现第二管的过风面积沿过风方向逐渐增大以及第三过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柜,用于至少容置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一电气件和第二电气件,所述第二电气件设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散热面,其特征是,所述机柜包括:柜体,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腔;风机,其用于驱动风流从进风口流动至出风腔;散热罩,其罩设于所述第一电气件上以收集部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柜体的风流;和过风管,其数量为两个,两个过风管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散热面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并用于连通散热罩与所述出风腔;两个过风管均靠近所述散热面,且彼此之间的间隔对应所述散热面的中部设置;每个过风管设有朝向所述散热面的第一过风口和朝向另一过风管的第二过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其特征是,所述机柜还用于容置第三电气件,所述第二电气件和第三电气件分居于两个过风管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每个过风管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三电气件的第三过风口;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散热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柜,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过风口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并朝向第三电气件远离进风口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柜,其特征是,所述过风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散热罩,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出风腔,所述第二管的过风面积沿过风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过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管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的中部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祥金陈智锋吴志腾陈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