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94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隔离电源和各光电耦合器均集成于变频器的控制主板上,按键扫描单元和LED驱动单元均集成于操作器的操作主板上;隔离电源的输入端连接供电电压VCC1,各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分别对应连接控制主板的时钟信号端、显示数据信号端、使能信号端和按键数据信号端,隔离电源的输出端和各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均分别连接在母插座CN1上;操作主板的相应端均分别连接在公插头CN2上,母插座CN1和公插头CN2插接配合或通过外延线相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器既可以安装在变频器上,也可以从变频器分离出来,外延至变频器外,同时装卸简单,成本较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低价位变频器,为了降低成本,将主强电回路和控制回路共地连接,以节省模块驱动光耦的花费,而模块驱动光耦的体积大成本高,故缩小了采用模块驱动光耦占用的体积;但是由于控制回路和主强电回路共地的原因,让原先连接低压弱电的操作器变成了强电电位,即热地连接,使操作器仅能安装在变频器上而无法分离出来;然而有时因需求,需要将操作器从变频器上分离出来,并外延到变频器外,而如果操作器仍是强电电位,则出于触点考虑是不允许分离,若需要外延时则需要操作器占用变频器的RS485通信口,以实现操作器分离出变频器,并外延至变频器外,由于RS485通信口被占用,就无法实现变频器和其他上位机的通信,而且这样使变频器同时存在两个操作器,提高了生产成本和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同时既可以安装在变频器上,也可以从变频器分离出来,外延至变频器外的操作器外延电路。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包括DC

DC隔离电源、若干个光电耦合器、按键单元、按键扫描单元、LED数码管显示单元和LED驱动单元,所述DC

DC隔离电源和各所述光电耦合器均集成于变频器的控制主板上,所述按键单元、所述按键扫描单元、LED数码管显示单元和LED驱动单元均集成于操作器的操作主板上;所述控制主板设置有时钟信号端、显示数据信号端、使能信号端和按键数据信号端,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入端连接供电电压VCC1,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时钟信号端、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所述使能信号端和所述按键数据信号端,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出端和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均分别连接在母插座CN1上;所述按键单元电连接所述按键扫描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所述LED数码管显示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LED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操作主板的相应端均分别连接在公插头CN2上,所述母插座CN1和所述公插头CN2插接配合或通过外延线相互连接,且所述母插座CN1和所述公插头CN2共同形成可分离组件。
[0007]所述操作主板的相应端分别对应为VDD端、CLK端、DIO端和STB端;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VDD端,所述时钟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CLK端,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DIO端,所述使能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STB端,所述按
键数据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DIO端。
[0008]所述供电电压VCC1分别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入正极端,所述电容C1和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入负极端均接地,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二次正极端连接热敏电阻PTC1的第一端,所述热敏电阻PTC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母插座CN1的第1引脚,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出负极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和所述母插座CN1的第2引脚;其中,在所述操作主板中,所述公插头CN2的第1引脚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2和电容C8的正极,所述公插头CN2的第2引脚和所述电容C8的负极均接地;并且,所述操作主板的VDD端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2和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和所述操作主板的GND端均接地。
[0009]所述时钟信号端对应配设光电耦合器OPT1,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电压VCC1,所述时钟信号端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入侧的第二端,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出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串联双二极管D1的第二端及所述母插座CN1的第3引脚,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1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2,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和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1的第三端均接地。
[0010]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对应配设光电耦合器OPT2,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供电电压VCC1,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T2的输入侧的第二端,所述光电耦合器OPT2的输出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串联双二极管D2的第二端及所述母插座CN1的第4引脚,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2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2,所述光电耦合器OPT2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和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2的第三端均接地。
[0011]所述使能信号端对应配设光电耦合器OPT3,所述使能信号端连接供电电压VCC1,所述使能信号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T3的输入侧的第二端,所述光电耦合器OPT3的输出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串联双二极管D3的第二端及所述母插座CN1的第5引脚,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3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2,所述光电耦合器OPT3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和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3的第三端均接地。
[0012]所述按键数据信号端对应配设光电耦合器OPT4,所述按键数据信号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5和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供电电压VCC1和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T4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OPT4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接地,并且,所述光电耦合器OPT4的输入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所述供电电压VCC2,所述光电耦合器OPT4的输入侧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母插座CN1的第6引脚。
[0013]电容C6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8的第一端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R10的第一端和所述CLK端,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串联双二极管D5的第二端和所述公插头CN2的第3引脚,所述串联双二极
管D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电压VCC2,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5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均接地。
[0014]所述公插头CN2的第4引脚分别连接串联双二极管D6的第二端、电容C8的第一端和电阻R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

DC隔离电源、若干个光电耦合器、按键单元、按键扫描单元、LED数码管显示单元和LED驱动单元,所述DC

DC隔离电源和各所述光电耦合器均集成于变频器的控制主板上,所述按键单元、所述按键扫描单元、LED数码管显示单元和LED驱动单元均集成于操作器的操作主板上;所述控制主板设置有时钟信号端、显示数据信号端、使能信号端和按键数据信号端,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入端连接供电电压VCC1,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时钟信号端、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所述使能信号端和所述按键数据信号端,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出端和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均分别连接在母插座CN1上;所述按键单元电连接所述按键扫描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所述LED数码管显示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LED驱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操作主板的相应端均分别连接在公插头CN2上,所述母插座CN1和所述公插头CN2插接配合或通过外延线相互连接,且所述母插座CN1和所述公插头CN2共同形成可分离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主板的相应端分别对应为VDD端、CLK端、DIO端和STB端;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VDD端,所述时钟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CLK端,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DIO端,所述使能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STB端,所述按键数据信号端依次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可分离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主板的所述DIO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压VCC1分别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入正极端,所述电容C1和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入负极端均接地,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二次正极端连接热敏电阻PTC1的第一端,所述热敏电阻PTC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母插座CN1的第1引脚,所述DC

DC隔离电源的输出负极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和所述母插座CN1的第2引脚;其中,在所述操作主板中,所述公插头CN2的第1引脚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2和电容C8的正极,所述公插头CN2的第2引脚和所述电容C8的负极均接地;并且,所述操作主板的VDD端分别连接供电电压VCC2和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和所述操作主板的GND端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信号端对应配设光电耦合器OPT1,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电压VCC1,所述时钟信号端通过电阻R1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入侧的第二端,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出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串联双二极管D1的第二端及所述母插座CN1的第3引脚,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1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压VCC2,所述光电耦合器OPT1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和所述串联双二极管D1的第三端均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操作器外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对应配设光电耦合器OPT2,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供电电压VCC1,所述显示数据信号端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T2的输入侧的第二端,所述光电耦合器OPT2的输出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串联双二极管D2的第二端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光熠张镭翁连益陈德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桑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