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板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77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包括板状主体,其边角分别设有第一流通孔、第二流通孔、第三流通孔和第四流通孔;板状主体的第一表面设有环状密封垫;第二流通孔和第四流通孔的周沿分别设有第一隔离密封垫和第二隔离密封垫;板状主体的第一表面设有分流件,分流件包括第一分流密封垫与第二分流密封垫;第一分流密封垫的上端连接环状密封垫一段上且其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分流密封垫的下端连接环状密封垫一段上且其上端向上延伸,以将板状主体的第一表面界定出多个流动区域,使得板状主体的表面具有较大的膜传热系数,以实现高效换热,在恶劣工况下可降低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数量,缩小板式换热器整体尺寸规模。缩小板式换热器整体尺寸规模。缩小板式换热器整体尺寸规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板片


[0001]本技术涉及核电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板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板式换热器波纹板之间的流道只可实现一个流程,热流体(或冷流体)在进口角孔被分配到板间流道后,延整个板片流过,然后在出口角孔处汇集,板件流道只有一个流程。
[0003]当换热器流量较低,在热负荷要求高、端差小的恶劣工况下,板片间流道内的流速会很低,膜传热系数小,导致总传热系数小,所需的换热面积(板片数量)就很大,板片换热面积的增大会进一步降低板间流道流速,因此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换热器的板片数量很多,传热能力低效,设备庞大。
[0004]虽然缩小单板的宽度可以减小板间流体的流通面积,但相应必须拉长板片的长度,但这种“瘦高”板片因高度方向限制,一般难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包括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0007]所述板状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主体(1),所述板状主体(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板状主体(1)的边角分别设有第一流通孔(11)、第二流通孔(12)、第三流通孔(13)和第四流通孔(14),所述第一流通孔(11)与第三流通孔(13)位于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二流通孔(12)和所述第四流通孔(14)位于第二对角线上;所述板状主体(1)的第一表面设有环状密封垫(21),所述第一流通孔(11)、所述第二流通孔(12)、所述第三流通孔(13)和所述第四流通孔(14)均位于所述环状密封垫(21)的内圈;所述第二流通孔(12)和第四流通孔(14)位于所述板状主体(1)的第一表面的周沿分别设有第一隔离密封垫(22)和第二隔离密封垫(23),所述第一隔离密封垫(22)和第二隔离密封垫(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状密封垫(21)对应连接;所述板状主体(1)的第一表面设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密封垫(26)与至少一个第二分流密封垫(27);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密封垫(26)的上端连接所述环状密封垫(21)位于所述第一流通孔(11)与所述第二流通孔(12)之间的一段上且其下端向下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流密封垫(27)的下端连接所述环状密封垫(21)位于所述第三流通孔(13)与所述第四流通孔(14)之间的一段上且其上端向上延伸,以将所述板状主体(1)的第一表面界定出多个流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孔(12)位于所述板状主体(1)的第一表面的周沿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垫(24);所述第四流通孔(14)位于所述板状主体(1)的第一表面的周沿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垫(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流密封垫(26)包括与所述环状密封垫(21)连接的第一纵向段(261)、与所述第一纵向段(261)连接且向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段(262)、与所述第一倾斜段(262)远离所述第一纵向段(261)连接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纵向段(263);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