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047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包括由水管沿水平方向依次连通的安全分流井、截污井,弃流井、排污井与蓄水池,所述排污井内设有将蓄水池中沉淀的杂物排出的反冲洗装置,所述蓄水池内竖直设有提升井,所述提升井内设有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回用装置,所述蓄水池一侧并列设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内竖直设有回用井,所述回用井与回用装置相接通,本雨水收集系统其优点在于,防止蓄水池中的蓄水模块阻塞,有利于对雨水进行排水与收集工作。集工作。集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


[0001]本技术属于雨水收集
,尤其是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传统的蓄水设施有土建蓄水池、不锈钢蓄水罐等,但是这种储水池有容易滋生细菌、占用空间大、造价高、对地基要求高等缺陷,因此塑料雨水收集模块以其轻便易拼装、抗腐能力强、承载强度高、经久耐用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雨水收集系统由多个雨水模块组件组装成为储水装置,由于储水装置为埋地式,这种多模块的拼装结构位于地下,时间长了雨水中固形物沉积,容易堵塞模块,影响排水和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包括由水管沿水平方向依次连通的安全分流井、截污井,弃流井、排污井与蓄水池,所述排污井内设有将蓄水池中沉淀的杂物排出的反冲洗装置,所述蓄水池内竖直设有提升井,所述提升井内设有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回用装置,所述蓄水池一侧并列设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内竖直设有回用井,所述回用井与回用装置相接通。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面与路面雨水灌入安全分流井中,安全分流井中的雨水通过水管灌入截污井中拦截较大的垃圾,然后通过弃流井弃流前期雨水,将后期雨水收集至蓄水池中,此时通过反冲洗装置使蓄水池底部形成湍流层,使得蓄水池底部的沉渣泛起,同时将含有沉渣的雨水从排污井排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防止蓄水池中的蓄水模块阻塞,有利于对雨水进行排水与收集工作,此时通过回用装置将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过滤消毒,同时将处理完成的雨水通过回用井储存至清水池进行储存利用。
[00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设置在蓄水池底部的反冲洗管道,所述排污井井底设有若干个潜污泵,各个所述潜污泵的输出端设有同一条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穿过排污井与外部污水井接通,各个所述潜污泵通过水管与蓄水池接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冲洗管道与外部水泵接通,水泵将高压水流输送至反冲洗管道中,然后由反冲洗管道上的出水口喷出,进而在蓄水池底部形成湍流层,使得蓄水池底部的沉渣泛起,此时通过潜污泵将湍流层含有沉渣的雨水抽至排污管道中,然后由排污管道将污水排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对蓄水池中的蓄水模块进行清洗。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截污井内竖直设有截污提篮,所述截污提篮顶端竖直设有截污滤网,所述截污滤网一侧设有截污进口,所述截污进口与截污井的进水口接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面与路面雨水灌入安全分流井中,安全分流井中的雨
水通过截污井的进水口灌入截污滤网中拦截较大的垃圾,较大的垃圾通过自身重力落入截污提篮中,进而对雨水进行初步截污。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弃流井内竖直设有不锈钢滤筒,所述不锈钢滤筒内竖直设有不锈钢滤网,所述不锈钢滤网一侧设有弃流进口,所述弃流进口穿过不锈钢滤筒与弃流井的进水口接通,所述不锈钢滤网底端设有水流堰挡板,所述水流堰挡板整体呈倒锥形,所述水流堰挡板内放置有浮球,所述不锈钢滤筒上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弃流进出水口的下方,所述排污口穿过弃流井与外部污水井接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期雨水脏且流量较小,雨水通过不锈钢滤网过滤流动至水流堰挡板的内腔中,此时利用雨水的浮力使得浮球漂浮在雨水上层,然后雨水通过水流堰挡板的开口流入不锈钢滤筒底部,进而通过不锈钢滤筒的排污口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后期雨水干净且流量大,此时大量雨水涌入水流堰挡板的内腔中,此时利用雨水重力将浮球阻塞在水流堰挡板的开口中,此时雨水通过弃流井的出水口排放至蓄水池中,进而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对后期雨水进行收集。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用装置包括设置在提升井井底的不锈钢格栅,所述不锈钢格栅内设有若干个提升泵,各个所述提升泵的输出端设有同一条提升管道,所述提升管道穿过提升井与雨水地埋一体机接通,所述雨水地埋一体机上设有回用管道,所述回用管道远离雨水地埋一体机的一端延伸至回用井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升泵将蓄水池中的雨水抽至提升管道中,然后由雨水地埋一体机对雨水进行消毒过滤,然后通过回用管道将消毒过滤完成的雨水排放至回用井中,进而通过清水池将消毒过滤完成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提高清水池中雨水的水体质量。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用井井底设有若干个回用泵,各个所述回用泵的输出端设有同一条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穿过回用井与补水井相接通,所述补水井上设有雨水回用总接口。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回用泵将清水池中的雨水抽至出水管道中,然后由出水管道排放至补水井中,然后由雨水回用总接口将雨水输出进行利用,简单方便。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补水井上设有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远离补水井的一端延伸至回用井内,所述补水管道与外部自来水管道接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补水管道将外部自来水排放至回用井中,然后由清水池对外部自来水进行储存,确保清水池中水体含量充足。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与清水池外侧均通过防渗膜包裹,所述蓄水池与清水池通过防渗膜隔开。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渗膜将蓄水池与清水池隔开,避免蓄水池中的沉渣污染清水池,有利用保持清水池中水体质量。
[0020]有益效果:通过反冲洗装置使蓄水池底部形成湍流层,使得蓄水池底部的沉渣泛起,同时将含有沉渣的雨水从排污井排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防止蓄水池中的蓄水模块阻塞,有利于对雨水进行排水与收集工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截污井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弃流井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为:1、安全分流井;2、截污井;201、截污提篮;202、截污滤网;203、截污进口;3、弃流井;301、浮球;302、排污口;303、水流堰挡板;304、不锈钢滤网;305、弃流进口;306、不锈钢滤筒;4、排污井;401、反洗洗管道;402、潜污泵;403、排污管道;5、蓄水池;6、提升井;601、提升泵;602、不锈钢格栅;603、提升管道;7、雨水地埋一体机;8、清水池;9、防渗膜;10、回用井;1001、回用管道;1002、回用泵;1003、出水管道;1004、雨水回用总接口;11、补水井;1101、补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包括由水管沿水平方向依次连通的安全分流井(1)、截污井(2),弃流井(3)、排污井(4)与蓄水池(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井(4)内设有将蓄水池(5)中沉淀的杂物排出的反冲洗装置,所述蓄水池(5)内竖直设有提升井(6),所述提升井(6)内设有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回用装置,所述蓄水池(5)一侧并列设有清水池(8),所述清水池(8)内竖直设有回用井(10),所述回用井(10)与回用装置相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设置在蓄水池(5)底部的反冲洗管道,所述排污井(4)井底设有若干个潜污泵(402),各个所述潜污泵(402)的输出端设有同一条排污管道(403),所述排污管道(403)穿过排污井(4)与外部污水井接通,各个所述潜污泵(402)通过水管与蓄水池(5)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井(2)内竖直设有截污提篮(201),所述截污提篮(201)顶端竖直设有截污滤网(202),所述截污滤网(202)一侧设有截污进口(203),所述截污进口(203)与截污井(2)的进水口接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3)内竖直设有不锈钢滤筒(306),所述不锈钢滤筒(306)内竖直设有不锈钢滤网(304),所述不锈钢滤网(304)一侧设有弃流进口(305),所述弃流进口(305)穿过不锈钢滤筒(306)与弃流井(3)的进水口接通,所述不锈钢滤网(304)底端设有水流堰挡板(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斯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