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028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利用多维度的可测量指标间接测量潜变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设置潜变量与综合评价结果之间的影响关系,获得最终综合评价K;随机选取评价老师对学员进行最终综合评价,获得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根据学员最终综合评价K和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验证影响关系的合理性;若不合理,则进行系数训练/重构,直至符合条件,输出评价准确率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算法验证和调整,寻找最佳算法参数,对带电作业实操培训从过程到结果进行全程追踪式的综合客观评价,解决现存问题。解决现存问题。解决现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操培训管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带电作业实操培训评价,是学员上岗前的重要评价步骤,评价结果直接决定学员是否能获得资质进行带电作业,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直接影响学员人身安全及电网安全运行。
[0003]在实操培训中,需要对学员进行全方面评价,目前多采用理论考试加实操考试,再将两次考试成绩与评价合格阈值分数进行比较的方法对学员综合成绩进行评价。但学员因个人性格、工作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不同,在培训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差异巨大。实操考试中,因操作步骤复杂,评价老师需要依据现场情况进行经验判断,评价老师个人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仅仅依靠最终考试成绩评价的方法不全面、不充分、不客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解决当前评价方法存在不全面、不充分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利用多维度的可测量指标间接测量潜变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设置所述潜变量与综合评价结果之间的影响关系,获得最终综合评价K;随机选取评价老师对学员进行最终综合评价,获得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根据学员最终综合评价K和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验证影响关系的合理性;若不合理,则进行系数训练/重构,直至符合条件,输出评价准确率指标。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潜变量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利用多维度的可测量指标,即显变量间接测量获得潜变量;其中,态度对应的显变量包括:出勤率、迟到早退次数、课堂发言次数和作业完成率;知识对应的显变量包括:练习错误率、理论考试成绩、理论分享次数和扩展课程学习次数;技能对应的显变量包括:违章率、操作正确率、操作准确率、身高体重、体力和耐力;通过违章率测得安全意识,通过操作正确率和操作准确率测得实操技能,通过身高体重、体力和耐力测得身体素质;通过安全意识、实操技能和身体素质测得技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利用线性函数拟合显变量到潜变量的测量关系:
[0010]A=x1*A1+x2*A2+x3*A3+x4*A4;
[0011]B=y1*B1+y2*B2+y3*B3+y4*B4;
[0012]C=z1*C1+z2*C3+z3*C3
[0013]C1=z
11
*C11;
[0014]C2=z
21
*C21+z
22
*C22;
[0015]C3=z
31
*C31+z
32
*C32+z
33
*C33;
[0016]其中,A为态度,A1为出勤率,A2为迟到早退次数,A3为课堂发言次数,A4为作业完成率;B为知识,B1为练习错误率,B2为理论考试成绩,B3为理论分享次数,B4为扩展课程学习次数;C为技能,C1为安全意识,C2为实操技能,C3为身体素质,C11为违章率,C21为操作正确率,C22为操作准确率,C31为身高、体重,C32为体力,C33为耐力;x1、x2、x3、x4分别是出勤率、迟到早退次数、课堂发言次数和作业完成率对态度的测量系数;y1、y2、y3、y4分别是练习错误率、理论考试成绩、理论分享次数和扩展课程学习次数对知识的测量系数;z
11
为违章率对安全意识的测量系数;z
21
、z
22
分别为操作正确率、操作准确率对实操技能的测量系数;z
31
、z
32
、z
33
分别为身高体重、体力和耐力对身体素质的测量系数;z1、z2、z3分别是安全意识、实操技能、身体素质对技能的测量系数;测量系数在开始培训评价前,评价老师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初始值,在培训评价运行过程中,通过自学习算法自动调优。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态度和知识影响理论评分;态度、知识和技能共同影响实操评分K2,理论评分K1和实操评分K2影响学员的最终综合评价K,即:
[0018]K1=u1*A+u2*B
[0019]K2=v1*A+v2*B+v3*C
[0020]K=w1*K2+w2*K2
[0021]其中,u1、u1分别表示态度、知识对于理论评分的影响系数;v1、v2、v3分别表示态度、知识、技能对于实操评分的影响系数;w1、w2分别表示理论评分和实操评分对于最终综合评价的影响系数;影响系数在开始培训评价前,评价老师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初始值,在培训评价运行过程中,通过自学习算法自动调优。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针对每一名待评价学员,随机选取三名评价老师对其进行理论评分、实操评分,理论评分、实操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作为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进而得出该学员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其中,理论评分的平均分S1为:
[0023]S1=(S
A
+S
B
+S
C
)/3
[0024]实操评分的平均分S2为:
[0025]S2=(S
D
+S
E
+S
F
)/3
[0026]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为:
[0027]S=(S1+S2)/2
[0028]其中,S
A
、S
B
、S
C
分别为3名评价老师的理论评分;S
D
、S
E
、S
F
分别为3名评价老师的实操评分。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将不少于50名的学员的最终综合评价K与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进行比较,若最终综合评价K与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差距较大,则通过自学习算法自动进行调
优;其中,取每一位学员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和最终综合评价K之差的绝对值E,并设置第一偏差阈值T1,若E>T1,则说明最终综合评价K与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差距较大;
[0030]E=|S

K|。...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多维度的可测量指标间接测量潜变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设置所述潜变量与综合评价结果之间的影响关系,获得最终综合评价K;随机选取评价老师对学员进行最终综合评价,获得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根据学员最终综合评价K和最终综合评价结果S验证影响关系的合理性;若不合理,则进行系数训练/重构,直至符合条件,输出评价准确率指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潜变量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利用多维度的可测量指标,即显变量间接测量获得潜变量;其中,态度对应的显变量包括:出勤率、迟到早退次数、课堂发言次数和作业完成率;知识对应的显变量包括:练习错误率、理论考试成绩、理论分享次数和扩展课程学习次数;技能对应的显变量包括:违章率、操作正确率、操作准确率、身高体重、体力和耐力;通过违章率测得安全意识,通过操作正确率和操作准确率测得实操技能,通过身高体重、体力和耐力测得身体素质;通过安全意识、实操技能和身体素质测得技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电作业实操培训学员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线性函数拟合显变量到潜变量的测量关系:A=x1*A1+x2*A2+x3*A3+x4*A4;B=y1*B1+y2*B2+y3*B3+y4*B4;C=z1*C1+z2*C3+z3*C3C1=z
11
*C11;C2=z
21
*C21+z
22
*C22;C3=z
31
*C31+z
32
*C32+z
33
*C33;其中,A为态度,A1为出勤率,A2为迟到早退次数,A3为课堂发言次数,A4为作业完成率;B为知识,B1为练习错误率,B2为理论考试成绩,B3为理论分享次数,B4为扩展课程学习次数;C为技能,C1为安全意识,C2为实操技能,C3为身体素质,C11为违章率,C21为操作正确率,C22为操作准确率,C31为身高、体重,C32为体力,C33为耐力;x1、x2、x3、x4分别是出勤率、迟到早退次数、课堂发言次数和作业完成率对态度的测量系数;y1、y2、y3、y4分别是练习错误率、理论考试成绩、理论分享次数和扩展课程学习次数对知识的测量系数;z
11
为违章率对安全意识的测量系数;z
21
、z
22
分别为操作正确率、操作准确率对实操技能的测量系数;z
31
、z
32
、z
33
分别为身高体重、体力和耐力对身体素质的测量系数;z1、z2、z3分别是安全意识、实操技能、身体素质对技能的测量系数;测量系数在开始培训评价前,评价老师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初始值,在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维超方明张智华高静娴龚明义蔡澍雨刘成谢程何俊陈文强张雯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