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736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其包括支撑杆、胸引瓶置物框和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与调节结构活动连接,所述胸引瓶置物框与调节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设置管路固定结构。术后由护士将胸引瓶放置于胸腔引流瓶框中,调节好胸引瓶置物框的高度,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固定在管路固定结构中,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患者在下床活动过程中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引起脱管。在下床活动过程中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引起脱管。在下床活动过程中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引起脱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病人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单腔胸腔引流瓶的装置上安装有两个钩子,在胸腔引流术患者卧床时挂于床栏处,而患者下床活动时有根带子拴在挂钩上,患者自行提着带子活动。有时患者不方便自我提瓶,限制了活动,且患者的身高有高有低,穿刺部位不一,现有的两个钩子不能调节高度,胸腔引流术要求有效引流水平距离为60cm

100cm,距离过短易引起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发生。在下床活动过程中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引起脱管,如果操作不当易对患者形成二次伤害。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其包括支撑杆、胸引瓶置物框和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调节结构活动连接,所述胸引瓶置物框与调节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设置管路固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部设置U型扶手;所述管路固定结构设置在支撑杆的上半部分侧面;所述U型扶手上设置至少一个管路固定结构,所述管路固定结构设置为半圆形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移动块、锥齿轮和转动把手;所述锥齿轮设置在移动块内部,锥齿轮与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把手与锥齿轮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内部为中空,移动块上部和下部设置贯穿孔,所述移动块下部贯穿孔内设置安装锥齿轮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和贯穿孔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孔,所述贯穿孔直径大于螺纹杆的直径,第一孔直径大于贯穿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孔的直径;移动块任意侧面设置第三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可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中间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杆适配;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部设置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底部设置一圆环,所述圆环外径等于第二孔直径,圆柱形凸起直径等于第一孔的直径,第一锥齿轮安装在移动块内部带动移动块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妍石玉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