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51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属于毛螺菌科的新属级新物种(Lachnospiraceae sp.),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肿瘤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胆管癌、肾癌和纤维肉瘤。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新属级别的肠道厌氧微生物菌株Lachnospiraceae sp.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或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现丰富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菌种的类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及其应用
,尤其是涉及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预防和/ 或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其携带的基因信息总量是人自身基因组信息的 50~100倍,即“肠道微生物组(gutmicorbiome)”,也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组是人体最大、最直接的外环境,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关于肠道微生物组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及复杂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炎性肠病及肿瘤等)方面的研究报道。
[0003]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分析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微生物培养技术的高速发展,肠道菌群对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的影响及作用越来越明确。肠道菌群更像是具备代谢、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可以影响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与人类各种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等)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不仅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更具有临床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属于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新属级新物种(Lachnospiraceae sp.),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肿瘤包括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胆管癌、肾癌和纤维肉瘤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包括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MNH 4668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名称为Lachnospiraceae sp.MNH 46686,菌株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002。3.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属于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新属级新物种(Lachnospiraceae sp.),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毛螺菌微生物菌株包括毛螺菌微生物菌株MNH 4668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名称为Lachnospiraceae sp.MNH 46686,菌株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002。5.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或所述毛螺菌科微生物菌株的代谢产物。6.一种预防和/或治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振肖晨黄少莉邝倩雯刘真真孔萍泰利宏张陈陈粱雅俊朱瑞娟贤一博张东亚蒋先芝
申请(专利权)人: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