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50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控制台和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架、固定器操纵机构和固定器安装板,固定器操纵机构安装在控制台架内,固定器安装板安装在固定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在固定器安装板上,固定器操纵机构用于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从置管床的床下向外运动移出至床侧或从床侧反向移至床底,手臂约束固定器包括U形安装架、上臂支架、上臂固定板、上臂约束带、前臂支架、前臂固定板和前臂约束带。专用床包括置管床,置管床头端两侧的床腿上分别安装有手臂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置管时妥善固定置入侧手臂,并能使操作者方便旋转患者腕部调整角度。者腕部调整角度。者腕部调整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属于医用器械


技术介绍

[0002]随医疗技术及科技水平的进步,护士护理操作能力逐步提升,临床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如手臂输液港、PICC等也在逐渐普及。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置入侧手臂需外展90
°
左右,同时需要翻转手臂配合操作,且需保持该体位较长时间。目前,临床护士大多在专用置管室完成该操作,但并无专用置管的器具。临床操作中有时会让患者紧贴置入侧对侧床沿平卧,尽量伸展置入侧手臂,但这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置入空间较为局限,易污染无菌区。也有的是在床边加一与床同高的小平台以解决操作空间问题,但存在患者无法配合旋转腕部的问题,难以达到最佳穿刺位置。而体位的摆放合理是置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专用置管器具,导致置管操作时间通常比较长,需要患者的配合度比较高,很多年老体弱、或是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并不能顺利配合完成该项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能在置管时妥善固定置入侧手臂,并能使操作者方便旋转患者腕部调整角度后固定,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5]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控制台和手臂约束固定器,所述安装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架、固定器操纵机构和固定器安装板,所述控制台架用于安装在置管床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安装在控制台架内,所述固定器安装板安装在固定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在固定器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用于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从置管床的床下向外运动移出至床侧或从床侧反向移至床底;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包括U 形安装架、上臂支架、上臂固定板、上臂约束带、前臂支架、前臂固定板和前臂约束带,所述U形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器安装板上,上臂支架的后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一螺栓轴安装在U形安装架的后叉臂上端,上臂支架的前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二螺栓轴安装在U形安装架的前叉臂上端,上臂支架能够绕第一螺栓轴、第二螺栓轴旋转调节;所述上臂固定板安装在上臂支架上,上臂固定板侧边安装有上臂约束带,所述前臂支架的后端与上臂支架的前端通过带锁定铰接组件铰连,前臂支架上臂支架之间能够相对旋转调节;所述前臂固定板安装在前臂支架上,前臂固定板侧边安装有前臂约束带。
[0006]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臂支架包括第一后固定片、第一前固定片和两根第一滑杆,两根第一滑杆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后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的前端,所述上臂固定板底
部设有两个第一滑筒,两个第一滑筒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上,每个第一滑筒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一滑杆的第一锁紧手轮;所述前臂支架包括第二后固定片、第二前固定片和两根第二滑杆,两根第二滑杆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后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的后端,所述第二前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的前端,所述前臂固定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滑筒,两个第二滑筒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上,每个第二滑筒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二滑杆的第二锁紧手轮;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和第二后固定片之上。
[0007]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包括两根第一铰连杆、两根第二铰连杆、铰接轴和第三锁紧手轮,两根第一铰连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上,两根第二铰连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前固定片上,两根第一铰连杆与两根第二铰连杆之间通过铰接轴铰连,所述第三锁紧手轮安装在铰接轴端部。
[0008]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还包括手部固定板、手部约束带、双筒滑动座、第四锁紧手轮和第五锁紧手轮,所述双筒滑动座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的前部,双筒滑动座上安装有两个用于紧定第二滑杆的第四锁紧手轮,双筒滑动座的上表面设有球窝座,所述手部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安装在球窝座内,所述双筒滑动座底部对应球窝座处安装有用于紧定球头的第五锁紧手轮,所述手部固定板的侧边安装有手部约束带。
[0009]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台架一端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内转动安装有床腿连接筒;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固定筒齿轮、竖向导杆和升降驱动部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床腿连接筒旁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主动齿轮,所述固定筒齿轮同轴安装在床腿连接筒的上端,固定筒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控制台架的另一端安装有升降驱动部件,所述固定器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驱动部件的上端,所述竖向导杆滑动穿设于控制台架内,竖向导杆上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器安装板底部。
[0010]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台架的底面安装有万向支撑轮。
[0011]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部件采用电动推杆、丝杆升降机或气缸。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1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专用床,包括置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床头端两侧的床腿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上述的手臂固定装置,所述手臂固定装置中的控制台架转动连接在床腿上。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手臂固定装置,可以电动调整患者手臂与身体角度,便于操作者置管时根据置管需要随意调整,并有固定手腕的部件,以防止不配合的患者手腕随意乱动;手臂固定装置为隐蔽式设计,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方便地从床下移出,而且移出操作采用电动调控,从而能够微调角度,不仅方便,而且精确度高,手臂固定装置底部有万向支撑轮提供支撑,稳定牢靠,保障安全,能有效预防置管过程中患者变换体位引起穿刺失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手臂约束固定器的仰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沿图1中的A

A向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

控制台架、2

固定器安装板、3

U形安装架、4

上臂支架、 4.1

第一后固定片、4.2

第一前固定片、4.3

第一滑杆、4.4

第一锁紧手轮、5

上臂固定板、5a

第一滑筒、6

上臂约束带、7

前臂支架、7.1

第二后固定片、7.2
‑ꢀ
第二前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控制台和手臂约束固定器,所述安装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架(1)、固定器操纵机构和固定器安装板(2),所述控制台架(1)用于安装在置管床(29)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安装在控制台架(1)内,所述固定器安装板(2)安装在固定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在固定器安装板(2)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用于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从置管床(29)的床下向外运动移出至床侧或从床侧反向移至床底;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包括U形安装架(3)、上臂支架(4)、上臂固定板(5)、上臂约束带(6)、前臂支架(7)、前臂固定板(8)和前臂约束带(9),所述U形安装架(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器安装板(2)上,上臂支架(4)的后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一螺栓轴(10)安装在U形安装架(3)的后叉臂上端,上臂支架(4)的前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二螺栓轴(11)安装在U形安装架(3)的前叉臂上端,上臂支架(4)能够绕第一螺栓轴(10)、第二螺栓轴(11)旋转调节;所述上臂固定板(5)安装在上臂支架(4)上,上臂固定板(5)侧边安装有上臂约束带(6),所述前臂支架(7)的后端与上臂支架(4)的前端通过带锁定铰接组件铰连,前臂支架(7)上臂支架(4)之间能够相对旋转调节;所述前臂固定板(8)安装在前臂支架(7)上,前臂固定板(8)侧边安装有前臂约束带(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支架(4)包括第一后固定片(4.1)、第一前固定片(4.2)和两根第一滑杆(4.3),两根第一滑杆(4.3)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后固定片(4.1)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4.3)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固定片(4.2)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4.3)的前端,所述上臂固定板(5)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筒(5a),两个第一滑筒(5a)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4.3)上,每个第一滑筒(5a)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一滑杆(4.3)的第一锁紧手轮(4.4);所述前臂支架(7)包括第二后固定片(7.1)、第二前固定片(7.2)和两根第二滑杆(7.3),两根第二滑杆(7.3)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后固定片(7.1)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的后端,所述第二前固定片(7.2)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的前端,所述前臂固定板(8)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滑筒(8a),两个第二滑筒(8a)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上,每个第二滑筒(8a)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二滑杆(7.3)的第二锁紧手轮(7.4);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4.2)和第二后固定片(7.1)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赵玉桃鞠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