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50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包括基座板,基座板上端面通过支撑柱支撑有顶盖,顶盖内设置有安装板,基座板中部嵌接有下端连通以及上端设置有进虫口的圆筒,安装板中部活动连接有穿入圆筒的空心杆,基座板位于进虫口外侧设置有半圆弧罩,圆筒位于半圆弧罩的下方设置有电网筒,空心杆上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组推虫杆,半圆弧罩内设置有过杆槽板,空心杆位于电网筒下方的一端设置有绞龙,安装板上设置有传动装置,空心杆外壁上设置有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虫杆将蚜虫不断推至半圆弧罩内,并从进虫口内进入圆筒后被电网筒击杀,可以快速的引诱除杀蚜虫,无需喷洒农药,蚜虫不会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可以保证薄壳山核桃的品质。薄壳山核桃的品质。薄壳山核桃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林木诱捕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因此对于种植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大户来说,蚜虫是让他们的薄壳山核桃生病减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害虫之一,现有通过农药的方式对蚜虫进行除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灭一些蚜虫,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些蚜虫产生抗药性,后期不易杀灭,同时农药也会影响到薄壳山核桃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包括基座板,所述基座板上端面通过支撑柱支撑有顶盖,所述顶盖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基座板中部嵌接有下端连通以及上端设置有进虫口的圆筒,所述安装板中部活动连接有穿入圆筒的空心杆,所述基座板位于进虫口外侧设置有半圆弧罩,所述圆筒位于半圆弧罩的下方设置有电网筒,所述空心杆上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组推虫杆,所述半圆弧罩内设置有相对推虫杆的过杆槽板,所述空心杆位于电网筒下方的一端设置有绞龙,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相对空心杆的传动装置,所述空心杆相对推虫杆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网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端面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空心杆上设置有与主动轮相对应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圆筒的下端设置有螺纹连接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顶端设置有挂钩。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推虫杆的组数不少于四组。
[0010]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将空心杆内放入一些引诱剂,然后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空心杆转动,引诱剂通过网孔向外散发引诱蚜虫,蚜虫受引诱剂影响进入到推虫杆之间,随着空心杆带动推虫杆的转动,将蚜虫向半圆弧罩一侧推动,使蚜虫从进虫口进入圆筒内被电网筒击杀,然后被绞龙向圆筒外输送,推虫杆随后经过杆槽板转动出半圆弧罩,下一组推虫杆继续推动蚜虫至进虫口,一直循环即可,通过转动的推虫杆将蚜虫不断推至半圆弧罩内,并从进虫口内进入圆筒后被电网筒击杀,可以快速的引诱除杀蚜虫,无需喷洒农药,蚜虫不会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可以保证薄壳山核桃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半圆弧罩与空心杆结构俯视图。
[0014]图中:1基座板;2支撑柱;3顶盖;4挂钩;5圆筒;6安装板;7空心杆;8网孔;9推虫杆;10半圆弧罩;11过杆槽板;12电网筒;13绞龙;14电机;15主动轮;16从动轮;17皮带;18螺纹连接槽;19进虫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包括基座板1,基座板1上端面通过支撑柱2支撑有顶盖3,顶盖3内设置有安装板6,基座板1中部嵌接有下端连通以及上端设置有进虫口19的圆筒5,安装板6中部活动连接有穿入圆筒5的空心杆7,基座板1位于进虫口19外侧设置有半圆弧罩10,圆筒5位于半圆弧罩10的下方设置有电网筒12,空心杆7上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组推虫杆9,半圆弧罩10内设置有相对推虫杆9的过杆槽板11,空心杆7位于电网筒12下方的一端设置有绞龙13,安装板6上设置有相对空心杆7的传动装置,空心杆7相对推虫杆9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网孔8。
[0017]将空心杆7内放入一些引诱剂,然后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空心杆7转动,引诱剂通过网孔8向外散发引诱蚜虫,蚜虫受引诱剂影响进入到推虫杆9之间,随着空心杆7带动推虫杆9的转动,将蚜虫向半圆弧罩10一侧推动,使蚜虫从进虫口19进入圆筒5内被电网筒12击杀,然后被绞龙13向圆筒5外输送,推虫杆9随后经过杆槽板11转动出半圆弧罩10,下一组推虫杆9继续推动蚜虫至进虫口19,一直循环即可。
[0018]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6上端面上的电机14,电机14上设置有主动轮15,空心杆7上设置有与主动轮15相对应的从动轮16,主动轮15与从动轮16通过皮带17连接。
[0019]圆筒5的下端设置有螺纹连接槽18,若电网筒12无法将全部的蚜虫电击致死时,可以在圆筒5下端设置一个与螺纹连接槽18螺纹连接的收集盒,这样随着绞龙13对电击后蚜虫的向下输送,可以将蚜虫输送到收集盒内,未被电击致死的蚜虫会进入收集盒内无法逃脱,随着收集盒内蚜虫的增多,蚜虫之间相互挤压,也会形成对蚜虫的二次除杀,保证除杀效果。
[0020]顶盖3的顶端设置有挂钩4,方便对本装置进行放置。
[0021]推虫杆9的组数不少于四组,在推虫杆将蚜虫推向半圆弧罩10内时,若推虫杆9组数较少,将蚜虫推至进虫口19处时,若其它任意一组推虫杆未进入半圆弧罩10内,则进入圆筒5内的蚜虫会容易通过进虫口19出圆筒5,并从未进入半圆弧罩内的推虫杆与半圆弧罩之间形成的间隙处逃脱,大大影响到了引诱捕杀的效果,设置不少于四组的推虫杆9,这样在一组推虫杆9将蚜虫推至半圆弧罩10内的进虫口19处时,另一组推虫杆9也进入半圆弧罩10内,这样即使蚜虫通过进虫口19出圆筒5,也无法从半圆弧罩10内逃脱,直至力竭从进虫口19进入到圆筒5内被击杀。
[002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的蚜虫引诱装置,包括基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上端面通过支撑柱支撑有顶盖,所述顶盖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基座板中部嵌接有下端连通以及上端设置有进虫口的圆筒,所述安装板中部活动连接有穿入圆筒的空心杆,所述基座板位于进虫口外侧设置有半圆弧罩,所述圆筒位于半圆弧罩的下方设置有电网筒,所述空心杆上等角度设置有若干组推虫杆,所述半圆弧罩内设置有相对推虫杆的过杆槽板,所述空心杆位于电网筒下方的一端设置有绞龙,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相对空心杆的传动装置,所述空心杆相对推虫杆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网孔。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坤周斌宋清唐风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