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钢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45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包括第一充气囊、第二充气囊、第三充气囊、脚踏板、门洞、充气管、四通接头、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定位孔、定位扣、转动连接带、充气隔离门、卡槽和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可在充气前通过第一连接带将第一充气囊与第二充气囊进行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带将第二充气囊和第三充气囊进行连接,确保该隔断装置各个充气囊连接的牢固性;第三充气囊的中部开设有门洞,门洞内放置有一侧边通过转动连接带转动连接在第三充气囊上的充气隔离门,在所形成的隔断装置上设置可开启的活动门,进而可便于工作人员穿过各个隔离的区域。人员穿过各个隔离的区域。人员穿过各个隔离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断装置,具体为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属于医疗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发生大范围的传染性疾病时,会有大量的感染患者,而为了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为了隔绝传染,往往需要将每一位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或对一些感染患者的密接者进行隔离观察,因此需要设置多个隔离的病房,而医院的病房数量是一定的,在传染病患者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在一些室内广场、室内体育馆这类公共场所搭建临时病房,需要将较大的公共区域划分为多个单独的隔离区域,而为了能够快速的进行区域划分,往往会通过采用充气形成墙体结构的装置进行快速划分。
[0003]而对于现有的充气隔断装置,往往存在以下不足:
[0004]1、对于现有采用的充气隔断装置为一体式的,因此在搬运时,重量较大,不便于进行施工操作;
[0005]2、对于现有采用组合式的充气隔断装置,在相邻两个充气气囊之间是通过紧贴在一起进行固定的,该种连接方式并不牢固,容易导致装置的倾倒;
[0006]3、现有的充气隔断装置,往往是直接形成类似于一面墙体,在隔绝后,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不便于开闭,进而导致医护人员不便于进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
[0008]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包括
[0009]充气囊组件,其构成该隔断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由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充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囊内侧的第二充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气囊内侧的第三充气囊构成,且所述第一充气囊充气后与需要隔断空间的墙壁紧贴在一起;
[0010]充气组件,其设置在充气囊组件的一侧用于对各个充气囊进行充气,且其由分别连接在各个充气囊一侧底端的充气管以及用于连接各个所述充气管的四通接头构成,且所述四通接头的另一接头与外设充气泵进行连通;
[0011]连接组件,其设置在充气囊组件的相邻两个充气囊之间,且其由连接在所述第二充气囊外侧边沿呈弧形状的第一连接带、连接在所述第三充气囊外侧边沿呈弧形状的第二连接带、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囊和第二充气囊内侧边沿处的定位扣构成。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充气囊外侧边呈方形状,且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充气囊外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二充气囊内侧边与第三充气囊外侧边相贴合。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充气囊的内侧面与第三充气囊的外侧面呈内凹状设置,所述第二充气囊呈弧形的圆管状。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开设有若干
个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分别与定位扣呈一一对应设置,可在充气前通过第一连接带将第一充气囊与第二充气囊进行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四通接头每个连接充气管的出气接头上均安装有阀门。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充气囊的中部开设有门洞,所述门洞内放置有一侧边通过转动连接带转动连接在第三充气囊上的充气隔离门,且所述充气隔离门上也设置有充气管。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充气囊所开设门洞的下方安放有通过卡槽进行卡放安置的脚踏板。
[001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充气囊采用柔软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充气囊充气70

80%后再对第二充气囊充气。
[001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气囊组件的各个气囊内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接入外设充气泵的电气控制系统。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第一充气囊的内侧面与第三充气囊的外侧面呈内凹状设置,所述第二充气囊呈弧形的圆管状,使第二充气囊膨胀后,其两侧可凹陷设置在第二充气囊与第三充气囊之间,确保各个充气囊之间连接紧密;
[0022]2、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且定位孔分别与定位扣呈一一对应设置,可在充气前通过第一连接带将第一充气囊与第二充气囊进行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带将第二充气囊和第三充气囊进行连接,进而确保该隔断装置各个充气囊连接的牢固性;
[0023]3、第三充气囊的中部开设有门洞,门洞内放置有一侧边通过转动连接带转动连接在第三充气囊上的充气隔离门,且充气隔离门上也设置有充气管,在所形成的隔断装置上设置可开启的活动门,进而可便于工作人员穿过各个隔离的区域;
[0024]4、第三充气囊所开设门洞的下方安放有通过卡槽进行卡放安置的脚踏板,当有人员穿过门洞时,不会踩踏到第三充气囊,即起到对第三充气囊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第一充气囊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第二充气囊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第三充气囊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脚踏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四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第一充气囊,2、第二充气囊,3、第三充气囊,4、脚踏板,5、门洞,6、充气管,7、四通接头,8、第一连接带,9、第二连接带,10、定位孔,11、定位扣,12、转动连接带,13、充气隔离门,14、卡槽,1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请参阅图1~6,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包括
[0035]充气囊组件,其构成该隔断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由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充气囊1、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囊1内侧的第二充气囊2、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气囊2内侧的第三充气囊3构成,且所述第一充气囊1充气后与需要隔断空间的墙壁紧贴在一起,以使该隔断装置能够与被隔离的空间的墙壁牢固连接在一起,且在三个冲气囊均充满气体后,形成墙体状的区域隔断,进而并可确保隔断空间的气密性;
[0036]充气组件,其设置在充气囊组件的一侧用于对各个充气囊进行充气,且其由分别连接在各个充气囊一侧底端的充气管6以及用于连接各个所述充气管6的四通接头7构成,且所述四通接头7的另一接头与外设充气泵进行连通;
[0037]连接组件,其设置在充气囊组件的相邻两个充气囊之间,且其由连接在所述第二充气囊2外侧边沿呈弧形状的第一连接带8、连接在所述第三充气囊3外侧边沿呈弧形状的第二连接带9、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囊1和第二充气囊2内侧边沿处的定位扣11构成。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组件,其构成该隔断装置的主体结构,且其由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充气囊(1)、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囊(1)内侧的第二充气囊(2)、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气囊(2)内侧的第三充气囊(3)构成,且所述第一充气囊(1)充气后与需要隔断空间的墙壁紧贴在一起;充气组件,其设置在充气囊组件的一侧用于对各个充气囊进行充气,且其由分别连接在各个充气囊一侧底端的充气管(6)以及用于连接各个所述充气管(6)的四通接头(7)构成,且所述四通接头(7)的另一接头与外设充气泵进行连通;连接组件,其设置在充气囊组件的相邻两个充气囊之间,且其由连接在所述第二充气囊(2)外侧边沿呈弧形状的第一连接带(8)、连接在所述第三充气囊(3)外侧边沿呈弧形状的第二连接带(9)、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囊(1)和第二充气囊(2)内侧边沿处的定位扣(11)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囊(1)外侧边呈方形状,且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充气囊(2)外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二充气囊(2)内侧边与第三充气囊(3)外侧边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充气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囊(1)的内侧面与第三充气囊(3)的外侧面呈内凹状设置,所述第二充气囊(2)呈弧形的圆管状。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钢梁建生王留朋罗浩陈晓婷龚林马维景罗莉君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