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过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9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过滤设备,包括计量泵装置、连接于计量泵装置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第四过滤室和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连通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连通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第四过滤室,所述第四过滤室连通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五过滤室连接有排出管道,所述计量泵装置连接于第一过滤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的过滤室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能够依次将污水流动过程中,通过填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吸附,也能够将污水中所含的有害金属离子被过滤,过滤效果好。过滤效果好。过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过滤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过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是人类生活不能缺少的重要资源,人们在正常生活是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生活废水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洗涤水,废水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处理,大部分都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了河流等,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现有的污水过滤设备对污水过滤时,大多都是单独的过滤池,对污水处理效果较差,而且不能对污水内所含的微生物和有害金属进行过滤,故可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多个的过滤室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能够依次将污水流动过程中,通过填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吸附,也能够将污水中所含的有害金属离子被过滤,过滤效果好的生物过滤设备。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过滤设备,包括计量泵装置、连接于计量泵装置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第四过滤室和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连通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连通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第四过滤室,所述第四过滤室连通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五过滤室连接有排出管道,所述计量泵装置连接于第一过滤室。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计量泵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的泵体、及连接于泵体的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连接于第一过滤室的下侧。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过滤装置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第四隔板。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分隔,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将第一过滤室与第二过滤室连通。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隔板将第二过滤室与第三过滤室分隔,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将第二过滤室与第三过滤室连通。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三隔板将第三过滤室与第四过滤室分隔,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将第三过滤室与第四过滤室连通。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四隔板将第四过滤室与第五过滤室分隔,所述第四隔板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将第四过滤室与第五过滤室连通。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过滤室内放置有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
为微生物附着填料。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过滤室内放置有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为微生物附着填料。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三过滤室内放置有第三填料,所述第三填料为微生物附着填料。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相比现有的生物过滤,本技术采用了多个过滤室配合计量泵装置将污水抽入第一过滤室,通过多个的过滤室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能够依次将污水流动过程中,通过填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吸附,也能够将污水中所含的有害金属离子被过滤,过滤效果好,结构可靠。具体是,设置了计量泵装置、连接于计量泵装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第四过滤室、第五过滤室和第六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连通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连通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第四过滤室,所述第四过滤室连通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五过滤室连接有排出管道,所述计量泵装置连接于第一过滤室。通过多个的过滤室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生物过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生物过滤设备的计量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生物过滤设备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计量泵装置1、支撑架11、泵体12、进水管道13、过滤装置2、第一过滤室21、第二过滤室22、第三过滤室23、第四过滤室24、第五过滤室25、第一隔板26、第一通孔261、第二隔板27、第二通孔271、第三隔板28、第三通孔281、第四隔板29、第四通孔29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4]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生物过滤设备,包括计量泵装置1、连接于计量泵装置1的过滤装置2,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室21、第二过滤室22、第三过滤室23、第四过滤室24和第五过滤室25,所述第一过滤室21连通第二过滤室22,所述第二过滤室22连通第三过滤室23,所述第三过滤室23连通第四过滤室24,所述第四过滤室24连通第五过滤室25,所述第五过滤室25连接有排出管道251,所述计量泵装置1连接于第一过滤室21。
[0025]计量泵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安装于支撑架11的泵体12、及连接于泵体12的进水管道13,所述进水管道13连接于第一过滤室21的下侧,通过支撑架11用于泵体12的安装,配合进水管道13将污水抽入至第一过滤室21内,结构简单可靠,抽水效果好。
[0026]参阅图3所示,过滤装置2设有第一隔板26、第二隔板27、第三隔板28、及第四隔板29,进一步改进为,第一隔板26将第一过滤室21和第二过滤室22分隔,所述第一隔板26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261,所述第一通孔261将第一过滤室21与第二过滤室22连通,第二隔板27将第二过滤室22与第三过滤室23分隔,所述第二隔板2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71,所述第二通孔271将第二过滤室22与第三过滤室23连通,第三隔板28将第三过滤室23与第四过滤室24分隔,所述第三隔板28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281,所述第三通孔281将第三过滤室23与第四过滤室24连通,第四隔板29将第四过滤室24与第五过滤室25分隔,所述第四隔板29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通孔291,所述第四通孔291将第四过滤室24与第五过滤室2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泵装置、连接于计量泵装置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第四过滤室和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连通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连通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三过滤室连通第四过滤室,所述第四过滤室连通第五过滤室,所述第五过滤室连接有排出管道,所述计量泵装置连接于第一过滤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泵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的泵体、及连接于泵体的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连接于第一过滤室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第四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分隔,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将第一过滤室与第二过滤室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过滤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王汉洪邓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蓝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