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72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包括外壳以及炉体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拼接的两块壳体,两块壳体之间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炉体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支脚结构,所述支脚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分别旋转连接在两块壳体上的两个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旋转连接在其中一块壳体上支脚的第一铰接部处,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旋转连接在另一块壳体上,本技术方案,对炉体组件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保护,同时能避免使用者触及温度过高的炉体组件导致烫伤的可能,当使用者在将两块壳体进行分离时,支脚将自动向外伸出形成支撑,可以提供更加简便的操作方式。加简便的操作方式。加简便的操作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


[0001]本技术涉及户外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户外柴火炉五花八门,衍生了很多种不同的类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喜欢户外活动,所以人们对野营炉的便携性能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市面上常见的便携式野营炉,仅仅是在炉体的底部设置几个互相之间相对独立的支脚进行支撑,在操作上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因素,同时该类型的炉体,顶部的炉盘通常采用裸露在外的形式,一方面炉体组件容易受到挤压损伤,使得产品整体在产品的强度上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在炉盘使用后炉盘尚且留有一定的余温,此时使用者若是触及到炉头的位置,则容易发生烫伤的情况,此时使用者需要等待余温散去方可对野营炉进行收纳,在安全性上面存在着不足,同时在操作上也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操作方便,安全性强的便于操作的气炉。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包括外壳以及炉体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拼接的两块壳体(1),两块壳体之间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炉体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支脚结构,所述支脚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分别旋转连接在两块壳体上的两个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端分别旋转连接在其中一块壳体上和另一块壳体上支脚的第一铰接部处。
[0007]有益效果:炉体组件安装在两块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对炉体组件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保护,同时在使用后通过两块壳体对于炉体组件的包裹,能避免使用者触及温度过高的炉体组件导致烫伤的可能,在本技术方案中,随着两块壳体由关闭状态变形成为打开状态,第三驱动件将拉动第四铰接部向外旋转,从而使得收纳在壳体内的支脚向外伸出,起到了支撑作用,收纳的方式将有效减少了支脚的占用空间,以减少设备的整体体积,由于第三驱动件通过壳体的移动进行驱动,所以,当使用者在将两块壳体进行分离时,支脚将自动向外伸出形成支撑,从而简化了本技术方案的操作,可以提供更加简便的操作方式。
[0008]所述支脚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壳体配合连接板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槽铰接在壳体的内壁上。
[0009]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通槽与连接板之间的结构,将铰接结构内藏,减少沾染外界污渍,导致转动不流畅的可能,以提高产品的流畅性。
[0010]所述底板部分向上凸起形成间隔,所述底板通过间隔分隔成若干个支撑面。
[0011]有益效果: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以多点支撑的方式替换面支撑的方式,使得产品在
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仍然具备良好的支撑效果,能有效避免倾倒的情况发生,更适应于户外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条件,以提高产品对于环境适应能力。
[0012]还包括内撑脚,所述内撑脚由靠近中心侧的支撑面弯折而成。
[0013]有益效果:通过该内撑脚的设置,能够在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代替支撑面与地面相接触形成支撑,以提供给产品良好的支撑效果,以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0014]所述连接板与底板之间一体成型。
[0015]有益效果:两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能够提供更高的强度,以更适应于户外的使用环境。
[0016]所述连接板与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
[0017]有益效果:通过加强部的设置,使得连接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更加不容易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支脚部分的强度。
[0018]还包括抬升结构,两块壳体的铰接处形成第二铰接部,所述抬升结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分别设置在两块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两端分别旋转连接在第三铰接部和炉体组件上。
[0019]有益效果:随着壳体的打开,两块壳体位于第二铰接部以下的部分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三铰接部互相靠近,在靠近过程中,通过第二驱动件推动炉体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抬升,以使得炉头能够更加靠近放置在锅具支架结构上的锅具底部,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加热,且该步骤随着壳体的打开进行炉体组件的抬升,与上述支脚的打开过程同步,在操作上进一步提高了便捷性。
[0020]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壁上的转杆以及设置在转杆两端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分别设置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插接在炉体组件上形成第四铰接部。
[0021]有益效果:通过第二驱动件的设置,一方面通过转轴的设置,以轴的方式提供转动功能,在提供了转动流畅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第二驱动件在驱动炉体组件时的稳定性,减少驱动杆的晃动,另一方面,通过该结构的设置,炉体组件上产生的高温将更不容易传导至壳体上,从而避免了壳体温度的升高,以保证了使用者在接触外壳时不会被烫伤。
[0022]其中一块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块,另一块壳体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0023]有益效果: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配合,控制了两个壳体的最大打开角度,以提高了产品打开状态时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所述便于操作的气炉局部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所述便于操作的气炉的正视图;
[0027]图4为图3沿着A

A线剖开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0028]图5为图3沿着B

B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壳体1、炉体组件2、限位槽3、限位块4、支脚5、第一铰接部6、第一驱动件7、底板8、连接板9、第一通槽10、支撑面11、内撑脚12、第二铰接部13、第二驱动件14、第三铰接部15。
[0031]如图1

5所示,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包括外壳以及炉体组件2;所述炉体组件2包括底座以及炉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位于顶部的气嘴,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拼接的两块壳体1,所述壳体1由金属片裁切冲压弯曲成型,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以减少整体的重量,并提高壳体1的透风性能,两块壳体1的左右两侧位于中偏下的位置互相铰接,两块壳体1之间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炉体组件2安装在容纳腔内,其中一块壳体12上位于第二铰接部1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3,另一块壳体12上位于第二铰接部13分别延伸设置有位于限位槽3内的限位块4,两块壳体12之间通过限位槽3与限位块4之间的配合,控制壳体12开合的最大旋转角度,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支脚结构。
[0032]具体的,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脚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7以及分别铰接在两块壳体1上的两个支脚5;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槽10,所述第一通槽开设在壳体翻折边的边缘处,所述支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的气炉,包括外壳以及炉体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拼接的两块壳体(1),两块壳体(1)之间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炉体组件(2)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支脚结构,所述支脚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7)以及分别旋转连接在两块壳体(1)上的两个支脚(5),所述支脚(5)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6),所述第一驱动件(7)的两端分别旋转连接在其中一块壳体(1)上和另一块壳体上支脚(5)的第一铰接部(6)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5)包括底板(8)以及位于底板(8)两侧的连接板(9),所述壳体(1)配合连接板开设有第一通槽(10),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底板(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槽(10)铰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操作的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部分向上凸起形成间隔,所述底板(8)通过间隔分隔成若干个支撑面(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操作的气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撑脚(12),所述内撑脚由靠近中心侧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易冯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遨游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