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装置以及智能交互平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45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撞装置以及智能交互平板,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防撞装置包括接口模块;防撞组件,包括安装板、与安装板活动连接的防撞板、以及弹性力作用于防撞板的第一弹性件;防撞板可相对安装板移动以在防撞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防撞板设有第一限位部;限位弹性件,与安装板连接,限位弹性件包括第二限位部;限位弹性件处于限位状态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将防撞板保持于收回位置;接口模块可触发限位弹性件脱离限位状态,以使防撞板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弹出至防撞位置。该智能交互平板包括边框以及上述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以及智能交互平板,在U盘插入时,自动将防撞板弹出至防撞位置,有防呆效果,容错率高。容错率高。容错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装置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交互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装置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技术介绍

[0002]很多电子设备(如智能交互平板)设置包括USB接口(UniversalSerialBus)等传输接口的模块主体,以供U盘、数据接头等插入设备插入,实现插入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0003]当U盘等插入设备插入电子设备的传输接口时,容易由于使用者的走动或其他物体的移动,撞击到U盘等插入设备,导致插入设备、模块主体的内部损坏。
[0004]在智能交互平板应用于教学场景时,一般将智能交互平板与书写黑板配合使用,书写黑板与智能交互平板之间可相对滑动。当U盘等插入设备插入传输接口时,若U盘等插入设备较长,伸入了书写黑板的滑动范围内,则在书写黑板与智能交互平板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书写黑板会撞击到U盘等插入设备,导致插入设备、模块主体的内部损坏。
[0005]相关技术中,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了一些防撞结构,可以通过将防撞结构调整至防撞状态,实现对插入设备的保护。但是,现有的防撞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0006]第一,防撞结构的状态需要手动专门调节,容易因人员忘记调节导致防撞结构的功能无法实现;第二,在电子设备中,用于安装防撞结构的安装结构相对电子设备壳体凸出,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与其他装置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撞装置,其可实现插入设备的防撞保护,并且可快速调节至防撞位置。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可实现插入设备的防撞保护,外观美观,减少对其他装置的干涉。
[0009]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防撞装置,包括:
[0011]接口模块,包括传输接口;
[0012]防撞组件,包括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的防撞板、以及弹性力作用于所述防撞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防撞板可相对所述安装板移动以在防撞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防撞板设有第一限位部;
[0013]限位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限位弹性件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弹性件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将所述防撞板保持于所述收回位置;
[0014]其中,所述接口模块可相对所述防撞组件移动以推动所述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弹性件可在受推动时发生弹性变形,脱离所述限位状态,以使防撞板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所述防撞位置移动。
[0015]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6]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包括:
[0017]平板主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板部,所述第一板部设有对接开口以及防撞开口;
[0018]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设于所述边框的内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边框相对固定,所述传输接口由所述对接开口露出;所述防撞板位于所述防撞位置时,所述防撞板由所述防撞开口伸出所述边框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防撞装置可在U盘等插入设备插入接口模块时,自动将防撞板弹出至防撞位置以保护插入设备,有防呆效果,容错率高;
[0020]该智能交互平板,可实现对插入设备的保护,并且不会干涉书写黑板等外部装置,智能交互平板整体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002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智能交互平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防撞板位于防撞位置);
[0023]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智能交互平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防撞板位于收回位置);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防撞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防撞组件与限位弹性件视角的配合关系示意图之一(图中防撞板位于收回位置);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防撞组件与限位弹性件视角的配合关系示意图之二(图中防撞板位于收回位置);
[0029]图8为图7中的C部放大图;
[0030]图9为本技术所述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防撞板位于收回位置);
[0031]图10为图9中的D部放大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所述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防撞板位于收回位置);
[003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防撞组件与限位弹性件视角的配合关系示意图之三(图中防撞板位于防撞位置);
[0034]图13为本技术所述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防撞板位于防撞位置);
[0035]图14为本技术所述智能交互平板局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0、接口模块;11、模块主体;111、模块壳体;112、传输端子;1121、传输接口;12、推动部;21、安装板;211、安装主板体;212、第一安装柱;213、第一滑动导向部;214、弹片安装柱;22、防撞板;221、防撞主板体;2211、第一限位部;2212、避位开口;222、第二安装柱;223、导向柱;224、第二滑动导向部;23、第一弹性件;30、限位弹性件;31、弹片主体;32、弹力臂;321、第二限位部;40、边框;41、第一板部;51、安装螺丝;511、螺帽;513、第二螺杆;52、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相关技术中,智能交互平板在教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模块(10),包括传输接口(1121);防撞组件,包括安装板(21)、与所述安装板(21)活动连接的防撞板(22)、以及弹性力作用于所述防撞板(22)的第一弹性件(23);所述防撞板(22)可相对所述安装板(21)移动以在防撞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防撞板(22)设有第一限位部(2211);限位弹性件(30),与所述安装板(21)连接,所述限位弹性件(30)包括第二限位部(321);所述限位弹性件(30)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2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将所述防撞板(22)保持于所述收回位置;其中,所述接口模块(10)可相对所述防撞组件移动以推动所述限位弹性件(30);所述限位弹性件(30)可在受推动时发生弹性变形,脱离所述限位状态,以使防撞板(22)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3)的作用下向所述防撞位置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性件(30)为弹片,所述弹片包括相互连接的弹片主体(31)以及弹力臂(32),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设于所述弹力臂(32);所述弹片主体(31)与所述弹力臂(32)分别位于所述防撞板(22)的相邻两侧;所述接口模块(10)包括推动部(12),所述推动部(12)插入所述防撞板(22)与所述弹片主体(31)之间;所述接口模块(10)移动以使推动部(12)推动所述弹片主体(31)时,带动所述弹力臂(32)向远离所述防撞板(22)的方向张开,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2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主体(31)设于所述防撞板(22)的后侧,所述弹力臂(32)设于所述防撞板(22)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中的其中一侧;所述接口模块(10)向后移动时,所述推动部(12)向后推动所述弹片主体(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2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2211);所述弹片包括两个弹力臂(32),两个所述弹力臂(32)分别与所述弹片主体(31)的相对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弹力臂(32)分别设于所述防撞板(22)的相对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主体(31)通过折弯形成安装凹槽;所述安装板(21)包括安装主板体(211)以及相对所述安装主板体(211)凸出的弹片安装柱(214),所述弹片安装柱(214)插入所述安装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211)为卡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煜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