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希晨专利>正文

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42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吸引器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连接软管连接,所述连接软管的远端接口连接有软头;所述连接软管中靠近远端接口的远端部固定在脑压板上,且软头位于脑压板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独特的脑压板与软头链接设计,软头附着在脑压板头端,软头附着在脑压板之上避免锐性损伤,在脑压板协助显露手术视野同时脑压板一端设有的软头用于吸引术区渗血、渗液,从而实现实现在不挤占宝贵的手术空间的前提下,对深部的脑脊液、出血达到高效精准的吸引,而且术中不需要反复更换器械,持续吸引,大大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开颅术往往存在手术部位深在,术区空间小等不利因素,而且术中需要反复更换器械,不能持续吸引,手术效率低,手术风险大。同时吸引器使用时,吸引力度不好调节,影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及减少出血量把握手术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吸引器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连接软管连接,所述连接软管的远端接口连接有软头;所述连接软管中靠近远端接口的远端部固定在脑压板上,且软头位于脑压板一端。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头靠近连接软管的一侧设有与远端接口相适配的卡槽,所述软头通过卡槽嵌合在连接软管的远端接口上。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软管的远端接口呈喇叭状设置。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头为海绵头。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软管的远端部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头,且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头靠近远端接口;所述的多个第一连接头与脑压板一侧面上设有的多个连接槽或第二连接头一一相配合卡接。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软管的远端部与脑压板上设有的通槽相配合卡接。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软管上固定安装有流量调节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设计出的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可实现在不挤占宝贵的手术空间的前提下,对深部的脑脊液、出血达到高效精准的吸引,而且术中不需要反复更换器械,持续吸引,大大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
[0014]2、本技术独特的脑压板与软头链接设计,软头附着在脑压板头端,软头附着在脑压板之上避免锐性损伤,在脑压板协助显露手术视野同时脑压板一端设有的软头用于吸引术区渗血、渗液,从而实现不挤占手术空间的情况下进行吸液。
[0015]3、本技术用于吸引术区渗血、渗液,根据出血量大小调节吸力大小,保持术区清晰,冲洗管配合吸引器持续冲洗冲刷蛛网膜下腔出血,减少术后脑肿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中连接软管的远端部与脑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2中连接软管的远端部与脑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3中脑压板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3中脑压板的前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3中连接软管的远端部与脑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中,1、冲洗管;2、连接软管;201、远端接口;202、远端部;203、第一连接头;3、软头;301、卡槽;4、脑压板;401、连接槽;402、第二连接头;403、通槽;404、卡块;5、流量调节器;501、滚轮;50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5]实施例1
[0026]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吸引器的冲洗管1,所述冲洗管1与连接软管2连接,连接软管2可调控长短,如所述连接软管的长度为0.5~3m,进一步的,冲洗管1为硬管(如钢管),连接软管2为胶管,硬管和软管采用胶管接头连接;胶管接头一端螺纹,一端宝塔形管接头。所述连接软管2的远端接口201连接有软头3;所述连接软管2中靠近远端接口201的远端部202固定在脑压板4上,且软头3位于脑压板4一端。
[0027]所述软头3靠近连接软管2的一侧设有与远端接口201相适配的卡槽301、并通过卡槽301嵌合在连接软管2的远端接口201上。参阅图2,所述连接软管2的远端接口201呈喇叭状设置,不仅利用血水的吸引,同时还防止软头3从连接软管2脱出。
[0028]进一步的,所述软头3为海绵头,海绵头的直径D根据手术需要设置,软头可通过术中需要更换不同大小,适应不同场景,达到个性化、最优化。例如,海绵头的直径D的范围为5~20mm。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软管2的远端部202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头203,且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头203靠近远端接口201,进一步的,多个第一连接头203与连接软管2一体成型;参阅图2,所述的多个第一连接头203与脑压板4一侧面上设有的多个连接槽401一一相配合卡接,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头203的端部为圆台。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软管2上固定安装有流量调节器5。所述流量调节器5为医用
输液管上用于控制液滴速度的调节器,其包括滚轮501和壳体502,所述壳体502的上表面为楔形面,所述滚轮501沿楔形面滚动,所述连接软管2沿其长度方向穿过壳体502,滚轮501设置在连接软管2的正上方,壳体502在沿其长度方向的内面设置有供滚轮501滚动的凹槽,所述滚轮501沿凹槽的一侧滚动时可压迫连接软管2,直至压紧。当向壳体502的右侧拨滚轮501时,滚轮501压迫连接软管2使吸引流量降低,拨至最右侧时,连接软管2被关闭;当向壳体502的左侧拨滚轮501时,滚轮501松开引连接软管2使吸引流量增大,以实现控制流量的目的。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脑压板4固定在蛇形牵开器的脑压板第一连接头上。更进一步的,脑压板4设有软头3一端呈弧形设置,既有利于牵开,又有利于软头对血水的清理。
[0032]使用时,将脑压板4固定在蛇形牵开器的脑压板第一连接头上,并将脑压板4置于手术切口的周围,脑压板4协助显露手术视野,同时脑压板4一端设有的软头3用于吸引术区渗血、渗液;把冲洗管1连接吸引器(或吸引机),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软管2将软头3上吸附的液体吸去,并可利用流量调节器5调整吸引流量的大小,使手术过程视野始终保持清晰。
[0033]本技术设计出的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其独特的脑压板与软头链接设计,软头附着在脑压板头端,软头附着在脑压板之上避免锐性损伤,在脑压板协助显露手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吸引器的冲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1)与连接软管(2)连接,所述连接软管(2)的远端接口(201)连接有软头(3);所述连接软管(2)中靠近远端接口(201)的远端部(202)固定在脑压板(4)上,且软头(3)位于脑压板(4)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头(3)靠近连接软管(2)的一侧设有与远端接口(201)相适配的卡槽(301),所述软头(3)通过卡槽(301)嵌合在连接软管(2)的远端接口(2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颅术用多功能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2)的远端接口(201)呈喇叭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希晨熊叶徐萍江志群
申请(专利权)人:万希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