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空分炉,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挡板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底板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该能充分燃烧的富氧节能锅炉,通过设置的限位杆与第一滚轴、第一限位槽、插槽、第一固定杆、活动板的配合,可以使活动板的底部向右侧移动但不能向左侧移动,方便对落在底板外部的废料进行收集,同时防止底板顶部的废料散落在外。底板顶部的废料散落在外。底板顶部的废料散落在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充分燃烧的富氧节能锅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随着锅炉的发展,出现一种能充分燃烧的富氧节能锅炉。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20293213.6中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节能锅炉,包括空分炉和锅炉炉体,所述空分炉的气体排出口连接有低压纯氧输出管,所述锅炉炉体的进气口处连接有气体导入管,所述气体导入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混气粗管,所述混气粗管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导气管,所述连接导气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末端传气导管,低压纯氧输出管连接到锅炉炉体的二次风机出口处,解决了使用富氧燃烧节能锅炉时,由于锅炉内氧气含量较低使得燃难以充分燃烧,同时难以充分利用空分炉排出觉得低压纯氧,影响使用富氧燃烧节能锅炉的使用效果的问题,该装置存在不便于对燃烧后的废料进行清除,不方便清理。
[0004]因此,提出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空分炉,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挡板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底板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腔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后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推板的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板,斜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后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插槽的中部插设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的前后两端左侧壁体对称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滚轴的中部套设有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侧顶部插设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二滚轴的中部套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右侧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挡板的右侧前端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凹槽的中部插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0008]优选的,所述挡板、底板、第一侧板、活动板、第二侧板、第一固定杆组合成一个废料收集箱,所述卡条的位置与第三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卡条的形状与第三卡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卡条插设在第三卡槽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大小与第一卡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卡槽的位置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斜板的底部壁体与底板的顶部壁体相贴合,所述挡板的顶部左侧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前侧设置为斜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轴的大小与插槽的内腔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与限位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腔厚度与限位杆的厚度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设置为扇形,所述限位杆设置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杆的后侧,所述第一侧板的前侧左端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滚轴插设在插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滚轴的右端插设在挡板的左侧顶部前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左侧顶部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与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腔与定位槽的内腔组合成一个固定槽,所述卡块设置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卡块的右侧设置有弹簧,弹簧设置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卡块的顶部卡入定位槽的内部。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能充分燃烧的富氧节能锅炉,通过设置的限位杆与第一滚轴、第一限位槽、插槽、第一固定杆、活动板的配合,可以使活动板的底部向右侧移动但不能向左侧移动,方便对落在底板外部的废料进行收集,同时防止底板顶部的废料散落在外。
[0016]2、该能充分燃烧的富氧节能锅炉,通过设置的推板与第二卡槽、通孔、斜板、第三卡槽、卡条、第一卡槽、第一侧板的配合,可以通过通过推板向前侧移动可以将底板顶部的废料进行从前侧排出,同时通过第三卡槽与卡条,可以起到对推板的限位作用。
[0017]3、该能充分燃烧的富氧节能锅炉,通过设置的第二滚轴与第二侧板、定位槽、凹槽、第二限位槽、第二固定杆、卡块、限位板、拉环的配合,可以通过拉动拉环,带动卡块移动,进而方便对第二侧板进行固定和打开,方便下料,和存料。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挡板的侧视剖切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插槽的剖切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第一侧板的侧视剖切图。
[0023]图中:1、锅炉本体;2、空分炉;3、密封门;4、第一把手;5、挡板; 6、第二把手;7、底板;8、卡条;9、第一侧板;10、第一卡槽;11、通孔; 12、推板;13、第二卡槽;14、斜板;15、第三卡槽;16、第一固定杆;17、插槽;18、限位杆;19、第一滚轴;20、第一限位槽;21、活动板;22、第二滚轴;23、第二侧板;24、定位槽;25、凹槽;26、第二限位槽;27、第二固定杆;28、卡块;
29、限位板;30、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如图1
‑
5所示,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 1的右侧设置有空分炉2,锅炉本体1的前端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门 3,密封门3的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锅炉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挡板5,挡板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把手6,挡板5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7,底板7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条8,卡条8的位置与第三卡槽15的位置相对应,卡条8的形状与第三卡槽15的形状相适配,卡条8插设在第三卡槽15的内部,底板7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9,第一侧板9的前侧左端顶部开设有插槽17,挡板5的顶部左侧设置为斜面,第一侧板9的顶部前侧设置为斜面,第一侧板9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卡槽10,第一卡槽10的内腔中部开设有通孔11,第一侧板9的中部设置有推板12,推板12 的大小与第一卡槽10的大小相适配,推板12的后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13,第二卡槽13的位置与通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空分炉(2),所述锅炉本体(1)的前端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门(3),所述密封门(3)的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锅炉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把手(6),所述挡板(5)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7),所述底板(7)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条(8),所述底板(7)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9),所述第一侧板(9)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卡槽(10),所述第一卡槽(10)的内腔中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第一侧板(9)的中部设置有推板(12),所述推板(12)的后侧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槽(13),所述推板(12)的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斜板(14),斜板(14)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卡槽(15),所述底板(7)的顶部左侧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6),所述第一固定杆(16)的顶部后侧开设有插槽(17),所述插槽(17)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8),所述插槽(17)的中部插设有第一滚轴(19),所述第一滚轴(19)的前后两端左侧壁体对称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0),所述第一滚轴(19)的中部套设有活动板(21),所述第一固定杆(16)的右侧顶部插设有第二滚轴(22),所述第二滚轴(22)的中部套设有第二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3)的右侧底部开设有定位槽(24),所述挡板(5)的右侧前端底部开设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6),所述凹槽(25)的中部插设有第二固定杆(27),所述第二固定杆(2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8),所述第二固定杆(2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9),所述限位板(2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环(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充分燃烧的节能锅炉,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庆文,王真麒,万未林,李宗奇,范传福,郭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湾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