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74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及动力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箱,包括:箱体边框、底部水冷板和侧水冷板;箱体边框围设形成容纳腔,底部水冷板位于容纳腔的底部,且底部水冷板与箱体边框连接;侧水冷板安装在容纳腔内,且侧水冷板与底部水冷板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箱及动力电池,提高了电池箱的散热效率,能够满足快充电池的散热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发热现象,然而提高充电速度是新能源车辆发展的必然趋势。快充电池对电池箱的散热性能产生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导致仅在电池箱底部安装散热器件无法满足快充电池的散热需求。
[0003]此外,为了增大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蓄电量逐渐增大,进而导致电芯数量增多、电池箱体积增大。由于电芯数量增多,位于电池箱内腔中部的电芯散热更加困难,进一步增大了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及动力电池,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池箱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箱,包括:箱体边框、底部水冷板和侧水冷板;
[0006]所述箱体边框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底部水冷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且所述底部水冷板与所述箱体边框连接;
[0007]所述侧水冷板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侧水冷板与所述底部水冷板垂直。
[0008]结合第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边框(100)、底部水冷板(200)和侧水冷板(300);所述箱体边框(100)围设形成容纳腔(110),所述底部水冷板(200)位于所述容纳腔(110)的底部,且所述底部水冷板(200)与所述箱体边框(100)连接;所述侧水冷板(300)安装在所述容纳腔(110)内,且所述侧水冷板(300)与所述底部水冷板(200)垂直;所述侧水冷板(300)包括:第一侧冷板(310)和第二侧冷板(320);所述第一侧冷板(310)和所述第二侧冷板(320)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纳腔(110)内,且所述第一侧冷板(310)与所述第二侧冷板(320)平行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冷板(310)背离所述第二侧冷板(320)的一侧形成第一电芯存放区(111),所述第二侧冷板(320)背离所述第一侧冷板(310)的一侧形成第二电芯存放区(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水冷板(300)还包括:第三侧冷板(330)和第四侧冷板(340);所述第三侧冷板(330)和所述第四侧冷板(340)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纳腔(110)内;所述第一电芯存放区(111)位于所述第一侧冷板(310)和所述第三侧冷板(330)之间,所述第二电芯存放区(112)位于所述第二侧冷板(320)和所述第四侧冷板(34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边框(100)内安装有横向支撑件(400)和纵向支撑件(500),所述横向支撑件(400)与所述纵向支撑件(500)垂直并交叉;所述纵向支撑件(500)位于所述第一侧冷板(310)和所述第二侧冷板(320)之间,所述侧水冷板(300)与所述横向支撑件(40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件(400)包括横梁(410);所述纵向支撑件(500)包括纵梁(510),所述纵梁(510)设有插口(511);所述横梁(410)穿过所述插口(511),且所述横梁(410)和所述纵梁(510)分别与所述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吴清平葛长青陈洪亮李伟李亭亭田旭郭江东曹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