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65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屋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屋面楼板和屋面保温层之间铺设有防水隔汽层,屋面保温层与屋面保护找平层之间铺设有防水层;水落管与屋面楼板之间的缝隙以及水落管与屋面保温层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岩棉条;防水隔汽层与水落管的接口处设有下防水隔汽密封带,下防水隔汽密封带的水平段铺设在下防水隔汽密封带与屋面保温层之间,垂直段铺设在水落管与岩棉条之间;所述防水层与水落管的接口处设有上防水隔汽密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落水口与屋面各层次之间防水密封的同时,提升落水口部位气密性能力,提高被动房的整体气密性。密性。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屋面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对房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被动房的应用建设更是将建筑质量提升到更高的定位,而屋面作为建筑围护体系的一部分其良好的保温性能、使用功能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控制项,而屋面是否渗漏更是体现房屋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参数,屋面防渗漏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封闭,不让水进入;另一方面是排水,表层水尽快排出,进入的少量水也能排出。因此屋面落水口设计施工尤为重要。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6928531U公开了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系统,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在被动房屋顶面的聚合物水泥防潮层、防水保温一体化构造层、非固化沥青涂料防水层和改性沥青卷材层,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与所述被动房屋顶面的结构混凝土层粘合到一起,以上各层之间采用粘合方式固定到一起。但是其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结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所述屋面的屋面楼板上铺设有屋面保温层,屋面保温层上铺设有屋面保护找平层;所述屋面楼板和屋面保温层之间铺设有防水隔汽层,屋面保温层与屋面保护找平层之间铺设有防水层;
[0006]还包括水落管(1),所述水落管与屋面楼板之间的缝隙以及水落管与屋面保温层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岩棉条,水落管顶部的落水口的周边填充有防水密封胶;
[0007]所述防水隔汽层与水落管的接口处设有下防水隔汽密封带,下防水隔汽密封带包括水平段、垂直段以及连接水平段于垂直段的弧形段,下防水隔汽密封带的水平段铺设在防水隔汽层与屋面保温层之间,下防水隔汽密封带的垂直段铺设在水落管与岩棉条之间;所述防水层与水落管的接口处设有上防水隔汽密封带,上防水隔汽密封带的结构与下防水隔汽密封带的结构相同,上防水隔汽密封带的水平段铺设在防水层的顶部,上防水隔汽密封带的垂直段铺设在水落管与岩棉条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两层;
[0009]所述上防水隔汽密封带的水平段铺设在两层防水层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防水隔汽密封带的水平段以及上防水隔汽密封带的水平段的密封长度均大于50cm;
[0011]下防水隔汽密封带的垂直段以及上防水隔汽密封带的垂直段的密封长度均为5

8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岩棉条的填充厚度为100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密封胶为非固化胶。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水落管通过雨水管卡和管卡固定支架固定在在屋面楼板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落水口的顶部设有篦子。
[001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申请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捷;
[0018]2.本申请在屋面楼板和屋面保温层之间铺设有防水隔汽层,并且在屋面保温层与屋面保护找平层之间铺设有两层防水层,起到防水密封的效果,解决落水口与屋面各层次之间防水密封的同时,提升落水口部位气密性能力,提高被动房的整体气密性;
[0019]3.本申请的水落管通过雨水管卡和管卡固定支架固定在在屋面楼板上,并且顶端的落水口的周边通过防水密封胶进行密封,另外在防水隔汽层与水落管的接口处以及在防水层与水落管的接口处均设有防水隔汽密封带,加强排水立管的稳固性,同时提高落水口部位的段热桥性能,避免落水口部位室内结露发霉、保温性能差的现象,从而提升屋面整体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水落管,2

雨水管卡,3

管卡固定支架,4

岩棉条,5

防水隔汽层,6

下防水隔汽密封带,7

防水层,8

上防水隔汽密封带,9

落水口,10

防水密封胶,11

篦子,12

屋面保护找平层,13

屋面保温层,14

屋面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4]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所述屋面的屋面楼板14上铺设有屋面保温层13,屋面保温层13上铺设有屋面保护找平层12;所述屋面楼板14和屋面保温层13之间铺设有防水隔汽层5,屋面保温层13与屋面保护找平层12之间铺设有防水层7;
[0025]所述水落管1与屋面楼板14之间的缝隙以及水落管1与屋面保温层13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岩棉条4,水落管1顶部的落水口9的周边填充有防水密封胶10,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屋面上的水自落水口9渗入水落管1与屋面保温层13的缝隙内,引发落水口周圈渗漏水情况;
[0026]所述防水隔汽层5与水落管1的接口处设有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包括水平段、垂直段以及连接水平段于垂直段的弧形段,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水平段铺设在防水隔汽层5与屋面保温层13之间,使得防水隔汽层5形成整体,避免水自防水隔汽层5与水落管1的接口处渗入,密封性得到保证,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垂直段铺设在水落管1与岩棉条4之间;所述防水层7与水落管1的接口处设有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结构与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结构相同,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水平段铺设在防水层7的顶部,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垂直段铺设在水落管1与岩棉条4之间,使得防水层7形成整体,避免水自防水层7与水落管1的接口处渗入,密封性得到保证。
[0027]所述防水层7为两层;
[0028]所述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水平段铺设在两层防水层7之间,防水效果更好。
[0029]所述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水平段以及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水平段大于50c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房屋面落水口断热桥防水结构,所述屋面的屋面楼板(14)上铺设有屋面保温层(13),屋面保温层(13)上铺设有屋面保护找平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楼板(14)和屋面保温层(13)之间铺设有防水隔汽层(5),屋面保温层(13)与屋面保护找平层(12)之间铺设有防水层(7);还包括水落管(1),所述水落管(1)与屋面楼板(14)之间的缝隙以及水落管(1)与屋面保温层(13)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岩棉条(4),水落管(1)顶部的落水口(9)的周边填充有防水密封胶(10);所述防水隔汽层(5)与水落管(1)的接口处设有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包括水平段、垂直段以及连接水平段于垂直段的弧形段,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水平段铺设在防水隔汽层(5)与屋面保温层(13)之间,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垂直段铺设在水落管(1)与岩棉条(4)之间;所述防水层(7)与水落管(1)的接口处设有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结构与下防水隔汽密封带(6)的结构相同,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水平段铺设在防水层(7)的顶部,上防水隔汽密封带(8)的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斌郎龙龙郭晓林刘宇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