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736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及方法,属于水体净化修复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修复单元,所述修复单元包括两个生态浮床和连接于所述两个生态浮床之间的充氧投喂装置;所述充氧投喂装置包括浮体、导管、气管、分流器和鱼食下料机构;所述鱼食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分流器上侧,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分流器下侧,所述分流器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两腔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复单元耦合生态浮床以及充氧投喂装置的扬水式充氧,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增加水体氧含量,兼顾了水体净化修复系统的功能性、互动性和观赏性;可实现连续式或间歇式扬水充氧、扬水充氧与投喂间隔交替、连续或间隔喂食。连续或间隔喂食。连续或间隔喂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及方法,属于水体净化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景观水体往往为封闭水体,缺少循环流动,无自净能力。景观水体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等植物。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低的景观水体中,使得水质氨氮浓度超标。景观水体中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等动物,加上游客投放的过量鱼食,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加,使得水质出现物理性混浊。
[0003]现有技术中,景观水体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机械过滤、水位调节、生态浮床等,对于面积较大的水体循环过滤的周期长、成本高、净化效果有限。单一采用生态浮床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对于园林景区等场所设计的景观鱼池,游客投喂鱼食易造成过量投喂,鱼群也容易出现一窝蜂拥挤和擦碰,不仅降低了观赏性,易导致视觉疲劳,且不利于鱼群有序生长。
[0004]目前缺少能实现集水体净化、有序投喂于一体的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及方法,目的是实现水体净化和有序投食,以提升景观水体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修复单元,所述修复单元包括两个生态浮床和连接于所述两个生态浮床之间的充氧投喂装置;
[0008]所述充氧投喂装置包括浮体、导管、气管、分流器和鱼食下料机构;
[0009]所述鱼食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分流器上侧,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分流器下侧,所述分流器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两腔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板,上腔体侧壁均布有若干喇叭口,下腔体侧壁上连接有若干支管,所述支管一端与下腔体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0010]所述导管转动安装于所述浮体中,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浮体,且上端与分流器底面连接并被封闭,下端开口向水体中延伸,并在开口处设置第二过滤网板;所述导管内设置所述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滤网板与供气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滤网板伸至分流器内,气管的顶端开口位于上腔体中,开口位置套设有顶帽,所述顶帽侧壁上均布有第一气孔,气管的位于下腔体的管段侧壁上均布有第二气孔。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管外壁与导管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导管上设有进液口,气管上位于浮体下方的管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段,所述连通段外套设有套筒,连通段的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连通孔,所述套筒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连通孔,所述套筒外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导管的内壁相连,所述导管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套筒随之转动,可使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重合从而连通环形腔与气管,或者使第一连通孔被套筒堵住
时从而隔断环形腔与气管的通路。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鱼食下料机构包括料箱,料箱底部通过支撑架与浮体上表面连接,料箱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料箱上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与分流器顶部活动连接,出料管的出口向下延伸至上腔体中,与顶帽位置上下对应,出料管上设有电磁单向阀;所述鱼食下料机构还包括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上端为自由端,下端与料箱的入口可拆卸式连接,投料管由上至下倾斜设置,为直线形或弧线形。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装置包括气泵,所述气管与通过连接管与主气管连接,主气管与气泵连接,气泵设置在浮体上;所述主气管上还并联有若干支气管,所述支气管设置在生态浮床的下方,支气管上设有曝气孔。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浮体的两侧分别通过绳索与两侧的生态浮床连接;至少一个修复单元沿靠近岸边的水体一周依次连接成环形链。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帽的顶面为锥面;所述分流器的下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形,若干支管以分流器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分流器顶部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段,连接段内形成有与出料管末端的凸台转动配合的凹槽。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曲柄、连杆、摇柄和连接圈,所述曲柄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柄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柄的另一端与连接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固定套设于导管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防护箱内,防护箱安装在浮体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浮床包括床体、连接在床体下部的第一网框、连接在第一网框下部的第二网框、连接在第二网框下部的第三网框、连接在第三网框下部的生态网兜;所述床体上种植挺水植物,其根系被围绕在第一网框中;所述第二网框中种植沉水植物,其根系被围绕在第三网框中;所述第三网框上还悬挂有吊绳,所述吊绳上有微生物球;所述生态网兜内形成底栖动物区。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水体含氧量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充氧投喂装置扬水充氧;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鱼食投喂量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充氧投喂装置投喂鱼食。
[0019]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投食控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单向阀定期开启下料,电磁单向阀开启后,驱动机构控制导管不转动,保持套筒将气管上的第一连通孔堵住,防止环形腔中的水进入气管;鱼食落到上腔体,然后启动气泵,向气管充气,从顶帽的第一气孔中吹出的气体将鱼食从喇叭口中吹出;
[0021]其中,控制系统预设额定时间段范围内料箱所下料的鱼食总量,根据称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下料总量超额限定值后,单向阀不再开启,直到下一额定时间段后再开启;
[0022]S2、扬水控制,控制系统采用氧浓度检测仪测量水体含氧量,根据检测结果,控制驱动机构的运行,使分流器进行连续式扬水或间歇扬水;
[0023]所述连续式扬水的实现:驱动机构控制导管转动至套筒上的第二连通孔与气管上的第一连通孔重合,然后停止,气管持续通气,水流连续从环形腔中吸入气管,由气体携带从顶帽的第一气孔及气管的第二气孔喷出,分别经过喇叭口和支管喷出,形成双层式扬水;
[0024]所述间歇式扬水的实现:驱动机构控制导管转动至套筒上的第二连通孔与气管上的第一连通孔重合,然后停止,气管持续通气,水流连续从环形腔中吸入气管,由气体携带从顶帽的第一气孔及气管的第二气孔喷出,形成双层式扬水,然后驱动机构控制导管转动至将第一连通孔堵住,然后停止,气管持续通气,气流从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中吹出,停止扬水,然后导管转动第二连通孔与第一连通孔再次导通,气管持续通气,水流再次进入气管经分流器从喇叭口和支管喷出,如此反复循环,形成间歇式喷水,间隙式喷水时分流器同步转动,增加了扬水面积,可提升充氧效果;
[0025]其中,连续式扬水初期,可先进行间歇式喷水模式,导管、套筒、分流器连续往复转动,利用离心力将上腔体中的鱼食甩出,然后再进行连续扬水;
[0026]其中,进行投食时不进行扬水,防止鱼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修复单元,所述修复单元包括两个生态浮床(200)和连接于所述两个生态浮床(200)之间的充氧投喂装置(100);所述充氧投喂装置(100)包括浮体(13)、导管(19)、气管(18)、分流器(4)和鱼食下料机构;所述鱼食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分流器(4)上侧,所述导管(19)设置于所述分流器(4)下侧,所述分流器(4)包括上腔体(41)和下腔体(42),两腔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板(5),上腔体(41)侧壁均布有若干喇叭口(36),下腔体(42)侧壁上连接有若干支管(6),所述支管(6)一端与下腔体(42)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导管(19)转动安装于所述浮体(13)中,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浮体(13),且上端与分流器(4)底面连接并被封闭,下端开口向水体中延伸,并在开口处设置第二过滤网板(22);所述导管(19)内设置所述气管(18),所述气管(18)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滤网板(22)与供气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滤网板(5)伸至分流器(4)内,气管(18)的顶端开口位于上腔体(41)中,开口位置套设有顶帽(14),所述顶帽(14)侧壁上均布有第一气孔(141),气管(18)的位于下腔体(42)的管段侧壁上均布有第二气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18)外壁与导管(19)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8),导管(19)上设有进液口(23),气管(18)上位于浮体(13)下方的管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段,所述连通段外套设有套筒(20),连通段的管壁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连通孔(181),所述套筒(20)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连通孔(201),所述套筒(20)外壁通过连接件(21)与所述导管(19)的内壁相连,所述导管(19)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套筒(20)随之转动,可使第一连通孔(181)与第二连通孔(201)重合从而连通环形腔(8)与气管(18),或者使第一连通孔(181)被套筒(20)堵住时从而隔断环形腔(8)与气管(18)的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食下料机构包括料箱(1),料箱(1)底部通过支撑架(7)与浮体(13)上表面连接,料箱(1)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24),料箱(1)上设有出料管(2),出料管(2)与分流器(4)顶部活动连接,出料管(2)的出口向下延伸至上腔体(41)中,与顶帽(14)位置上下对应,出料管(2)上设有电磁单向阀(3);所述鱼食下料机构还包括投料管(25),所述投料管(25)的上端为自由端,下端与料箱(1)的入口可拆卸式连接,投料管(25)由上至下倾斜设置,为直线形或弧线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气泵(16),所述气管(18)与通过连接管(26)与主气管(38)连接,主气管(38)与气泵(16)连接,气泵(16)设置在浮体(13)上;所述主气管(38)上还并联有若干支气管(39),所述支气管(39)设置在生态浮床(200)的下方,支气管(39)上设有曝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3)的两侧分别通过绳索与两侧的生态浮床(200)连接;至少一个修复单元沿靠近岸边的水体一周依次连接成环形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帽(14)的顶面为锥面;所述分流器(4)的下腔体(42)的横截面为圆形,若干支管(6)以分流器(4)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分流器(4)顶部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段(43),连接段(43)内形成有与出料管(2)末端的凸台转动配合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景观水体的净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2)、曲柄(11)、连杆(10)、摇柄(9)和连接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异陈颖奇刘晋秦胤栋贾云凌孙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