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33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侧为开口端,所述壳体一侧连接有屉板,所述屉板远离壳体一侧连接有电极板,所述屉板之间阵列设置有夹杆,所述电极板之间阵列设置有导电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承毒板,所述承毒板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壳体位于承毒板底部设置有刮取组件,当蜜蜂受到电极板刺激后,将毒针穿过电极板与屉板之间的薄膜后,毒针将毒液喷洒在承毒板表面,毒液在一段时间凝结以后,启动小型电缸带动齿条移动,从而使得承毒板翻转一百八十度,承毒板粘有毒液的一面朝向壳体底部,此时启动电机一带动往复组件上的刮板即可将承毒板表面凝结的毒液刮落在壳体底部,从而简化了人工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蜂毒提取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

技术介绍

[0002]蜂毒是蜜蜂科昆虫,诸如中华蜜蜂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蜂毒也是一种中药材。新鲜蜂毒为透明液体,具芳香气,味苦,但在常温下很快干燥成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刺激性较强,工蜂的身上有两个腺体,一个酸性腺,一个事碱性腺,酸性腺分泌的毒液储存在其腹部的毒囊中,当工蜂需要反抗发起攻击的时候,就会通过毒囊将存储的液体排出,当液体排到了蛰针的嘶吼,蛰针肌部的碱性腺也会排除液体,这两种腺体所排出的液体就是蜂毒。
[0003]现有的蜂毒采取方法大致分为几类,分别是直接取毒法、乙醚麻醉法、电取蜂毒法,直接取毒法是最原始的一种取毒方法,取毒时蜂死、毒少、费工费时,不适于大量生产;乙醚麻醉取毒法比较前一种较为先进,取毒时不用牺牲蜜蜂,但取得的蜂毒不够纯净,乙醚用量不易掌握,容易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先国内外基本采用电刺激取毒法,它靠电取蜂毒器来协助完成,其基本原理较为简单,通过在采毒箱上放置屉板和电网板,屉板与电网板之间放置薄膜,通过控制器配合电源对电网板供电,实际使用时,一般将装置倒扣在巢箱顶进行采毒,当蜜蜂在电网板停留时,蜜蜂受到电网刺激后用尾部毒针刺向薄膜,从而将毒液排出体外并落入采毒箱内,但是蜜蜂蜂毒挥发性较强,常温下快速挥发后,蜂毒活性成分挥发出去,蜂毒从液态变为固态,附着在板子表面,取蜂人员需要将板子上的蜂毒刮取,操作较为麻烦。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侧为开口端,所述壳体一侧连接有屉板,所述屉板远离壳体一侧连接有电极板,所述屉板之间阵列设置有夹杆,所述电极板之间阵列设置有导电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承毒板,所述承毒板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壳体位于承毒板底部设置有刮取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刮取组件还包括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内部转轴端部连接有丝杆,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导向板,所述丝杆上连接有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外侧设置有刮板。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板阵列设置与壳体内,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与导向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小型电缸,所述小型电缸内部伸缩杆端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侧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内设置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
机内部转轴端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滑动件内连接有往复块,所述往复块与刮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内开设有配合往复块滑动的滑槽,所述转动杆表面开设有人字槽,所述往复块内连接有与人字槽相卡和的凸块。
[0010]优选的,所述导向板横截面形状为上段为半圆形下段为矩形,所述往复块与导向板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夹杆横截面形状为类似半圆形,所述夹杆两侧开设有半圆槽,所述屉板两侧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两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承毒板翻转时可带动屉板在壳体上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承毒板远离齿轮一侧连接有连接辊,所述连接辊一侧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与连接辊滑动连接,所述圆块与连接辊之间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圆块内连接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与圆块之间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壳体位于圆块处开设有之字槽。
[0013]优选的,所述刮板与往复块固定连接,所述刮板与承毒板之间倾斜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两侧连接有收集盒,所述壳体两侧开设有配合收集盒滑动的收集槽。
[0015]优选的,所述屉板表面涂油黄色颜料层。
[0016]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翻转组件将承毒板一面的毒液凝固成晶体后翻转,再配合刮取组件将承毒板上的毒液晶体刮除,从而达到收取蜂毒的目的,简化了人工刮除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于蜜蜂蜂毒挥发性较强,常温下快速挥发后,蜂毒活性成分挥发出去,蜂毒从液态变为固态,附着在板子表面,取蜂人员需要将板子上的蜂毒刮取,操作较为麻烦,本专利技术,当蜜蜂受到电极板刺激后,将毒针穿过电极板与屉板之间的薄膜后,毒针将毒液喷洒在承毒板表面,毒液在一段时间凝结以后,启动小型电缸带动齿条移动,从而使得承毒板翻转一百八十度,承毒板粘有毒液的一面朝向壳体底部,此时启动电机一带动往复组件上的刮板即可将承毒板表面凝结的毒液刮落在壳体底部,从而简化了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爆炸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刮取组件结构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部分放大结构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小型电缸结构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B部分放大结构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往复组件结构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往复组件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中C部分放大结构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收集盒结构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之字槽结构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圆块结构图。
[0029]图中:1

壳体;2

屉板;3

电极板;31

导电杆;33

夹杆;41

刮取组件;42

翻转组
件;43

承毒板;411

电机一;412

丝杆;413

导向板;414

往复组件;415

刮板;431
‑ꢀ
齿轮;432

小型电缸;433

齿条;434

连接件;4141

滑动件;4142

微型电机;4143

转动杆;4144

往复块;4145

滑槽;4146

人字槽;4147

凸块;51

连接辊;52

圆块;53
‑ꢀ
弹簧一;54

抵接杆;55

弹簧二;56

之字槽;61

收集盒;62

收集槽;71

滑块;72

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侧为开口端,所述壳体(1)一侧连接有屉板(2),所述屉板(2)远离壳体(1)一侧连接有电极板(3),所述屉板(2)之间阵列设置有夹杆(33),所述电极板(3)之间阵列设置有导电杆(3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承毒板(43),所述承毒板(43)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42),所述壳体(1)位于承毒板(43)底部设置有刮取组件(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取组件(41)还包括电机一(411),所述电机一(411)内部转轴端部连接有丝杆(412),所述壳体(1)之间连接有导向板(413),所述丝杆(412)上连接有往复组件(414),所述往复组件(414)外侧设置有刮板(4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413)阵列设置与壳体(1)内,所述翻转组件(42)还包括齿轮(431),所述齿轮(431)与导向板(41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小型电缸(432),所述小型电缸(432)内部伸缩杆端部连接有连接件(434),所述连接件(434)一侧连接有齿条(433),所述齿条(433)与齿轮(431)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刺激蜜蜂排毒的蜂毒提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414)还包括滑动件(4141),所述滑动件(4141)内设置有微型电机(4142),所述微型电机(4142)内部转轴端部连接有转动杆(4143),所述滑动件(4141)内连接有往复块(4144),所述往复块(4144)与刮板(415)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4141)内开设有配合往复块(4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庚莲田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蜜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