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及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硬碳稳定的锂硅合金负极材料,及采用该负极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固态全电池要实现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载和面容量,并实现稳定的长循环,还存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献中报道的高负载(面容量不低于1mAh/cm2)的固态电池,负极侧主要用锂金属、LiIn合金、石墨、Li4Ti5O
12
和含硅负极,循环周数均不超过1000周,难以达到商用水平。锂金属作为负极时,存在枝晶生长造成电池短路失效的问题,研究尝试电解质结构设计、锂金属保护、无锂负极等方式,但是未能实现高负载电池高电流密度下的稳定长循环,如三星使用Ag
‑
C负极实现了6.8mAh/cm2负载的全电池,并在3.4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周,但是制备工艺较为复杂;Xing Zhang等观察到高负载(4mAh/cm2)全电池在室温高电流密度(3.8mA/cm2)下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现象,在循环890周后,电池短路失效。石墨作为负极时,高负载的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原料包括金属锂、硅和硬碳,活化后负极具有无定形锂硅合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其特征在于,负极活化后具有富锂相Li
15
Si4、LiC6,所述富锂相呈三维织构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其特征在于,负极中所述金属锂和含硅层的Li/含硅层容量比为0.6以上,优选为0.8
±
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其特征在于,负极中硅的质量在硅和硬碳总质量中的占比为20%
‑
80%,优选为30%
‑
60%,最优选为40%
±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其特征在于,负极中原料硅和硬碳均为平均粒径在8μm以下的微米级颗粒;活化后负极中硅的平均粒径为1.5
±
1.2μm,硬碳的平均粒径为2
±
1.5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碳稳定锂硅合金负极,其特征在于,负极包括含硅层和锂片,所述含硅层由硅颗粒和硬碳颗粒混合构成,所述含硅层比容量为900~3000mAh/g,厚度为5
‑
技术研发人员:吴凡,闫汶琳,李泓,
申请(专利权)人: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