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16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包括主体、控手防滑机构、钩位调节机构、双向延展保护机构和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手防滑机构,且主体的中部两侧设置有钩位调节机构,所述钩位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双向延展保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所述双向延展保护机构包括第二转轴件、齿轮杆、第二防滑手调套、侧预留口、装边架和预留齿轮。该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钩件来进行钩拉神经根来达到融合器置入的效果,然而神经根分左右神经根,有着左侧右侧之分,此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两者之间所设置的合页组件即可达到角度微调的有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医疗方面的腰椎融合术也成为治疗需要稳定的腰椎疾病的重要方案,广泛应用于腰椎创伤、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腰椎间隙感染等疾病的治疗,而现有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又称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是一种骨科脊柱融合术外科手术,但是在融合器置入过程中需要保护硬膜囊和神经根,目前只有神经根拉钩可以作业以给融合器的置入腾出空间。
[0003]市场上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装置在使用中,也只有神经根拉钩,可以做到辅助钩拉神经根以给融合器的置入腾空间,然而硬膜囊确却是神经根拉钩无法对其做到相关的限位和保护的,所以还是会在置放的过程中给相关器官带来多多少少的伤害和剐蹭,为此,我们提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也只有神经根拉钩,可以做到辅助钩拉神经根以给融合器的置入腾空间,然而硬膜囊确却是神经根拉钩无法对其做到相关的限位和保护的,所以还是会在置放的过程中给相关器官带来多多少少的伤害和剐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包括主体、控手防滑机构、钩位调节机构、双向延展保护机构和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手防滑机构,且主体的中部两侧设置有钩位调节机构,所述钩位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双向延展保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所述双向延展保护机构包括第二转轴件、齿轮杆、第二防滑手调套、侧预留口、装边架和预留齿轮,且第二转轴件的中部设置有齿轮杆,所述齿轮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滑手调套,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预留口,所述齿轮杆的一侧设置有装边架,且装边架内侧分布有预留齿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装边架通过齿轮杆、第二转轴件与预留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且齿轮杆与第二防滑手调套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挡板、合页组件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的侧边设置有合页组件,所述合页组件的另外一边设置有第二挡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控手防滑机构包括防滑边、预留架和拇指环,所述主体的上方表面设置有防滑边,且主体的上方一端设置有预留架,所述主体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拇指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拇指环与主体两者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且拇指环呈圆形空槽状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钩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件、贴装杆、第一防滑手调套、轴承架
组件、第一斜齿轮套、第二斜齿轮套、转杆、转动件和钩件,且第一转轴件的中部设置有贴装杆,所述贴装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防滑手调套,且贴装杆的中部一侧设置有轴承架组件,所述贴装杆的端头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齿轮套,且第一斜齿轮套的侧边设置有第二斜齿轮套,所述第二斜齿轮套的中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两侧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杆的中部两侧连接有钩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钩件通过转杆、转动件、第一斜齿轮套、第二斜齿轮套、贴装杆与第一转轴件构成角度调节结构,且贴装杆的中部一侧周边设置有轴承架组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包括刻度标、荧光粉和医用硅胶外边,且刻度标的周边设置有荧光粉,所述主体的侧边外表面设置有医用硅胶外边。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标沿着主体的中部两侧等距分布,且医用硅胶外边设置于刻度标的外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钩件来进行钩拉神经根来达到融合器置入的效果,然而神经根分左右神经根,有着左侧右侧之分,此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两者之间所设置的合页组件即可达到角度微调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防滑边的设置在操作人手持的过程中,可以简单的起到防滑效果,并且在主体的一侧底部分别设置有预留架与拇指环,根据人体学设置,便于操作人更好的姿势手持及操作。
[0016].本专利技术,当操作人将辅助挡板放入人体开口处时,可能因为待放置位置神经根的角度分布不同的问题,导致操作人员的操作姿势可能因为角度的不同而更换不同的高难度姿势来进行辅助钩拉,麻烦且危险系数不低,此时操作人可手动拧旋第一防滑手调套,其中部的贴装杆会随着第一转轴件、轴承架组件进行同步转动,此时与贴装杆一侧的第一斜齿轮套会和第二斜齿轮套呈啮合传动作用,从而利用转杆、转动件的相关转动组件带动钩件本身进行运动角度上的调整,以达到辅助操作人钩拉神经根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钩件来进行钩拉神经根来达到融合器置入的效果,然而神经根分左右神经根,有着左侧右侧之分,此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两者之间所设置的合页组件即可达到角度微调的有益效果,而为了更加便于操作人对融合器的置放,操作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转动第二防滑手调套,其中部齿轮杆可利用第二转轴件、预留齿轮的齿轮组件可使装边架进行分向同速率的延展调节,从而给与操作人更为广的操作空间及对提高硬膜囊的保护。
[0018].本专利技术,刻度标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对主体深入的深度进行查看,从而得出融合器的置放深度,以给后续的置放带来方便,而荧光粉的设置即使在无影灯被遮蔽的情况下也能被准确看到标尺,在此便携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在主体的刻度标一面贴装了一层医用硅胶外边,密封效果完好的同时且对人体无害,便于操作人员的日常作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主体透视状态下钩位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主体透视状态下双向延展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双向延展保护机构立体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主体;101、第一挡板;102、合页组件;103、第二挡板;2、控手防滑机构;201、防滑边;202、预留架;203、拇指环;3、钩位调节机构;301、第一转轴件;302、贴装杆;303、第一防滑手调套;304、轴承架组件;305、第一斜齿轮套;306、第二斜齿轮套;307、转杆;308、转动件;309、钩件;4、双向延展保护机构;401、第二转轴件;402、齿轮杆;403、第二防滑手调套;404、侧预留口;405、装边架;406、预留齿轮;5、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501、刻度标;502、荧光粉;503、医用硅胶外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包括主体(1)、控手防滑机构(2)、钩位调节机构(3)、双向延展保护机构(4)和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控手防滑机构(2),且主体(1)的中部两侧设置有钩位调节机构(3),所述钩位调节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双向延展保护机构(4),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荧光式刻度标示机构(5),所述双向延展保护机构(4)包括第二转轴件(401)、齿轮杆(402)、第二防滑手调套(403)、侧预留口(404)、装边架(405)和预留齿轮(406),且第二转轴件(401)的中部设置有齿轮杆(402),所述齿轮杆(40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滑手调套(403),所述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预留口(404),所述齿轮杆(402)的一侧设置有装边架(405),且装边架(405)内侧分布有预留齿轮(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边架(405)通过齿轮杆(402)、第二转轴件(401)与预留齿轮(406)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且齿轮杆(402)与第二防滑手调套(403)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第一挡板(101)、合页组件(102)和第二挡板(103),且第一挡板(101)的侧边设置有合页组件(102),所述合页组件(102)的另外一边设置有第二挡板(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辅助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手防滑机构(2)包括防滑边(201)、预留架(202)和拇指环(203),所述主体(1)的上方表面设置有防滑边(201),且主体(1)的上方一端设置有预留架(202),所述主体(1)的一侧底端设置有拇指环(2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路腰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永生宋一鸣刘沛霖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骨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