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94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色防伪标签,包括:基底层,由致密材料制成;基材层,由致密材料制成,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方,且基材层的边缘与基底层的边缘密封连接,基底层与基材层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变色层,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变色层由防伪变色油墨印刷而成,防伪变色油墨包括:20份~40份的主体材料、5份~10份的辅助材料、1份~10份的客体分子以及0.5份~3份的极性有机溶剂;其中,主体材料为聚乙烯醇缩丁醛,辅助材料含有羧基,客体分子为碘单质。上述变色防伪标签,使用前,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激活后,变色层逐渐变为第二颜色,随后,再次逐渐变回第一颜色,上述变色层激活后具有延时往复变色功能,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色防伪标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防伪变色标签,大多是通过印刷防伪变色油墨来实现,而现有技术的防伪变色油墨,其变色效果大多是稳定的,即变色效果可重现,这不可避免带来问题:无法防止防伪变色标签被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次性的变色防伪标签。
[0004]一种变色防伪标签,包括:
[0005]基底层,由致密材料制成;
[0006]基材层,由致密材料制成,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方,且所述基材层的边缘与所述基底层的边缘密封连接,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基材层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
[0007]变色层,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变色层由防伪变色油墨印刷而成,所述防伪变色油墨包括:20份~40份的主体材料、5份~10份的辅助材料、1份~10份的客体分子以及0.5份~3份的极性有机溶剂;
[0008]其中,所述主体材料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所述辅助材料含有羧基,所述客体分子为碘单质。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0.5份~0.8份。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材料选自脂肪、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的至少一种。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材料的碳原子数为11~17。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材料选自:桐油、亚麻油、油酸、反油酸、蓖麻油、棕榈酸、棕榈酸酯、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软脂酸、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花生酸及松香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性溶剂选自:环己酮、甲苯环己酮、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醚、环氧丙烷、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腈、吡啶、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的边缘与所述基底层的边缘通过可移胶密封连接。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胶粘层。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胶粘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离型层。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层为透明材料。
[0018]上述变色防伪标签,防伪变色油墨中包含20份~40份的主体材料、5份~10份的辅助材料、1份~10份的客体分子以及0.5份~3份的极性有机溶剂。主体材料中包含四方平面含氧官能团,辅助材料中包含羧基,且主体材料的四方平面含氧官能团与辅助材料中的羧
基形成O

H

:O氢键,两者形成局部笼状的三维主体结构,从而具备容纳客体分子的能力。此时,一方面,变色层处于固态,但不完全干燥,可独立附着在基底层上,不会与基材层发生粘连;另一方面,由于少量极性有机溶剂的存在,非极性的碘单质在极性有机溶剂的作用下被极化,可通过电子云吸附形成碘单质与有机极性有机溶剂的结合体,导致体积增大,从而使碘单质与局部笼状的三维主体结构无法结合形成有色包合物,从而使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无色;当极性有机溶剂挥发后,碘单质恢复原有体积,此时,碘单质可进入局部笼状的三维主体结构内,形成有色包合物,产生第二颜色深绿色,随后,随着碘单质克服爱德华力的束缚向外界逃逸,使油墨再次呈现第一颜色无色,上述变色层激活后具有延时往复变色功能,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变色防伪标签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变色防伪标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文中,除非有特殊地说明,各原料的份数均指重量份。
[0025]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变色防伪标签,包括:基底层10、基材层20及变色层30。
[0026]基底层10,用于承载变色层30及基材层20,基底层10由致密材料制成,可防止极性有机溶剂分子及碘单质分子穿透逃逸。
[0027]可选地,用于制备基底层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箔、PET薄膜及PVC薄膜。
[0028]基材层20,设置于基底层10的上方,基材层20由致密材料制成,可防止极性有机溶剂分子及碘分子穿透逃逸。
[0029]可选地,用于制备基材层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箔、PET薄膜及PVC薄膜。
[0030]优选的,基材层20由透明致密材料制成,一方面,用户可透过基材层20看见变色层30的颜色状况,另一方面,可防止极性有机溶剂分子及碘分子穿透逃逸。
[0031]具体地,基材层20的边缘与基底层10密封连接,使基材层20与基底层10的中间位置形成容置空间12,容置空间12用于容纳变色层30。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材层20靠近基底层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胶粘层11,基材
层20与基底层10通过第一胶粘层11密封连接。
[0033]可选地,第一胶粘层11为可移胶,在使用变色防伪标签时,用户可方便将基材层20剥离,从而激活变色层30。
[0034]变色层30,设置于容置空间12内,变色层30由防伪变色油墨印刷并经一定程度干燥而成,变色层30具有延时往复变色功能。
[0035]具体地,变色层30包括20份~40份的主体材料、5份~10份的辅助材料、1份~10份的客体分子以及0.5份~3份的极性有机溶剂。
[0036]主体材料,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在溶液下主体材料处于游离状态,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极性有机溶剂的挥发,主体材料的分子动能减弱,其四方平面含氧官能团可与辅助材料中的羧基形成O

H

:O氢键,进而形成局部笼状的三维主体结构,从而具备容纳客体分子的能力。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材料为聚乙烯醇缩丁醛,一方面,聚乙烯醇缩丁醛作为主体材料,可与辅助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由致密材料制成;基材层,由致密材料制成,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方,且所述基材层的边缘与所述基底层的边缘密封连接,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基材层之间设置有容置空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变色层由防伪变色油墨印刷而成,所述防伪变色油墨包括:20份~40份的主体材料、5份~10份的辅助材料、1份~10份的客体分子以及0.5份~3份的极性有机溶剂;其中,所述主体材料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所述辅助材料含有羧基,所述客体分子为碘单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0.5份~0.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材料选自脂肪、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材料的碳原子数为11~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色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材料选自:桐油、亚麻油、油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要俊周世兵高俊杰邬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