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及伺服电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93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伺服电机;冷却部,冷却部与热源接触且冷却部内流通有冷却液,加压部,加压部包括加压装置和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冷却部进口连通,第一腔室内有冷却液;储能部,储能部包括储能装置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二进口与冷却部出口连通,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连通;由冷却部出口排出的冷却液流入第二腔室后使第二腔室内压力增加,储能装置储存势能;当加压装置停止施加压力时,储能装置向第二腔室加压使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液由第二出口排出经第一进口进入第一腔室,以解决现有伺服电机自然风冷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服电机自然风冷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服电机自然风冷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系统及伺服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伺服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伺服电机运转精度高,速度可调可控,是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的一种驱动装置;伺服电机在应用中,会产生热量,而热量会影响伺服电机的工作性能,尤其会对编码器造成较大影响,使其精度降低,目前的伺服电机主要是依靠自然风冷进行散热,这种方式不适合外部空气流动差的场所,当外部空气流动不足时,伺服电机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向外传导,热量集聚在伺服电机上,对编码器造成较大影响,影响伺服电机的精度,降低了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000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伺服电机自然风冷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冷却系统及伺服电机,
[0005]一方面,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与热源接触且所述冷却部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入流出的冷却部进口和冷却部出口;
[0006]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包括加压装置和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却部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有冷却液,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第一腔室加压以使冷却液由所述第一腔室流入所述冷却部并从所述冷却部出口排出;
[0007]储能部,所述储能部包括储能装置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冷却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由所述冷却部出口排出的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二腔室后使所述第二腔室内压力增加,所述储能装置储存势能;
[0008]当所述加压装置停止施加压力时,所述储能装置向所述第二腔室加压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液由所述第二出口排出经所述第一进口进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0009]优选的,所述加压装置包括:
[0010]驱动机构;
[0011]驱动腔室,所述驱动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驱动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驱动腔室滑动密封;
[0012]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活塞在所述驱动腔室内滑动并对所述第一腔室加压;
[0013]所述驱动腔室侧壁上还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保持所述驱动腔室内压力恒定。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15]冷却电机;
[0016]曲轴,所述曲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上,所述曲轴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电机配合并可由所述冷却电机驱动,所述曲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曲颈,所述曲颈位于所述驱动腔内;
[0017]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与所述曲颈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铰接;所述冷却电机转动带动第一活塞在所述驱动腔内往复运动。
[0018]优选的,所述冷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曲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0019]优选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储能腔室,所述储能腔室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和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储能腔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活塞能够在所述储能腔室内密封滑动;
[0020]所述储能腔室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保持所述储能腔室内压力恒定。
[0021]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为弹簧。
[0022]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
[0023]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加压部出口与所述冷却部出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冷却液由所述第一腔室向所述冷却部单向流动;
[0024]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加压部进口与所述储能部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冷却液由所述第二腔室向所述第一腔室单向流动。
[0025]优选的,所述加压部进口与所述储能部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进口以及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板。
[0026]优选的,所述冷却电机的输出轴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可使空气强制流过所述散热板和所述冷却部。
[0027]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为蛇形管。
[002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包括所述的一种冷却系统,所述伺服电机的编码器外表面形成有蛇形沟槽,所述蛇形管位于所述蛇形沟槽内。
[002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伺服电机的编码器处设置冷却部,通过加压部使冷却液从第一腔室流经冷却部进入第二腔室,冷却液流经冷却部时带走编码器处的热量,达到加快编码器散热的目的;在加压部增加压力使冷却液流动的同时使储能部储能,当加压部完成加压时,储能部释放压力使冷却液从第二腔室进入第三腔室,冷却液在第三腔室内经过散热片快速向空气中进行散热,降低冷却液的稳定,降低温度后的冷却液再次流入第一腔室;加压部再次使第一腔室内的冷却液流经冷却部,如此循环,持续为编码器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剖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的左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冷却液由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冷却液由第二腔室流向第一腔室示意图。
[003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5]在附图中:1

第一腔室;101

第一进进口;102

第一出口;2

第二腔室;201

第二进口;202

第二出口;301

冷却部进口;302

冷却部出口;4

驱动腔;401

第一活塞;402

第一通孔;5

冷却电机;501

曲轴;502

连杆;503

第一齿轮;504

第二齿轮;6

储能腔;601

第二活塞;602

第二通孔;603

弹簧;7

第一单向阀;8

第二单向阀;9

第三腔室;901

散热板;10

风扇;11

蛇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与热源接触,所述冷却部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入流出的冷却部进口和冷却部出口,所述冷却液由所述冷却部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部并在所述冷却部吸收热量后由所述冷却部出口排出;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包括加压装置和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开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却部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容纳有冷却液,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第一腔室加压以使冷却液由所述第一腔室经所述冷却部进口流入所述冷却部并从所述冷却部出口排出;储能部,所述储能部包括储能装置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开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冷却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由所述冷却部出口排出的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二腔室后使所述第二腔室内压力增加,所述储能装置储存势能;当所述加压装置停止施加压力时,所述储能装置向所述第二腔室加压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液由所述第二出口排出并经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驱动腔室,所述驱动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驱动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驱动腔室滑动密封;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活塞在所述驱动腔室内滑动并对所述第一腔室加压;所述驱动腔室侧壁上还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保持所述驱动腔室内压力恒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冷却电机;曲轴,所述曲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上,所述曲轴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电机配合并可由所述冷却电机驱动,所述曲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曲颈,所述曲颈位于所述驱动腔内;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与所述曲颈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铰接;所述冷却电机转动带动第一活塞在所述驱动腔内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皓康燕黄斌林帆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