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反冲洗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85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提供过滤、反冲洗装置,其包括筒体及开设于筒体上的流体进出口,其包括与流体进出口连通的水管一、水管二、安装于筒体内的滤料层、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桨叶,桨叶上布置有若干翻砂爪。所述筒体的流体进出口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流体的进、出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计了过滤、反冲洗方法,在一套装置中可根据设定条件自动切换过滤、反冲洗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侧进式搅拌装置,设置了若干带有翻砂爪的桨叶,通过翻砂爪边搅拌边将滤料层由下而上的反清洗,使粘着物与滤料充分分离,提高了过滤效果,延长了使用年限。延长了使用年限。延长了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反冲洗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装置
,具体涉及过滤、反冲洗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企业,循环水场一般都设有循环水过滤器,依靠循环水回水压力进入设备内部,经过滤料吸附截留,达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当滤料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对滤料进行反洗,以免造成运行阻力增大而影响过滤效果,但是何时启动反冲洗工序往往是凭借肉眼观察与主观经验判断,无法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
[0003]此外,在反冲洗时仅靠循环水压力反洗难将滤料洗净,长时间运行容易造成滤料板结,导致反洗困难,影响过滤效果,降低出水水质,严重时导致设备失效,为此需要研究一种能够自主切换过滤与反冲洗状态,将滤料清洗彻底,并且能够长周期自动运行的过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过滤、反冲洗装置,其包括筒体及开设于筒体上的流体进出口,其包括与流体进出口连通的水管一、水管二、安装于筒体内的滤料层、搅拌装置;所述水管一设置有过滤进口、反洗出口,所述水管二设置有过滤出口、反洗进口;所述过滤进口、反洗出口、过滤出口、反洗进口处设置有若干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切换水管一、水管二的进水、出水状态:在过滤工序中,其作为进水管,在反冲洗工序中,其作为出水管;在过滤工序中,其作为出水管,在反冲洗工序中,其作为进水管。
[0005]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桨叶,桨叶上布置有若干翻砂爪;所述滤料层包括细砂层,所述搅拌装置的桨叶安装于细砂层上方;所述筒体的流体进出口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流体的进、出压力。
[000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桨叶间隔60
°
均匀布置有6个。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翻砂爪由月牙形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每个桨叶上设置有3~6个翻砂爪。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与水管一连通的布水器。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筒体上安装有滤帽。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滤料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细砂层、中砂/粗砂层、鹅卵石层。
[0011]优选的方案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筒体外壁的电机、减速器,减速器通过转轴与换向齿轮连接桨叶,用于为桨叶提供动力。
[0012]优选的方案中,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电机、水管一、水管二上的阀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0013]过滤、反冲洗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骤:
[0014]S1:过滤;控制系统通过执行机构依次打开过滤出口处、过滤进口处的阀门,循环水回水总管的循环水从过滤进口进入筒体的布水器、滤料层,经滤料层过滤后,从过滤出口
流回至蓄水池,完成过滤工序;
[0015]S2:设定筒体内流体进出口位置的压力差阈值ε;控制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筒体内流体进出口位置的压力差ΔP;当|ΔP|≤ε时,继续执行S1;当|ΔP|>ε时,转入反洗工序;
[0016]S3:反洗;控制系统通过执行机构关闭过滤出口处、过滤进口处的阀门,依次打开反洗进口、反洗出口处的阀门;循环水从反洗进口进入筒体;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电机启动,带动搅拌机构的桨叶转动,翻砂爪搅拌细砂层,实现滤料层由下而上的反冲洗,使粘着物与滤料充分分离,与反洗水一起经反洗出口排出筒体外;
[0017]S4:设定反洗工序最低时间t,在时间t内维持反洗工序;
[0018]S5:反洗工序持续时间超过t后,若此时|ΔP|≤ε时,执行S6;反洗工序持续时间超过t后,若此时|ΔP|>ε,继续维持反洗工序,当|ΔP|≤ε时,执行S6;
[0019]S6:控制系统关闭驱动机构,关闭反洗进口、反洗出口处的阀门,并切换至S1。
[0020]优选的方案中,步骤S2中的ε设置为0.1Mpa,步骤S4的t设置为600秒。
[0021]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2]第一、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过滤、反冲洗装置,在一套装置中可根据设定条件自动切换过滤、反冲洗状态。由于在长期的过滤工序中,水中的悬浮物在流经滤层时,水中絮凝悬浮物和滤料表面互相粘附,滤料层表面的阻力不断增加,出水流量减少,循环水在过滤进口管和过滤出口管产生压差,本专利技术根据压差信号确定是否启动反冲洗过程,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周期运转,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
[0023]第二、如果仅靠循环水压力反洗难将滤料洗净,容易造成滤料板结导致反洗困难,影响过滤效果,降低出水水质,久之还会导致设备失效。因为截留的大部分杂质都附着在细砂层,为了将其更彻底地排出设备体外,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侧进式搅拌装置,设置了若干带有翻砂爪的桨叶,通过翻砂爪边搅拌边将滤料层由下而上的反清洗,使粘着物与滤料充分分离,提高了过滤效果,延长了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反冲洗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反冲洗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反冲洗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筒体;2、水管一;3、水管二;4、筒体顶法兰;5、筒体底法兰;6、过滤进口;7、反洗出口;8、反洗进口;9、过滤出口;10、压力传感器;11、电机;12、减速器;13、翻砂爪;14、细砂层;15、中砂/粗砂层;16、鹅卵石层;17、滤帽;18、隔板;19、撑脚;20、吊环;21、布水器;22、上部人孔;23、卸料口;24、下部人孔;25、视窗;26、支撑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照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过滤、反冲洗装置,其包括筒体1及开设于筒体1上
的流体进出口。筒体1上部、下部位置分别设置有筒体顶法兰4、吊环20、筒体底法兰5、卸料口23,法兰用于将筒体1安装固定,吊环20用于将筒体1起吊运输。卸料口23用于更换滤料。筒体1底部设置有撑脚19,用于支撑筒体1。筒体1上还开设有上部人孔22、下部人孔24、视窗25,通过上部人孔22、下部人孔24便于进行人工检修。视窗25用于方便观察筒体1内的过滤、反冲洗情况。
[0031]其包括与流体进出口连通的水管一2、水管二3、安装于筒体1内的滤料层、搅拌装置;所述水管一2设置有过滤进口6、反洗出口7,所述水管二3设置有过滤出口9、反洗进口8;水管一2、水管二3由支撑连接件26固定。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滤帽17,用于在过滤时防止滤料在隔板处随水流流失,反洗时使进水均匀;还设置有与水管一连通的布水器21,用于过滤时使进水均匀,反洗时防止水流带起的细砂随水流流失。
[0032]所述过滤进口6、反洗出口7、过滤出口9、反洗进口8处设置有若干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切换水管一2、水管二3的进水、出水状态:在过滤工序中,其作为进水管,在反冲洗工序中,其作为出水管;在过滤工序中,其作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滤、反冲洗装置,其包括筒体及开设于筒体上的流体进出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流体进出口连通的水管一、水管二、安装于筒体内的滤料层、搅拌装置;所述水管一设置有过滤进口、反洗出口,所述水管二设置有过滤出口、反洗进口;所述过滤进口、反洗出口、过滤出口、反洗进口处设置有若干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切换水管一、水管二的进水、出水状态:在过滤工序中,水管一作为进水管,水管二作为出水管,在反冲洗工序中,水管一作为出水管,水管二作为进水管;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桨叶,桨叶上布置有若干翻砂爪;所述滤料层包括细砂层,所述搅拌装置的桨叶安装于细砂层上方;所述筒体的流体进出口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流体的进、出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间隔60
°
均匀布置有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砂爪由月牙形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每个桨叶上设置有3~6个翻砂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与水管一连通的布水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安装有滤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细砂层、中砂/粗砂层、鹅卵石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搅拌装置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筒体外壁的电机、减速器,减速器通过转轴与换向齿轮连接桨叶,用于为桨叶提供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田凤明王志卿杨立松尹向前
申请(专利权)人: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