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以及伤口拉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5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以及伤口拉合器,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其中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组件,在支撑架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伤口敷料组件,支撑架组件包括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通过沿两者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区相连接,相邻连接区之间形成拉条穿过区,伤口敷料组件固定设置于下粘贴片的下表面;连接区为粘接结构或者融合连接结构。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均为薄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而伤口拉合单元中的拉条的厚度一般也不大,在应用到伤口拉合器实施后,伤口拉合单元能够从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之间的拉条穿过区自由穿过,不会影响拉合效果,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实施方便。实施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以及伤口拉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以及伤口拉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伤口拉合器是用于对伤口进行拉拢,以促进伤口愈合的装置。常见的伤口拉合器为采用如对拉的伤口拉合单元将粘贴在伤口两侧的粘贴单元拉拢,进而带动伤口向中间拉拢。但是,常规的伤口拉合器,其在两侧的粘贴单元之间为伤口区域,通常需要在伤口上方设置伤口敷料,但是伤口敷料一般为柔性、形状可变的材料,如海绵、无菌棉等;进而在拉合过程中,容易出现3个缺点:1、柔性伤口敷料缺乏支撑和固定措施,很容易脱离伤口上方或需要覆盖的伤口创面区域;2、两侧的粘贴单元向中间拉拢过量时挤压缺乏支撑的伤口敷料,导致伤口拉拢后的伤口敷料挤压变形不能平整有效的覆盖伤口创面区域。3、当拉合器拉条骑跨伤口上方,粘贴单元限制伤口两侧后,柔性伤口敷料只能从拉条之下和两侧粘贴单元之间硬塞进伤口长轴的伤口皮肤表面,实际操作非常困难且不能避免柔性伤口敷料变形,导致敷料不能平整有效的覆盖伤口创面区域。为克服上述缺陷,申请人提供了一种伤口敷料组件支撑架以及伤口限位拉合器,授权公告号为CN212756146U,其在支撑架本体上设置有导轨,在支撑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伤口敷料组件,支撑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敷料安装组件,所述敷料安装组件为位于支撑架本体下方沿长轴方向滑动配合的滑槽组件,所述滑槽组件由滑槽和滑块组成,滑槽为设置于支撑架本体的底部,滑槽剖面结构为T型槽或燕尾槽。但上述方案中未明确披露伤口敷料组件支撑架与拉合器之间具体的安装实施方案和移除实施方案,也没有明确披露滑槽和滑块之间的盲插配合实施方案,存在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更方便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组件,在支撑架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伤口敷料组件,支撑架组件包括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通过沿两者长轴方向(即伤口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区相连接,相邻连接区之间形成拉条穿过区,伤口敷料组件固定设置于下粘贴片的下表面;连接区为粘接结构或者融合连接结构。
[0005]进一步的是:采用粘接结构的方式时,连接区包括设置在上粘贴片的下表面和下粘贴片的上表面之间的粘贴剂或粘贴层。
[0006]进一步的是:在上粘贴片的下表面连续涂布粘贴剂或设置实体粘贴层,并在其表面覆盖被膜,三者合并为一个整体。其中被膜沿长轴方向间隔设置开孔,由开孔区域的粘贴剂或实体粘贴层作为连接区,与下粘贴片的上表面连接。
[0007]进一步的是:连接区还可以是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的融合连接,融合连接的方式是加热融合或超声波焊接。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伤口敷料组件是由止血敷料或抗菌敷料和包裹敷料的多孔被膜组成;多孔被膜边缘的封闭方式是加热融合或超声波焊接。
[0009]进一步的是:上粘贴片、下粘贴片以及连接区为透明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的是:伤口敷料组件通过滑动连接件固定在下粘贴片的下表面;所述滑动连接件是由截断面为“工字型”的主体件和配合滑动件组成,两者能够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主体件的上表面连接支撑架组件的下表面,配合滑动件的下表面连接伤口敷料组件的上表面;主体件的上结构层边缘宽度大于配合滑动件上表面外侧边缘的宽度;主体件的下结构层被限制在配合滑动件的内抱槽内,并形成间隙配合;主体件下结构层的边缘在端头呈圆弧形或斜线状圆滑过渡至侧边缘,配合滑动件在端头处自滑动件上结构层的上表面始向下呈楔形延伸至滑动件下结构层的下表面的端头边缘。
[0011]上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的有益效果是: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均为薄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而伤口拉合单元中的拉条的厚度一般也不大,在应用到伤口拉合器实施后,伤口拉合单元能够从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之间的拉条穿过区自由穿过,不会影响拉合效果。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均为常规的片状结构,便于直接裁剪加工制作,本技术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成本低、实施方便。进一步的,为满足医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更换敷料,将上粘贴片和粘贴剂或粘贴层以及被膜设计为整体结构,即可实现将敷料支撑架组件整体移除并重新安装,保证医生观察视野不受阻碍和遮挡,简单快捷的更换敷料,而且下粘贴片的上表面不会残留粘贴剂或粘贴层,保证下粘贴片及敷料单元从拉条的下表面抽出时不会被残留粘贴剂粘附污染,即使多次操作移除和重新安装,拉条仍然能顺利通过拉条穿过区不受影响。进一步的,独特的滑动连接件设计,可以使操作者不需要精细对准,采用盲插也能将“工字型”主体件的下结构层顺利插入配合滑动件的内抱槽内,使医生更换敷料组件的操作简单、容易、快捷。
[0012]并且通过设置该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也能够保证伤口敷料始终覆盖在伤口创面区域不脱离、不被挤压变形并始终能平整有效的覆盖伤口创面区域。
[0013]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伤口拉合器,包括上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还包括伤口拉合单元和皮肤粘贴单元;皮肤粘贴单元用于粘贴固定在伤口两侧的皮肤表面;伤口拉合单元连接两侧的皮肤粘贴单元;支撑架组件设置于两个皮肤粘贴单元之间,伤口拉合单元的中部与支撑架组件的拉条穿过区配合连接。
[0014]进一步的是:伤口拉合单元包括拉条固定件、拉条粘贴件及拉条,所述拉条固定件固定在至少一个皮肤粘贴单元的近伤口侧;所述拉条粘贴件由连接在拉条固定件上表面的固定片、固定片表面覆盖的第二粘贴剂或者实体粘贴层、以及外表面覆盖的第二被膜,组成一个整体,在第二被膜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粘贴开孔,由粘贴开孔区域内的第二粘贴剂或者实体粘贴层将拉条连接固定在拉条固定件上表面,拉条从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之间的拉条穿过区自由穿过。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皮肤粘贴单元包括用于直接粘贴在皮肤表面的柔性粘贴层和设置在柔性粘贴层上表面的非柔性粘贴层,所述柔性粘贴层的面积大于非柔性粘贴层的面积并且在柔性粘贴层的外周部分边缘或者整圈边缘形成不受非柔性粘贴层所覆盖的软边缘
区;柔性粘贴层和非柔性粘贴层均包括一块主体粘贴部和向外侧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指状粘贴部,主体粘贴部呈条带状,其长轴平行于伤口;指状粘贴部的一端与主体粘贴部的边缘连接,指状粘贴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伤口侧的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指状粘贴部沿主体粘贴部的背向伤口侧边缘呈间隔分布设置。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伤口拉合单元包括拉条和锁扣,锁扣固定连接在至少一个皮肤粘贴单元的上表面,在锁扣内设置有棘爪,在拉条上设置有棘齿,所述拉条上的棘齿与所述棘爪配合,拉条从上粘贴片和下粘贴片之间的拉条穿过区自由穿过。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伤口拉合器,通过将本技术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与相应的伤口拉合单元和皮肤粘贴单元配套组合而成,通过在两个粘贴单元之间设置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能够起到对拉合器拉紧量的限位,即起到对两侧的粘贴单元的拉拢最小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组件(100),在支撑架组件(100)的底部设置有伤口敷料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组件(100)包括上粘贴片(101)和下粘贴片(102),上粘贴片(101)和下粘贴片(102)通过沿两者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区(103)相连接,相邻连接区(103)之间形成拉条穿过区(104),伤口敷料组件(200)固定设置于下粘贴片(102)的下表面;连接区(103)为粘接结构或者融合连接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粘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粘贴片(101)的下表面和下粘贴片(102)的上表面之间的粘贴剂(105)或粘贴层;融合连接结构为加热融合连接结构或超声波焊接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粘贴片(101)的下表面连续涂布粘贴剂(105)或设置实体粘贴层,并在其表面覆盖被膜(106),被膜(106)沿长轴方向间隔设置开孔,由开孔区域的粘贴剂(105)或实体粘贴层作为连接区(1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敷料组件(200)是由止血敷料或抗菌敷料和包裹敷料的多孔被膜组成;多孔被膜边缘的封闭方式是加热融合或超声波焊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上粘贴片(101)、下粘贴片(102)以及连接区(103)为透明材料制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伤口敷料组件(200)通过滑动连接件(230)固定在下粘贴片(102)的下表面;所述滑动连接件(230)是由截断面为“工字型”的主体件(231)和配合滑动件(232)组成,两者能够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主体件(231)的上表面连接支撑架组件(100)的下表面,配合滑动件(232)的下表面连接伤口敷料组件(200)的上表面;主体件(231)的上结构层(235)边缘宽度大于配合滑动件(232)上表面外侧边缘的宽度;主体件(231)的下结构层(236)被限制在配合滑动件(232)的内抱槽(233)内,并形成间隙配合;主体件(231)下结构层(236)的边缘在端头呈圆弧形或斜线状圆滑过渡至侧边缘,配合滑动件(232)在端头处自滑动件上结构层的上表面始向下呈楔形延伸至滑动件下结构层的下表面的端头边缘。7.伤口拉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伤口敷料支撑架组件,还包括伤口拉合单元(30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荟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锦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