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48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包括:第一方钢管柱;第一套筒,其套设在所述第一方钢管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套筒通过多个第一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一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多个H型钢梁,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为装配式结构简化操作难度,并且增强了连接节点强度,具有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有利于实现装配式结构工业化生产、施工标准化的有益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砌装配式钢结构具有节约材料、节能环保、重量轻、强度高、灵活性好、工厂化和产业化程度高等特点。
[0003]梁柱节点连接设计在钢结构整体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钢结构的可靠性和整体性通过连接节点的设计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梁柱节点接接设计对制造安装的作业速度和质量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以及与建设周期与成本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对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设计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钢结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0004]目前钢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多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全焊接节点连接钢结构能够有效较少钢材用量,同时能够提升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焊接的质量容易受焊接工艺影响,对焊接人员的要求较高,质量保障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塑性变形容易集中在节点域,不能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建筑抗震要求,而螺栓连接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现场只需进行简单的安装便能满足工程要求,有利于实现装配式结构工业化生产、施工标准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第一方钢管柱;
[0008]第一套筒,其套设在所述第一方钢管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套筒通过多个第一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一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
[0009]多个H型钢梁,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连接。
[0010]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多个第一角钢,其一边分别通过多个第二高强螺栓与多个所述H型钢梁的下翼缘可拆卸连接,且各所述第一角钢的另一边分别通过多个第三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一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角钢的倒角一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
[0011]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节点板,其底端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节点板分别通过多个第四高强螺栓与所述H型钢梁的上翼缘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0013]第二套筒,其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节点板的顶端中间位置;
[0014]第二方钢管柱,其底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内,且所述第二套筒通过多个第五高
强螺栓与所述第二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
[0015]多个第二角钢,其一边通过多个所述第五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二套筒可拆卸连接,且各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边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四高强螺栓与所述节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角钢的倒角一侧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加强筋。
[0016]优选的是,其中,多个所述H型钢梁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连接的方式为:各所述H型钢梁的腹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角钢,且两个所述第三角钢的一边通过多个第六高强螺栓与所述H型钢梁可拆卸连接,各所述第三角钢的另一边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角钢的倒角一侧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
[0017]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二方钢管柱的多个第四角钢,所述第四角钢的倒角一侧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加强筋,且各所述第四角钢的一边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五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二套筒可拆卸连接,各所述第四角钢的另一边分别通过多个第七高强螺栓与所述节点板可拆卸连接。
[0018]优选的是,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高强螺栓设置为多个对拉螺栓,且各所述对拉螺栓均套设有加强筒,各所述加强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方钢管柱的内壁抵靠。
[0019]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其一,本技术,整体为装配式结构简化操作难度,并且增强了连接节点强度,具有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有利于实现装配式结构工业化生产、施工标准化的有益效果。
[0021]其二,在本技术中,通过第一角钢,进一步增强H型钢梁的底部与第一方钢管柱的连接关系,使得H型钢梁的底部与第一方钢管柱之间形成稳定有效的支撑,从而增强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且通过第一角钢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增强第一角钢的结构强度,保障第一角钢的连接效果,具有提升结构强度、保障连接稳定性的有利之处。
[0022]其三,在本技术中,通过节点板进一步增强H型钢梁的顶部与第一方钢管柱的连接关系,使得H型钢梁的顶部与第一方钢管柱之间形成稳定有效的支撑,从而增强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这种方式具有提升结构强度、保障连接稳定性的有利之处。
[0023]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H型钢梁连接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节点板连接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例的加强筒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0035]第一方钢管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钢管柱;第一套筒,其套设在所述第一方钢管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套筒通过多个第一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一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多个H型钢梁,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角钢,其一边分别通过多个第二高强螺栓与多个所述H型钢梁的下翼缘可拆卸连接,且各所述第一角钢的另一边分别通过多个第三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一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角钢的倒角一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点板,其底端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节点板分别通过多个第四高强螺栓与所述H型钢梁的上翼缘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套筒,其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节点板的顶端中间位置;第二方钢管柱,其底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内,且所述第二套筒通过多个第五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二方钢管柱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二角钢,其一边通过多个所述第五高强螺栓与所述第二套筒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涛李海王朝程季景浩何团结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