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u-Sn基合金镀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6451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u

Sn基合金镀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u

Sn基合金,具体涉及一种Cu

Sn基合金镀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锡青铜是以锡为主要元素的合金材料,锡含量一般为3~14%(质量分数)。其次,在合金中还添加有微量磷、铅、锌、镍等元素。这种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减摩性能,被广泛用做蒸汽锅炉、船舶、高精密机械中耐蚀耐磨零件、弹性零件,以及滑动轴承、轴套、蜗轮、阀门等零件;当锡含量较高时,锡青铜合金还有较好的可焊性,可以代替传统的有毒锡铅合金,提高电子元器件焊接的可靠性。
[0003]由于铜、锡属于贵金属元素,使得锡青铜材料的价格较高,增加了机械零件的制造成本。因此,减少锡青铜用量对于节约铜、锡原材料,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减少锡青铜用量主要采用双金属材料,即铜锡合金

钢背双金属轴瓦或轴套,充分利用了钢的高强度、经济性和铜锡合金的耐磨减摩特性,它在轴瓦和轴套零件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双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浇注轧制、粉末冶金烧结、表面喷涂、堆焊和电沉积等方法,其中,电沉积技术具有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显著节约铜锡材料和不需机械加工等优势,而受到高度关注。但是,目前在工业上使用的Cu

Sn合金主要是含有氰化物的剧毒电沉积液,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对氰化物电镀工艺进行严格限制,广大科研人员对无氰电沉积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无法与氰化物电沉积液相媲美,迄今多以低氰和微氰为主,无氰电镀电沉积液应用较少。其次,从文献检索来看,电沉积含磷、铁和镍Cu

Sn合金镀层未见报道。因此,开发无氰多元Cu

Sn合金镀层对于提高Cu

Sn镀层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减少环境污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显著降低机械零件的制造成本,扩大镀层材料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u

Sn基合金镀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电沉积制备,在Cu

Sn合金中添加少量Ni、Fe、P等元素,所得Cu

Sn基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减摩性能,并且工艺简单、可靠,操作容易,利于工业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不污染环境,便于普及推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Cu

Sn基合金镀层,通过在基体上先电沉积预镀镍镀层再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得到,采用的Cu

Sn合金镀液的成分为:焦磷酸铜20~35g/L、硫酸亚锡10~30g/L、硫酸镍0.2~5g/L、硫酸亚铁0.2~5g/L、次磷酸钠0.2~3g/L、焦磷酸钾100~140g/L、酒石酸钾钠30~50g/L、柠檬酸20~30g/L、柠檬酸三钠30~40g/L、乙酸钠10~12g/L、H3BO
3 25~35g/L、糖精0.8~1.0g/L;并调节Cu

Sn合金镀液的pH值为4.2~4.8。
[0007]进一步地,Cu

Sn合金镀液的pH值以体积浓度为5~10%的H2SO4或质量浓度为5~10%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
[0008]上述Cu

Sn基合金镀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基体的前处理、表面活化,基体的电沉积预镀镍、镀件清洗后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和热扩散处理。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前处理包括基体的去油、除锈、打磨、清洗。
[0010]进一步地,基体材料为Q235钢、45钢或316L不锈钢。
[0011]进一步地,所述预镀镍采用的预镀镍液组成为:NiSO4·
6H2O 80~100g/L,柠檬酸15~20g/L,柠檬酸三钠15~20g/L,柠檬酸三胺10~15g/L,硼酸20~30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0.2g/L,糖精0.5~0.8g/L;并调节镀镍液的pH值为3.4~3.7。
[0012]进一步地,镀镍液的pH值以体积浓度为5~10%的H2SO4或质量浓度为5~10%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沉积预镀镍具体为:温度控制在43~45℃,以电解镍作为阳极,将活化后的基体材料与阴极连接、垂直放置于镀镍液中;开启电源,采用控制电流方式进行电沉积Ni镀层,电沉积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8~9A/dm2,阴极与阳极距离为3~4cm,施镀时间为25~35分钟。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采用的Cu

Sn合金镀液的成分为:焦磷酸铜20~35g/L、硫酸亚锡10~30g/L、硫酸镍0.2~5g/L、硫酸亚铁0.2~5g/L、次磷酸钠0.2~3g/L、焦磷酸钾100~140g/L、酒石酸钾钠30~50g/L、柠檬酸20~30g/L、柠檬酸三钠30~40g/L、乙酸钠10~12g/L、H3BO
3 25~35g/L、糖精0.5~1.0g/L;并调节Cu

Sn合金镀液的pH值为4.2~4.8。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工艺具体为:温度控制在35~45℃,以锡磷青铜QSn6.5

0.1为阳极,将预镀镍后的镀件清洗后放置于镀液中与电源阴极连接,阴极与阳极距离为3~4cm;开启电源,采用控制电流方式进行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电沉积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3~5A/dm2,施镀时间为1~3小时。
[0016]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热处理具体为:将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后的试件放置于真空电阻炉中,随炉升温到280~300℃,升温速度为3~5℃/分钟,保温80~100分钟,随炉冷却至室温;从炉内取出Cu

Sn合金镀层试件,即为Cu

Sn基合金镀层。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材料作基体,先将基体表面进行前处理和预镀镍,再电沉积含磷、铁、镍的Cu

Sn合金镀层,再经低温扩散热处理而得到耐磨减摩Cu

Sn基合金镀层;它克服了浇注轧制、粉末冶金烧结、表面喷涂、氰化物电沉积等方法制备Cu

Sn合金材料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能耗高、涂层致密性差、污染环境等缺点,显著减少了Cu

Sn合金材料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8]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的Cu

Sn基合金镀层比整体锡青铜材料显著节约了铜、锡等贵金属材料;
[0020](2)本专利技术的Cu

Sn基合金镀层比双金属材料、热喷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u

Sn基合金镀层,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金属基体上先电沉积预镀镍镀层再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得到,采用的Cu

Sn合金镀液的成分为:焦磷酸铜20~35g/L、硫酸亚锡10~30g/L、硫酸镍0.2~5g/L、硫酸亚铁0.2~5g/L、次磷酸钠0.2~3g/L、焦磷酸钾100~140g/L、酒石酸钾钠30~50g/L、柠檬酸20~30g/L、柠檬酸三钠30~40g/L、乙酸钠10~12g/L、H3BO
3 25~35g/L、糖精0.8~1.0g/L;并调节Cu

Sn合金镀液的pH值为4.2~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

Sn基合金镀层,其特征在于,Cu

Sn合金镀液的pH值以体积浓度为5~10%的H2SO4或质量浓度为5~10%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u

Sn基合金镀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体的前处理、表面活化,金属基体的电沉积预镀镍、镀件清洗后电沉积Cu

Sn合金镀层和热扩散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u

Sn基合金镀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前处理包括基体的去油、除锈、打磨、清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u

Sn基合金镀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体材料为Q235钢、45钢或316L不锈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u

Sn基合金镀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镀镍采用的预镀镍液组成为:NiSO4·
6H2O 80~100g/L,柠檬酸15~20g/L,柠檬酸三钠15~20g/L,柠檬酸三胺10~15g/L,硼酸20~30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0.2g/L,糖精0.5~0.8g/L;并调节镀镍液的pH值为3.4~3.7。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u

S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成章彭昭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