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03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体、辅助上下床组件、起背组件、侧翻身组件、屈腿组件和辅助康复锻炼组件,起背组件、侧翻身组件、辅助上下床组件、屈腿组件依次设置至在床体的床板中,辅助康复锻炼组件与床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床体靠近屈腿组件的一端的下方。病人坐在辅助上下床组件上,辅助上下床组件带动病人旋转,降低了病人上下床的难度。起背组件起到辅助病人起身的功能。侧翻身组件起到辅助病人翻身的功能。屈腿组件能够辅助病人进行上屈腿或下屈腿运动。病人还可以通过辅助康复训练组件进行下肢的锻炼。上述功能,在没有陪护人员辅助的境况下,病人能够自主完成。病人能够自主完成。病人能够自主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护理床不具备辅助上下床的功能,对于下肢不便的病人来说,上下床比较困难,需要人来辅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护理床不具备辅助上下床的功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体、辅助上下床组件、起背组件、侧翻身组件、屈腿组件和辅助康复锻炼组件,所述起背组件、所述侧翻身组件、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所述屈腿组件依次设置至在所述床体的床板中,所述辅助康复锻炼组件与所述床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床体靠近所述屈腿组件的一端的下方;
[0005]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变速器、第一连杆、第一传动连杆、转台轴承和圆形床板,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床板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床板的下方,且输出端朝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变速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台轴承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并嵌入所述床板,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上方,所述床板具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槽位于所述转台轴承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台轴承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中,所述圆形床板与所述转台轴承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台轴承的顶部。
[0006]所述多功能护理床通过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所述起背组件、所述侧翻身组件、所述屈腿组件、所述辅助康复锻炼组件实现护理床的多功能。病人坐在所述圆形床板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圆形床板旋转,从而辅助病人上下床。
[0007]其中,所述床板还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贯穿所述床体,并位于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右侧,所述起背组件包括所述起背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二传动连杆、第一支撑轴承、第一支撑连杆和背部支撑床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部,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所述背部支撑床板靠近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所述背部支撑床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位于所述背部支撑床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均具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背部支撑床板抵持。
[0008]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背部支撑床板上翻,从而辅助病人起
身。
[0009]其中,所述背部支撑床板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顶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所述侧翻身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三传动连杆、第二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轴承,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床板还具有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轴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部,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连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轴承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的两端均具有第二滚轮。
[0010]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板翻转,从而辅助病人侧身。
[0011]其中,所述多功能护理床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位于所述起背组件和所述屈腿组件之间,且位于所述圆形床板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圆形床板的一端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滚轮抵持。
[001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增加所述侧翻身组件与病人的接触面积。
[0013]其中,所述屈腿组件包括第三电动推杆、第四传动连杆、第三支撑轴承、第三支撑连杆、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所述第三电动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轴承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床板的下方,所述床板还具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位于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和所述辅助康复锻炼组件之间,所述大腿支撑床板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小腿支撑床板与所述大腿支撑床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腿支撑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0014]所述第三电动推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大腿支撑板和所述小腿支撑板的转动,从而让病人能够将腿从床上放下。
[0015]其中,所述辅助康复锻炼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变速器、曲柄、第二连杆、滑块、滑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脚蹬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与所述床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变速器与所述曲柄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轨垂直设置与所述床板的底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并套设于所述滑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轨的侧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容纳槽远离所述大腿支撑床板的接。
[0016]病人通过所述脚蹬器进行锻炼。
[0017]其中,所述床板的两侧均具有护栏,所述床板的两端均具有挡板,所述床体的底部还具有洁便器支架,所述洁便器支架位于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下方。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病人侧坐在所述圆形床板上,此时双脚与地面接触,当双脚微微离地,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变速器将动力传动给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穿过所述弧形
限位槽连接所述转台轴承的底部,从而推动所述转台轴承进行转动,进而所述圆形床板随之转动,此时坐在所述圆形床板上的病人会被带动,将侧坐的身体转为正躺在床上,从而完成辅助上床功能,反之则是辅助下床,整个过程以病人的臀部为支点进行小角度的转动,降低了病人上下床的难度。此外,起背组件起到辅助病人起身的功能;所述侧翻身组件起到辅助病人翻身的功能;所述屈腿组件能够辅助病人进行上屈腿或下屈腿运动;在使用所述屈腿组件的同时,病人还可以使用所述辅助康复锻炼组件,进行下肢的锻炼。上述功能,在没有陪护人员辅助的境况下,病人能够自主完成,使得所述多功能护理床能满足病人的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辅助上下床组件、起背组件、侧翻身组件、屈腿组件和辅助康复锻炼组件,所述起背组件、所述侧翻身组件、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所述屈腿组件依次设置至在所述床体的床板中,所述辅助康复锻炼组件与所述床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床体靠近所述屈腿组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变速器、第一连杆、第一传动连杆、转台轴承和圆形床板,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床板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床板的下方,且输出端朝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变速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台轴承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并嵌入所述床板,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上方,所述床板具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槽位于所述转台轴承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台轴承连接,并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中,所述圆形床板与所述转台轴承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台轴承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还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贯穿所述床体,并位于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右侧,所述起背组件包括所述起背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二传动连杆、第一支撑轴承、第一支撑连杆和背部支撑床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部,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所述背部支撑床板靠近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所述背部支撑床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位于所述背部支撑床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均具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背部支撑床板抵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床板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顶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床板转动连接,所述侧翻身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三传动连杆、第二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轴承,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床板还具有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辅助上下床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轴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占四程豪梁日强郑泽瀚胡燕林滕制吴科伟蔡丹娜封远鹏徐毓贤陈锴博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