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01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包括造模装置本体、密封保护盖、造模升降台、两段式螺纹杆和升降控制电机,所述造模装置本体内部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翼连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造模升降台,在活体动物脑缺血处理后,通过在升降控制电机的作用下,使造模装置本体内部的两段式螺纹杆转动,由于两段式螺纹杆外表面两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结构,两段式螺纹杆两端位置的第一升降螺环和第二升降螺环能够与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产生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进而能够使两组升降活动架向外侧移动,通过两组升降活动架拉动旋转式拉伸杆,使造模升降台沉降至造模装置本体内部,以此方式无需将活体动物取出。以此方式无需将活体动物取出。以此方式无需将活体动物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人类疾病的发展十分复杂,以人本身作为实验对象来深入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推动医药学的发展来之缓慢,临床积累的经验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局限性,而且许多实验在道义上和方法上也受到限制。而借助于动物模型的间接研究,可以有意识地改变那些在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易排除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并与人类疾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防治措施。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Bins wanger病,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脑缺血后的病理损伤机制及神经保护机制复杂,正处于研究阶段,针对慢性脑缺血的各种病理损伤机制,可以选择性的应用各种药物进行实验性治疗。本文主要综述慢性脑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0003]现针对于现有技术的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提出以下问题:
[0004]1、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时,需要对活体动物采用脑缺血处理,再对脑缺血处理后的动物进行观察,现有技术的造模装置在动物脑缺血处理后,需要将动物取出再放置再其他观察箱内进行观察,但是由于动物在脑缺血处理后体温较低,此时将动物取出,容易造成动物死亡,严重影响构建动物模型;
[0005]2、在对活体动物采用脑缺血处理前,需要对动物肢体进行固定,但是现有技术的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存在固定效果差的问题,活体动物肢体容易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包括造模装置本体、密封保护盖、造模升降台、两段式螺纹杆和升降控制电机,所述造模装置本体内部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翼连接板,两个所述侧翼连接板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置滑轨,所述内置滑轨上表面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活动架,两个所述升降活动架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式拉伸杆,所述旋转式拉伸杆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活动滑块下表面,所述活动滑块滑动连接在升降台滑轨下表面,所述升降台滑轨固定连接在造模升降台下表面,两个所述升降活动架分别贯穿设置在两段式螺纹杆外表面两端位置,所述两段式螺纹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侧翼连接板内侧表面,所述升降活动架外表面左右两侧分
别设置有第一升降螺环和第二升降螺环,所述第一升降螺环和第二升降螺环螺纹连接在两段式螺纹杆外侧。
[0008]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侧翼连接板内部嵌入设置有升降控制电机,所述升降控制电机内侧传动连接有两段式螺纹杆。
[0009]优选的,所述造模升降台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躯体限位带,所述躯体限位带一端与造模升降台之间螺纹连接有限位带紧固螺钉,且所述造模升降台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松紧调节螺孔。
[0010]优选的,所述造模装置本体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两个所述固定支撑架上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加热装置,两个所述保温加热装置内侧均设置有电热加热板。
[0011]优选的,所述造模装置本体外表面一侧转动连接有密封保护盖,所述密封保护盖和造模装置本体连接位置设置有铰链。
[0012]优选的,所述密封保护盖上表面设置有模型观察窗,所述密封保护盖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表面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0013]优选的,所述两段式螺纹杆外表面两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旋转式拉伸杆中间连接位置设置有转轴。
[0015]优选的,所述造模升降台上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柱,四个所述固定支柱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性绳,所述限位弹性绳另一端连接有弹性套环。
[0016]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将活体动物肢体固定在造模装置,并采用气麻对活体动物进行麻醉处理;
[0018]步骤二:对活体动物采用脑缺血处理,将活体动物颈部正中开口后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小心分离迷走神经,动脉上套硬塑料管,采用缝合线连着硬塑料管一起结扎动脉(这是为了避免单点结扎造成的血管损伤),并开始计时缺血时间;
[0019]步骤三:结扎结束直接剪短结扎线即可,再次计时再灌注时间,并立刻缝合肌肉、皮肤;
[0020]步骤四:解除活体动物肢体固定限制,等待活体动物恢复,使活体动物沉降至装置内部,观察活体动物活动情况;
[0021]步骤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统计活体动物在脑缺血后的活动状态,并记录数据结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及造模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造模升降台,在活体动物脑缺血处理后,通过在升降控制电机的作用下,使造模装置本体内部的两段式螺纹杆转动,由于两段式螺纹杆外表面两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结构,因此在两段式螺纹杆转动时,两段式螺纹杆两端位置的第一升降螺环和第二升降螺环能够与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产生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进而能够使两组升降活动架向外侧移动,通过两组升降活动架拉动旋转式拉伸杆,使造模升降台沉降至造模装置本体内部,以此方式无需将活体动物取出;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躯体限位带,在活体动物脑缺血处理前,将活体动物放置在造模升降台上表面,并将活体动物的四肢放置在四个弹性套环内,通过弹性套环对活体动
物四肢进行固定,之后将躯体限位带紧缚在活体动物躯体位置,并通过限位带紧固螺钉和松紧调节螺孔调整躯体限位带的松紧程度,以此方式能够将活体动物躯体较好的固定在造模升降台表面,从而防止活体动物在气麻后苏醒身体出现晃动的情况;
[002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保温加热装置,在造模过程中,通过在保温加热装置内部电热加热板的作用下,能够对造模装置本体进行加热,使活体动物在造模时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以此方式能够防止活体动物在脑缺血处理时出现体温过低造成死亡的情况;
[0026]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密封保护盖,在活体动物沉降至造模装置本体内部后,将密封保护盖翻盖在造模装置本体上表面,防止苏醒后的活体动物从造模装置内部逃脱,通过密封保护盖上端位置的模型观察窗观察活体动物的活动状态,能够了解脑缺血对活体动物活动造成的影响,从而达到构建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包括造模装置本体(1)、密封保护盖(2)、造模升降台(7)、两段式螺纹杆(17)和升降控制电机(26),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模装置本体(1)内部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翼连接板(16),两个所述侧翼连接板(16)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置滑轨(15),所述内置滑轨(15)上表面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活动架(20),两个所述升降活动架(20)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1),所述第一固定板(21)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式拉伸杆(23),所述旋转式拉伸杆(23)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22)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板(22)固定连接在活动滑块(25)下表面,所述活动滑块(25)滑动连接在升降台滑轨(24)下表面,所述升降台滑轨(24)固定连接在造模升降台(7)下表面,两个所述升降活动架(20)分别贯穿设置在两段式螺纹杆(17)外表面两端位置,所述两段式螺纹杆(17)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侧翼连接板(16)内侧表面,所述升降活动架(20)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螺环(18)和第二升降螺环(19),所述第一升降螺环(18)和第二升降螺环(19)螺纹连接在两段式螺纹杆(17)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侧翼连接板(16)内部嵌入设置有升降控制电机(26),所述升降控制电机(26)内侧传动连接有两段式螺纹杆(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模升降台(7)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躯体限位带(11),所述躯体限位带(11)一端与造模升降台(7)之间螺纹连接有限位带紧固螺钉(12),且所述造模升降台(7)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松紧调节螺孔(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模装置本体(1)外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3),两个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波田小超李俐涛何伟亮孙莹茹张凯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