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厨余垃圾沼渣中混入微生物菌剂A以及磁性膨胀剂A,所述微生物菌剂A中含有细菌;控制温度下限为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分出量越来越大,城市一般主要通过厌氧发酵技术进行处理,在产生大量沼气的同时也产生厨余垃圾处理量2
‑
20%的沼渣。沼渣中含有大量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氨基酸腐殖酸等营养物质。沼渣一般呈碱性,盐度高,含水率高,同时可能还有油脂及残留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大大增加了利用的难度。目前,国内外对沼渣的处理主要有焚烧发电、堆肥和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等路线。国内大多采用焚烧法,其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减量化沼渣,但是沼渣营养丰富,含水量高,焚烧将造成大量的能源损耗和资源浪费,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有害气体及粉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人类健康,也不符合垃圾分类政策的初衷,同时还将沼渣中的有机碳转为碳排放。据统计,1kg沼渣中的碳将产生3.6
‑
3.7kg的碳排放,按照厨余垃圾800吨/天的处理规模计算,如果沼渣全部焚烧,则仅此一项就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年(刘畅,中国经济评论,2021)。
[0003]厨余垃圾沼渣相较于污泥沼渣等其他沼渣,其氯化钠等盐类物质、氮含量及油脂含量相对更高,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较低。相对较低的污染物含量使得厨余垃圾沼渣更加适用于土地利用,对土壤的友好程度较高。但是较高的盐害,对植物生长的危害较大,种子发芽率极低。
[0004]经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大部分的专利主要针对于污泥沼渣,如中国专利“一种采用污泥沼渣制备绿化植物基质的方法”(CN201910520400.8)等,污泥沼渣与厨余沼渣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处理后的沼渣用途也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不添加大量辅料,快速减低沼渣含水率和盐度,实现厨余垃圾沼渣的低植物毒性,便于沼渣进一步的利用。
[0006]一种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向厨余垃圾沼渣中混入微生物菌剂A以及磁性膨胀剂A,所述微生物菌剂A中含有细菌;控制温度为30℃以上,搅拌1
‑
12h,通过磁吸回收磁性膨胀剂A;
[0008]S2、向S1所得物料中加入微生物菌剂B以及磁性膨胀剂B,在室温搅拌12
‑
60h,其中微生物菌剂B中含有真菌,通过磁吸回收磁性膨胀剂B,即得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
[0009]进一步地,其中厨余垃圾沼渣为厨余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后的固态残余物,质地均匀,无肉眼可见的杂质。
[0010]进一步地,微生物菌剂A为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苍白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甲基杆菌、肠球菌、鞘氨醇单胞菌、假单胞菌、厚壁菌、链霉菌和氮单胞菌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微生物菌剂A菌液浓度为106‑
108cfu/mL,添加量为沼渣的1~10%(v/v)。
[0011]进一步地,磁性膨胀剂A中包括改性磁性生物炭,还包括糖蜜、膨润土、醋酸纤维
素、吐温80、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淀粉、琼脂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磁性膨胀剂A的添加量为2~20%(v/v)。
[0012]进一步地,S1中采用中速搅拌,搅拌速度为30
‑
100rpm。
[0013]进一步地,微生物菌剂B为丝状杆菌、链霉菌、木霉菌、叶黑粉菌,毛壳菌、子囊菌、毛霉菌、海杆菌、动性球菌、海洋弧菌、钠线菌、恶臭假单胞菌、需盐红螺菌、海洋单胞菌、担子菌、拟杆菌,毛平革菌、黄孢菌、芽孢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菌液浓度为106‑
108cfu/mL,添加量为沼渣的1~10%(v/v)。
[0014]进一步地,磁性膨胀剂B中包括改性磁性生物炭,还包括沸石、鸟粪石、脱硫石膏、膨润土、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淀粉、琼脂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沼渣的2~20%(v/v)。
[0015]进一步地,改性磁性生物炭制备时,将干燥的农林废弃物浸入含铁化合物的溶液中,经搅拌、超声、老化后取出农林废弃物,低温干燥至恒重,300
‑
700℃限氧热解2
‑
6小时,所得的生物炭即为改性磁性生物炭。
[0016]进一步地,S3中搅拌为低速搅拌,为5
‑
70rpm。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步处理时,加入微生物菌剂A,其主要是细菌,繁殖速率更快,产热更多,能快速减低沼渣的含水量,而膨胀剂A作为辅料添加,能够提供更好的发酵条件,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微生物菌剂A生长代谢。然后进一步的通过微生物菌剂B进行发酵,微生物菌剂B主要选择真菌,能利用、代谢沼渣中盐类,油脂,重金属等大分子物质,降低沼渣的植物毒性。同时配合膨胀剂B,有助于微生物菌剂B生长代谢。
[0019]本专利技术针对厨余垃圾沼渣pH、EC高、含水率高、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少等特点,分阶段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磁性膨胀剂,故微生物菌剂A主要选择的是繁殖速率较快的菌种,细菌偏多,反应速度更快,微生物代谢更快,产热更多,能快速减低沼渣的含水量,减少沼渣的体积,提高下一步发酵的效率。
[0020]本专利技术中的磁性膨胀剂反应后能够通过磁吸快速回收,进行再利用,减少了辅料投放,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1)沼渣的采集:沼渣取自上海某生活垃圾处理厂,呈黑褐色,质地均匀,无肉眼可见的杂质,含水量为76.7%。
[0024]2)微生物菌剂A的制备: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链霉菌混合配制,其重量配比为5:3:2,菌液浓度为108cfu/mL。
[0025]3)改性磁性生物炭的制备:将干燥的竹子碎片浸入浓度为1mol/L的FeCl3溶液中。混合溶液持续搅拌1小时,超声1小时,老化24小时,然后从混合溶液中取出竹子碎片,80℃下干燥至恒重,放入密闭仪器,马弗炉450℃热解3h,冷却至室温,获得的生物炭即为改性磁性生物炭。
[0026]4)磁性膨胀剂A的制备:选择改性磁性生物炭、糖蜜、羧甲基纤维素钠、膨润土按质量比8:3:1:3混合配制。
[0027]5)微生物菌剂B的制备:将丛枝菌根真菌、子囊菌、木霉菌、叶黑粉菌,毛壳菌、需盐红螺菌按质量比3:2:1:1:1:1混合配制,菌液浓度为108cfu/mL。
[0028]6)磁性膨胀剂B的制备:选择改性磁性生物炭、沸石、鸟粪石、吐温80、聚氨酯按质量比10:3:2:1:1混合配制。
[0029]低植物毒性的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0]S1、在发酵罐中加入厨余垃圾沼渣、微生物菌剂A和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向厨余垃圾沼渣中混入微生物菌剂A以及磁性膨胀剂A,所述微生物菌剂A中含有细菌;控制温度为30℃以上,搅拌1
‑
12h,通过磁吸回收磁性膨胀剂A;S2、向S1所得物料中加入微生物菌剂B以及磁性膨胀剂B,在室温搅拌12
‑
60h,其中微生物菌剂B中含有真菌,通过磁吸回收磁性膨胀剂B,即得低植物毒性厨余垃圾沼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厨余垃圾沼渣为厨余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后的固态残余物,质地均匀,无肉眼可见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剂A为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苍白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甲基杆菌、肠球菌、鞘氨醇单胞菌、假单胞菌、厚壁菌、链霉菌和氮单胞菌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微生物菌剂A菌液浓度为106‑
10
8 cfu/mL,添加量为沼渣的1~10%(v/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磁性膨胀剂A中包括改性磁性生物炭,还包括糖蜜、膨润土、醋酸纤维素、吐温80、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淀粉、琼脂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磁性膨胀剂A的添加量为2~20%(v/v)。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梁晶,马想,伍海兵,何小丽,王小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