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517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包括能量管理系统EMS、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及协调控制器PMS;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分别包括电池、BMS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PCS及升压变压器;协调控制器用于接收能量管理系统的指令遥调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完成多个储能变流器的功率分配及协调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经协调控制器接入能量管理系统,通过能量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协同控制,能够对储能系统进行合理精细管理,降低电力系统的设备投资,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电站
,特别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池储能电站由于具有储能密度大、选址灵活、安装便捷、运行稳定等优点,而在电力行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大容量集中式电池储能电站中,通常将储能系统按能量型和功率型分别独立配置,前者用以实现削峰填谷,后者用以实现电网调频及功率紧急控制等功能。但同时配置独立的能量型和功率型的电池储能系统,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设备投资,且功率型电池储能系统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现有技术中将不同类型储能系统配置于同一管理系统中的一体化电站,往往无法实现不同类型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及精细管理,监控及保护功能不完善,电池储能系统的利用率低,无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可对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进行一体化协同控制,能够对储能系统进行合理精细管理,可降低电力系统的设备投资,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包括:
[0006]能量管理系统EMS,用于对一体化储能电站进行协调控制,包括服务器及用户界面;所述服务器用于一体化储能电站中数据的存储、收发、处理,以及为远程访问提供数据接口;所述用户界面用于显示系统运行数据并实现系统的本地控制
[0007]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第一储能变流器PCS及第一升压变压器;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液流电池、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第二储能变流器PCS及第二升压变压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分别组网,并经协调控制器PMS接入能量管理系统EMS;所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用于存储及释放电能;所述第一、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分别连接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用于对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PCS通信连接协调控制器PMS,并连接锂离子电池和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交直流变换以及接收协调控制器PMS的指令控制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所述第二储能变流器PCS通信连接协调控制器PMS,并连接液流电池和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交直流变换以及接收协调控制器PMS的指令控制液流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第一、第二升压变压器一侧连接第一储能变流器PCS、第二储能变流器PCS,另一侧接入电网;
[0008]以及协调控制器PMS,连接能量管理系统EMS,用于接收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指令遥
调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储能变流器PCS、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二储能变流器PCS、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完成第一、第二储能变流器PCS的功率分配及协调控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能量管理系统EMS还包括远动装置,用于采集和监控系统运行数据,远动系统连接调度中心。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还分别包括消防系统、浸水传感器及门禁传感器,消防系统、浸水传感器及门禁传感器分别连接第一储能变流器PCS或第二储能变流器PCS。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还分别包括智能电表、不间断电源UPS、电能质量分析仪、交流配电柜及空调,智能电表、不间断电源UPS、电能质量分析仪、交流配电柜及空调分别连接第一储能变流器PCS或第二储能变流器PCS。
[0012]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还包括用于采集电网电压的PT电压互感器,PT电压互感器连接协调控制器PMS。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储能变流器PCS还包括用于查看电池总耗电量的通讯电度表。
[0014]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0015]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包括多个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0016]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还包括分别设置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及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处的第一、第二就地监控设备,第一、第二就地监控设备分别与第一储能变流器PCS、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和第二储能变流器PCS、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连接,且第一、第二就地监控设备连接形成监控环网。
[0017]进一步地,所述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与协调控制器PMS及能量管理系统EMS之间通过光纤及GOOSE协议实现通信。
[0018]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的一体化电站同时配置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经协调控制器PMS接入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进行一体化协同控制,能够对储能系统进行合理精细管理,监控及保护功能完善,可降低电力系统的设备投资,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体化储能电站的系统通讯拓扑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体化储能电站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0022]图中:1.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11.锂离子电池,12.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13.第一储能变流器PCS,14.第一升压变压器,2.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1.液流电池,22.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23.第二储能变流器PCS,24.第二升压变压器,3.能量管理系统EMS,31.服务器,32.用户界面,33.远动系统,4.协调控制器PMS,5.电网,6.调度中心,7.PT电压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包括一个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1和两个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能量管理系统EMS3以及协调控制器PMS4。所述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1、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与协调控制器PMS4及能量管理系统EMS3之间通过光纤及GOOSE协议实现通信。
[0026]能量管理系统EMS3,用于对一体化储能电站进行协调控制,包括服务器31、用户界面32及远动装置33,远动系统33连接调度中心6;所述服务器31用于一体化储能电站中数据的存储、收发、处理,以及为远程访问提供数据接口;所述用户界面32用于显示系统运行数据并实现系统的本地控制;远动装置33用于采集和监控系统运行数据。
[0027]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1包括锂离子电池11、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12、第一储能变流器PCS13及第一升压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管理系统EMS,用于对一体化储能电站进行协调控制,包括服务器及用户界面;所述服务器用于一体化储能电站中数据的存储、收发、处理,以及为远程访问提供数据接口;所述用户界面用于显示系统运行数据并实现系统的本地控制;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第一储能变流器PCS及第一升压变压器;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液流电池、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第二储能变流器PCS及第二升压变压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分别组网,并经协调控制器PMS接入能量管理系统EMS;所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用于存储及释放电能;所述第一、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分别连接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用于对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PCS通信连接协调控制器PMS,并连接锂离子电池和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交直流变换以及接收协调控制器PMS的指令控制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所述第二储能变流器PCS通信连接协调控制器PMS,并连接液流电池和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交直流变换以及接收协调控制器PMS的指令控制液流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第一、第二升压变压器一侧连接第一储能变流器PCS、第二储能变流器PCS,另一侧接入电网;以及协调控制器PMS,连接能量管理系统EMS,用于接收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指令遥调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储能变流器PCS、第一BMS电池管理系统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二储能变流器PCS、第二BMS电池管理系统,完成第一、第二储能变流器PCS的功率分配及协调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一体化储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EMS还包括远动装置,用于采集和监控系统运行数据,远动系统连接调度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垣熊建英汪志斌江志峰涂春雷卢伟谢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