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85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包括车棚,所述车棚的顶部设置有光伏板,车棚的下方设置有矩形基坑,基坑内可升降设置有承载架,承载架上设置有电池组件,基坑还设置有外扩的口部,所述口部内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承载板打开和盖合所述口部,且在盖合所述口部时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与基坑周围的地面平齐,基坑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坑侧壁上的出气口、连通出气口的冷却管道及设置在冷却管道上的鼓风装置,冷却管道包括设置在地表下部的部分及伸出地面的进气端。从而可以将蓄电池存放在基坑内,在基坑的上方设置承载板,可以供充电车辆的停放,解决了蓄电池存放占用空间的问题。占用空间的问题。占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光伏储能充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新能源越来越受推崇,光伏发电更是倍受重视。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高效无污染的能源近来更受人们的青睐。光伏发电基站一般作为独立电源系统,应用于偏远地区,且运行时间较长,光伏发电技术是世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之一,它要求更讲究系统效率、更可靠、也更经济。
[0003]近年来,寻找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电动汽车的应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之前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多为电力系统直接供电,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光发电和电力系统联合对汽车充电,其原理为:整个系统设置有控制装置,在日照充足时,控制装置控制由光伏储能单元对电动车充电,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然后经过DC

DC变换器电路输出,然后由储能电池组进行存储,然后使电池组经过Boost变换器电路结构升压,达到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需要;在夜间充电时可以使用蓄电池内存储的电能进行充电;或者使用电力系统的电能进行供电,可以错开用电高峰,当长时间光照不足时,控制装置则控制由电力系统的电能进行供电。但光伏储能单元要使用大量的蓄电池,现有对蓄电池的布置方法多采用配电箱、或设置在室内,这必然造成了利用了大量的空间,且这种设置方式还不利于蓄电池的更换,并且要额外增加制冷装置进行散热。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基坑,并在基坑内设置可升降的承载架,将蓄电池设置在承载架上,从而将蓄电池存放在基坑内,在基坑的上方设置承载板,可以供充电车辆的停放,解决了蓄电池存放占用空间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包括车棚,所述车棚的顶部设置有光伏板,在所述车棚的下方设置有矩形基坑,所述基坑内可升降设置有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基坑还设置有外扩的口部,在所述口部内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承载板打开和盖合所述口部,且在盖合所述口部时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坑周围的地面平齐,所述基坑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口的冷却管道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的鼓风装置,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设置在地表下部的部分及伸出地面的进气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包括底板及间隔分层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多层承载层,所述底板及承载层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固定板,所述电池固定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电池承载槽,每个所述电池承载槽内均设置有蓄电池,所述
电池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基坑的一侧设置为车辆进出侧,所述基坑的口部异于所述车辆进出侧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口部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起吊机构,所述起吊机构的起吊绳与所述底板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鼓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端,包括与所述进气端相连通的鼓风箱,所述鼓风箱设置有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滤芯及设置在所述滤芯和所述进气端之间的鼓风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地表下部的部分距离水平面的距离为0.8m

3.5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道设置在地表下部的部分的外部周向侧壁上间隔设置有散热齿。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驱动轴及位于所述口部内的支撑块,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基坑的侧壁平行设置,且所述驱动轴的中轴线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投影在所述口部的内部,所述驱动轴包括伸出所述承载板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端部与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承载板一侧的端部套设有第一齿轮;连接所述口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支撑所述电池组件的承载部及设置在所述承载部外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承载部,所述吊绳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内部位于四角位置均竖直设置有导向杆,每个所述导向杆上均套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解决了蓄电池存放占用空间的问题通过设置基坑,并在基坑内设置可升降的承载架,将电池组件设置在承载架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电池组设置在基坑内部,并且在基坑的口部设置承载板,并将承载板配置为可以打开和关闭口部,并在关闭时承载板的上表面与地面平齐,从而可以使需要充电的车辆停放在承载板上,从而解决了电池组占用较大空间的技术问题。
[0016]此外,为了提高基坑内设置电池组的数量,将承载架设置为可升降设置,并将承载架设置为多层,并通过在每层上设置电池固定板,将电池设置在电池固定板上的电池承载槽内,从而提高电池的设置数量,并通过在电池固定板上设置定位孔,在承载架的每层上设置定位销,从而时在需要对电池更换时只需将承载架升高使需要更换电池的位置高于地面,然后通过叉车等工具将电池固定板一块取出,然后在装入新的设置有电池的电池固定板,便于对电池的更换。由于在基坑内设置很多的电池组,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安全性,通过在基坑的侧壁上设置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对基坑内进行降温冷却,此外,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侧壁山上的出气口及连通所述出气口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具有伸出地面的鼓风装置,其中冷却管道包括设置在地表下部的部分,通过鼓风装置将空气吹入冷却管道,冷却管道经过位于底表下部的部分将空气与管道壁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进入基坑内的空气与冷却管道处于地表下位置的温度接近,由于地表以下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气温变化不大,在地表以下0.8

3.5米温度常年处在25

15度之间,因此可以在夏季通过冷却管道对空气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效果;且电池在气温较低电池的容量会
降低,因此在冬季时可以使冷空气经过冷却管道进行加热使空气还处于25

15之间,避免因气温低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不用在基坑内部再额外设置温控单元。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冷却管道的换热效果将冷却管道的外部设置散热齿,散热齿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在冷却管道上,此外,还可以将冷却管道设置为扁平状,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另外,将鼓风装置内部设置滤芯,将空气中的灰尘杂物进行过滤,保证基坑内部的清洁,减少维护成本。
[0017]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将起吊机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从而使起吊机构可以位于地面之下,增加可利用的空间,并且将升降单元设置在异于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包括车棚(1),所述车棚(1)的顶部设置有光伏板(1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棚(1)的下方设置有矩形基坑(10),所述基坑(10)内可升降设置有承载架(11),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电池组件(13),所述基坑(10)还设置有外扩的口部(101),在所述口部(101)内设置有承载板(12),所述承载板(12)连接有驱动组件(120),所述驱动组件(120)能够驱动所述承载板(12)打开和盖合所述口部(101),且在盖合所述口部时所述承载板(12)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坑(10)周围的地面平齐,所述基坑(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冷却装置(14),所述冷却装置(14)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坑(10)侧壁上的出气口(141)、连通所述出气口(141)的冷却管道(142)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管道(142)上的鼓风装置(143),所述冷却管道(142)包括设置在地表下部的部分(1420)及伸出地面的进气端(1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11)包括底板(110)及间隔分层设置在所述底板(110)上方的多层承载层(111),所述底板(110)及承载层(11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定位销(112);所述电池组件(13)包括电池固定板(130),所述电池固定板(130)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电池承载槽(131),每个所述电池承载槽(131)内均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池固定板(130)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112)相适配的定位孔(1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联合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0)的一侧设置为车辆进出侧(100),所述基坑(10)的口部(101)异于所述车辆进出侧(10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升降单元(2),所述升降单元(2)包括设置在所述口部(101)的第一安装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志栋吴甜林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