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45481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1
本申请适用于终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设备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周围待识别物体的实测距离,当第一设备检测到实测距离为第一距离时,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当第二设备执行了目标触发操作时,第一设备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第一响应信息。此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响应于第一响应信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无需设置NFC芯片也可以快速触发数据传输功能,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在一些场景中,用户可能拥有多个电子设备,需要在多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0003]当前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数据传输技术,但是,用户在启动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时,往往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执行较多的步骤,操作繁琐,用户体验较差。
[0004]为此,有厂商提出了在电子设备上设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芯片,通过NFC功能实现“一碰传”的功能,简化数据传输的步骤。
[0005]但是,当前的“一碰传”方案要求传输数据的电子设备和接收数据的电子设备均设置有NFC芯片,否则无法应用“一碰传”功能,无法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一碰传”方案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可以方便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待识别物体的实测距离;当所述实测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了无线连接;当所述第二设备执行了目标触发操作时,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待传输数据,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设备未执行所述目标触发操作时,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第二响应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不进行数据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进行数据传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运动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运动状态;当所述运动状态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执行了所述目标触发操作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指令。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数据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陀螺仪检测到的X轴角速度、Y轴角速度和Z轴角速度;和/或,所述运动数据为所述第二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触发操作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检测时刻或检测时间段运动;所述检测时刻为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实测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时刻;所述检测时间段为所述检测时刻之前的第一检测时长,或者,所述检测时间段为所述检测时刻之后的第二检测时长,或者,所述检测时间段包括所述检测时刻之前的第一检测时长和所述检测时刻之后的第二检测时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的幅度大于第一幅值。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为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请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
Wi

Fi连接进行数据传输。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了无线连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待识别物体的实测距离,当所述实测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凯张大鹏陈弋凌刘伟俞泉范保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