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464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8
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风道结构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一蜗壳间隔开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许出风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门还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一蜗壳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还包括第二蜗壳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二蜗壳间隔开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许出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门还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二蜗壳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根据本公开能有效地实现大角度的出风导风效果,通过风门的打开实现上出风的大角度导风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上出风扫风角度小的问题,实现上出风的广角扫风;风门关闭时与蜗壳成为一体,正常实现向下出风。正常实现向下出风。正常实现向下出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0001]本公开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空调中的上出风模式比较单一,只能通过简单的扫风叶片来进行扫风导向,以实现向上出风的左右扫风功能,但其扫风角度比较小,吹风范围比较窄,不能实现大范围的扫风功能。
[0003]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导风主要是通过风道外面的导风叶片进行导风,其有2个缺点:其一是导风板设置在外面占用壳体的空间,使得空调壳体尺寸变大;其二是设置在外面的导风板因其远离风道的出风口,不能很好地控制风的导向。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上出风模式比较单一,吹风范围比较窄,不能实现大范围的扫风功能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出风模式比较单一,吹风范围比较窄,不能实现大范围的扫风功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其包括:
[0007]第一蜗壳和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一蜗壳间隔开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许出风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门还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一蜗壳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
[0008]还包括第二蜗壳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二蜗壳间隔开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许出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门还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二蜗壳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r/>[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一蜗壳为位于左侧的左蜗壳,所述第二蜗壳为位于右侧的右蜗壳;所述第一风门为位于所述第二风门左侧的左风门,所述第二风门为位于所述第一风门右侧的右风门。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为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上端的第一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位于所述第二蜗壳上端的第二上出风口。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风门为位于所述第二风门左侧的左风门,所述第二风门为位于所述第一风门右侧的右风门时: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左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右上出风口。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门的纵截面为弧形段的结构,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第一蜗壳相接时拼接成光滑的弧形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风门的纵截面为弧形段的结构,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第二蜗壳相接时拼接成光滑的弧形面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铰接、第二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
动而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风门的第三端铰接、第四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蜗壳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为第一位置、另一端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接,且所述第一风门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位置相接、以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门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位置间隔开,而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蜗壳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为第三位置、另一端为第四位置,所述第二风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位置相接,且所述第二风门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二风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四位置相接,而封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门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二风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四位置间隔开,而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门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有第一风门旋转轴,所述第一风门旋转轴连接有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门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风门转动;和/或,所述第二风门的所述第三端连接有第二风门旋转轴,所述第二风门旋转轴连接有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风门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风门转动。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门挡板,所述第一风门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的外部,当所述第一风门的所述第二端运动至与所述第一蜗壳相接时、所述第一风门挡板与所述第二端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风门的所述第二端运动至与所述第一蜗壳不相接且将所述第一出风口打开到预设开度时、所述第二端能与所述第一风门挡板抵接;和/或,
[0018]还包括第二风门挡板,所述第二风门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的外部,当所述第二风门的所述第四端运动至与所述第二蜗壳相接时、所述第二风门挡板与所述第四端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二风门的所述第四端运动至与所述第二蜗壳不相接且将所述第二出风口打开到预设开度时、所述第四端能与所述第二风门挡板抵接。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出风口导向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风门挡板相接的位置;和/或,还包括第二出风口导向板,所述第二出风口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二风门挡板相接的位置。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蜗壳还形成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上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第二蜗壳还形成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蜗壳上的不同位置。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蜗壳的下方,为左下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蜗壳的下方,为右下出风口。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蜗壳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三出风口间隔第三预设距离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三导风板组件能够对流向所述第三出风口的风进行导向,所述第三预设距离大于0;和/或,在所述第二蜗壳的内部、且与所述第四出风口间隔第四预设距离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导风板组件,所述第四导风板组件能够对流向所述第四出风口的风进行导向,所述第四预设距离大于0。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三导风板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
电机与所述第三导风板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三导风板转动导风;和/或,所述第四导风板组件包括第四导风板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四导风板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四导风板转动导风。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之间通过蜗壳中间隔板进行分隔,所述蜗壳中间隔板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出风面垂直:且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蜗壳中间隔板之间夹设夹角α,并有0
°
≤α≤30
°
;和/或,所述第四导风板与所述蜗壳中间隔板之间夹设夹角β,并有0
°
≤β≤30
°
;和/或,
[0025]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宽度D设置为50~70mm,和/或,所述第四导风板的宽度D设置为50~70mm;和/或,
[0026]所述第三导风板组件为两个以上、且沿着所述第三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蜗壳(1)和第一风门(3),所述第一风门(3)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一蜗壳(1)间隔开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许出风的第一出风口(51),所述第一风门(3)还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一蜗壳(1)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51);和/或,还包括第二蜗壳(2)和第二风门(4),所述第二风门(4)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二蜗壳(2)间隔开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许出风的第二出风口(52),所述第二风门(4)还能够运动与所述第二蜗壳(2)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1)和所述第二蜗壳(2)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一蜗壳(1)为位于左侧的左蜗壳,所述第二蜗壳(2)为位于右侧的右蜗壳;所述第一风门(3)为位于所述第二风门(4)左侧的左风门,所述第二风门(4)为位于所述第一风门(3)右侧的右风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51)为位于所述第一蜗壳(1)上端的第一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52)为位于所述第二蜗壳(2)上端的第二上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门(3)为位于所述第二风门(4)左侧的左风门,所述第二风门(4)为位于所述第一风门(3)右侧的右风门时:所述第一出风口(51)为左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52)为右上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3)的纵截面为弧形段的结构,所述第一风门(3)与所述第一蜗壳(1)相接时拼接成光滑的弧形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风门(4)的纵截面为弧形段的结构,所述第二风门(4)与所述第二蜗壳(2)相接时拼接成光滑的弧形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3)的第一端(31)铰接、第二端(32)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31)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51)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51);和/或,所述第二风门(4)的第三端(41)铰接、第四端(42)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41)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52)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5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1)具有第一开口(10),所述第一开口(10)的一端为第一位置(11)、另一端为第二位置(12),所述第一风门(3)的第一端(31)与所述第一位置(11)相接,且所述第一风门(3)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31)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风门(3)的第二端(32)与所述第二位置(12)相接,而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口(51),所述第一风门(3)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31)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风门(3)的第二端(32)与所述第二位置(12)间隔开,而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5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2)具有第二开口(20),所述第二开口(20)的一端为第三位置(21)、另一端为第四位置(22),所述第二风门(4)的第三端(41)与所述第三位置(21)相接,且所述第二风门(4)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41)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二风门(4)的第四端(42)与所述第四位置(22)相接,而封闭所述第二出风口(52),所述第二风门(4)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41)转
动、而使得所述第二风门(4)的第四端(42)与所述第四位置(22)间隔开,而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5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3)的所述第一端(31)连接有第一风门旋转轴(61),所述第一风门旋转轴(61)连接有第一电机(71),通过所述第一电机(71)驱动所述第一风门旋转轴(6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风门(3)转动;和/或,所述第二风门(4)的所述第三端(43)连接有第二风门旋转轴,所述第二风门旋转轴连接有第二电机(72),通过所述第二电机(72)驱动所述第二风门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风门(4)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门挡板(81),所述第一风门挡板(81)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1)的外部,当所述第一风门(3)的所述第二端(32)运动至与所述第一蜗壳(1)相接时、所述第一风门挡板(81)与所述第二端(32)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风门(3)的所述第二端(32)运动至与所述第一蜗壳(1)不相接且将所述第一出风口(51)打开到预设开度时、所述第二端(32)能与所述第一风门挡板(81)抵接;和/或,还包括第二风门挡板(82),所述第二风门挡板(82)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2)的外部,当所述第二风门(4)的所述第四端(42)运动至与所述第二蜗壳(2)相接时、所述第二风门挡板(82)与所述第四端(42)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二风门(4)的所述第四端(42)运动至与所述第二蜗壳(2)不相接且将所述第二出风口(52)打开到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吴俊鸿向新贤陈志伟何博李建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