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633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填砂管模拟的岩心驱替装置模拟地层环境,进行表面活性剂吞吐物理模拟,确定吞吐工艺的最优施工参数;S2)根据数值模拟确定间歇排液周期和焖井时长;S3)根据生产压力梯度和和注采比、地层渗透率,设计活性水的中注入速度和注入量;S4)向待增效油井的地层中循环进行依次为注入活性水、焖井、采油组成的吞吐周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活剂性吞吐工艺通过单井注表面活性剂吞吐采油技术,当油层的压力很低时,向油层中注活性水,使得地层压力能够升高,接着焖井,过一段时间重新开井生产,提高低效油井的增油效果。低效油井的增油效果。低效油井的增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塔河油田薄互层岩性油藏地质储量809
×
104吨,累产油110
×
104吨,采出程度13.7%,塔河薄互层具有埋藏超深(4800

5500m)、低孔、中低渗、油层厚度3

8m的特点,属于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油藏。目前薄互层岩性油藏多数井已低产低效,但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措施。注活性水吞吐采油技术是一项油田开发新技术,主要针对油田后期开发。它是当地层能量不足,液量低时,向油井注活性水,使油层压力升高,然后焖井,在毛细管力的自吸作用下,置换原油,然后开井生产,采出原油和注入水混合液的一种采油方法。它对于无能量补充的小型油藏的开发十分有效。
[0003]表活剂吞吐作为注入活入吞吐采油技术的一种,其于其利用表活剂超低界面张力,在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提高原油洗油效率,实现剩余油有效动用,已被广泛用于油田开采中。例如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TK249CH井进行的“表活剂吞吐”试验过程中,TK249CH井中低孔、中低渗,前期累计产液2.9万吨,累计产油2.7万吨,作业前日产液2吨,供液不足关井。2016年11月对该井进行“表活剂吞吐”试验,措施后供液有所恢复,日产液14吨,含水99%,排液190天见油,截至2018年,TK249CH井持续见效200天以上,日均增油12吨,含水降至2%。
[0004]另有吉林油田也采用表面活性剂吞吐增产的报道(石油化工应用.2015年,第9期,第85页)。该文献指出,科研人员以磺酸盐与有机添加剂复配为主,共完成室内复配及性能评价实验 65 样次,初步确定了复合表活剂基本配方。 2014年10月,他们选取红 90

1区块致密油储层实施4井次,储层平均黏度下降42.5%。
[0005]专利CN105909221 A报道了一种稠油井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及表活性进行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该专利技术针对稠油油井的特点选择单井吞吐的工艺,首先进行第一轮次单井吞吐试验:利用CO2流动性强的特点提高降粘剂的波及体积,同时利用CO2在原油中溶解性强的特点与降粘剂综合大幅度地降低原油的粘度;其次,进行第2轮次的吞吐试验,第两轮次分3个段塞从油井的油套环空中依次注入微生物及其营养物、泡沫剂、空气和地层水顶替液,一方面注入空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另一方面能提高微生物及其营养物的波及体积,利用注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及泡沫剂的综合作用进一步降低原油的粘度;利用上述单井吞吐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稠油井的油水流度比,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同时作用的有效期长和投入产比高。
[0006]文献(低效井增能技术在A油井的应用,化学工程与装备[J]2018(3):172

176)报道了引用二氧化碳增能吞吐技术和渗析剂增能吞吐技术,通过泵注增能物质,增加地层能量,置换剩余油,恢复低效井产能。并报道了在现场应用二氧化碳增能能吞吐10口井,初期日增油0.8t,累计增油432t。应用渗析剂增能吞吐2口井,初期日增油0.7t,累计增油120t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0007]但上述方法均无法适用于薄互层岩性油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少针对薄互层岩性油藏低产低效的治理手段和措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薄互层岩性油藏的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
[0009]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填砂管模拟岩心驱替装置模拟地层环境,进行活性水吞吐物理模拟,根据实验过程中活性水注入浓度、注入速度、注入量、焖井时间及吞吐周期与采收率的变化关系确定吞吐工艺中的最优施工参数;S2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最优注入量和最优注入浓度向填砂管中注入活性水,将其放入恒温箱中模拟焖井,再进行反向水驱;根据模拟焖井的时间不同后的采收率变化,确定最优焖井时间;同时根据不同的间歇排液周期和模拟排液次数得到的采收率不同,确定最优吞吐周期时间;S3根据生产压力梯度和注采比、地层渗透率,设计活性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S4向待增效油井的地层中循环进行注入活性水

焖井

采油组成的吞吐周期。
[0010]优选地,所注入的活性水包括表面活性剂HeZ12
‑3‑
12和HMQ101329。
[0011]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HeZ12
‑3‑
12和HMQ101329的质量比为1

3:1。
[0012]优选地,所述活性水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3

0.6%,进一步优选为0.4

0.5%。
[0013]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焖井时间为12

14d。
[0014]优选地,所述活性水的注入速度20

50m3/d,进一步优选为30

40m3/d,在此速度注入时,能够充分发挥毛管力的渗吸作用,且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油效果较好。
[0015]优选地,向油层中注入活性水的最佳施工参数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最优注入浓度确定步骤:选择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活性水注入到模似岩心驱替装置中,根据不同活性水注入后的采收率变化确定最优注入活性水注入浓度;最优注入量确定步骤:选择一系列不同注入量最优浓度的活性水,根据不同注入量的活性水注入后的采收率变化幅度、驱替压力和流动能力变化,确定活性水的最优注入量。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薄互层岩性油藏的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通过单井注表面活性剂吞吐采油技术,即当油层的压力很低时,向油层中注活性水,使得地层压力能够升高,接着焖井,过一段时间重新开井生产,提高低效油井的增油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注入浓度关系物理模拟曲线图2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注入浓度关系数值模拟曲线图3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注入量关系物理模拟曲线图4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注入量关系数值模拟曲线
图5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焖井时间关系物理模拟曲线图6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焖井时间关系数值模拟曲线图7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排液次数关系物理模拟曲线图8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排液周期关系数值模拟曲线图9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注入速度关系物理模拟曲线图10为提高采收率比例与注入速度关系数值模拟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如下实施例以塔河油田薄互层油藏油井TK249CH井于开展表面活性剂吞吐技术现场试验。
[0020]实施例1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填砂管模拟岩心驱替装置模拟地层环境,进行活性水吞吐物理模拟,根据实验过程中活性水注入浓度、注入速度、注入量、焖井时间及吞吐周期与采收率的变化关系确定吞吐工艺中的最优施工参数;S2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最优注入量和最优注入浓度向填砂管中注入活性水,将其放入恒温箱中模拟焖井,再进行反向水驱;根据模拟焖井的时间不同后的采收率变化,确定最优焖井时间;同时根据不同的间歇排液周期和模拟排液次数得到的采收率不同,确定最优吞吐周期时间;S3根据生产压力梯度和注采比、地层渗透率,设计活性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S4向待增效油井的地层中循环进行注入活性水

焖井

采油组成的吞吐周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其特征在于,向油层中注入活性水的最佳施工参数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最优注入浓度确定步骤:选择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活性水注入到模似岩心驱替装置中,根据不同活性水注入后的采收率变化确定最优注入活性水注入浓度;最优注入量确定步骤:选择一系列不同注入量最优浓度的活性水,根据不同注入量的活性水注入后的采收率变化幅度、驱替压力和流动能力变化,确定活性水的最优注入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注入的活性水包括表面活性剂HeZ12
‑3‑
12和HMQ10132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吞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HeZ12
‑3‑
12和HMQ101329的质量比为1

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马淑芬李亮任波刘玉国焦保雷张潇刘广燕郭娜伍亚军张园王建海杨祖国许强陈友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