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63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显示区和变色区,显示区内设置微型发光二极管,变色区内设置有电致变色器件,在电致变色器件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器件,并且电致变色器件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太阳能电池器件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当显示装置切换至显示模式时电致变色器件呈现黑色不透光状态,可以提高显示的对比度,进而改善显示画质;当显示装置切换至储能模式时电致变色器件呈现透明状态,光线可以顺利地照射到太阳能电池器件上,太阳能电池器件吸收环境光线,将环境光转化为电能为显示装置供电,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时间。显示装置的使用时间。显示装置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

LED)技术,即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尺寸,如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将像素等级由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将Micro

LED应用在显示装置中可以形成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由于Micro

LED具有亮度较高的优点,户外环境又经常处于强光状态,因此Micro

LED常用在户外显示装置中。
[0003]但目前Micro

LED户外大屏显示装置的功耗较高,且户外环境复杂,很多场景下电源也难以保障,因此使用时间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显示区和变色区,显示区内设置高亮度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变色区内设置有电致变色器件,在电致变色器件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太阳能电池器件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当显示装置切换至显示模式时电致变色器件呈现黑色不透光状态,可以提高显示的对比度,进而改善显示画质;当显示装置切换至储能模式时电致变色器件呈现透明状态,光线可以顺利地照射到太阳能电池器件上,太阳能电池器件吸收环境光线,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显示装置中,补充原本电源的损耗,在之后使用显示装置时即可以应用存储的电能,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时间。
[0005]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栅线、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栅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数据线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沿着第一方向进行排列,并且与第一数据线交替排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栅线和第一数据线划分出像素单元。
[0006]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第一栅极连接栅线,第一源极连接第一数据线,第一漏极连接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栅线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数据线的信号传输至微型发光二极管,从而实现对微型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第二栅极连接栅线,第二源极连接第二数据线,第二漏极连接电致变色器件;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栅线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二数据线的信号传输至电致变色器件,使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显示装置模式的不同需求,在透明状态和黑色不透光状态转换。
[0007]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线路层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暴露出
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驱动线路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连接第一电极;电致变色器件位于驱动线路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连接第二电极。
[0008]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线路层包括栅极金属层、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漏金属层和钝化层。制作栅极金属层、有源层、源漏金属层和钝化层均可以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降低了工艺难度。
[0009]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金属层还包括固定电位信号线,栅极绝缘层包括用于暴露固定电位信号线的过孔;源漏金属层还包括第三电极,第三电极通过栅极绝缘层的过孔与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钝化层还包括用于暴露第三电极的过孔,第一电极通过钝化层的过孔与第三电极电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具有覆盖栅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图形。遮光层通常可以采用黑色树脂等材料进行制作,遮光层对驱动线路层中的各信号线和薄膜晶体管具有遮挡作用,可以避免环境直接光照射到栅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避免出现眩光等问题,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离子导电层、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当变色层采用电致酸碱响应材料时,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在施加电信号之后形成电场,使得离子存储层中的离子可以通过离子导电层到达变色层,从而使变色层的酸碱特性发生改变,变色层中的染料在酸碱特性发生变化时显色随之变化,由此使电致变色器件由透明色转化为黑色。而如果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反向电压,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由黑色再转化为透明。
[0012]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器件包括:导电层、N型半导体层、本征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作材料为P

I

N型非晶硅薄膜,P

I

N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基础工艺在面板产线都可以兼容,在不大幅增加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功能。
[0013]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和连接线;电源模块为显示装置提供电源,连接线用于电连接电源模块和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导电层,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电源模块与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电连接,这样就可以将太阳能电池器件转化的电能应用于显示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当显示装置切换为储能模式时,第二数据线加载的第一信号传输至电致变色器件,使电致变色器件在第一信号的控制下呈透明状态;当显示装置切换为显示模式时,将第二数据线加载的第二信号传输至电致变色器件,使电致变色器件在第二信号的控制下呈黑色不透光状态。在显示模式的时候,电致变色器件呈现黑色不透光状态,可以极大提高显示的对比度,进而改善显示画质;在储能模式的时候,电致变色器件呈现透明状态,光线可以顺利地照射到太阳能电池器件上,太阳能电池器件吸收环境光线,将环境光转化为电能为显示装置供电。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显示区和变色区;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电致变色器件,位于所述变色区内;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显示装置切换至显示模式时呈现黑色不透光状态,在所述显示装置切换至储能模式时呈现透明状态;太阳能电池器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之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栅线,所述栅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多条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栅线和所述第一数据线划分出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栅极连接所述栅线,所述第一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漏极连接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栅线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栅极连接所述栅线,所述第二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漏极连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栅线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电致变色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线路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线路层包括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暴露出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路层包括:栅极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所述栅极金属层包括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和栅线;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与所述栅极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同一侧的表面,所述栅极金属层的图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互不重叠;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和所述太阳能电池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有源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背离所述栅极金属层一侧的表面;
源漏金属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栅极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伟林昌廷孙明晓高上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