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462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油产品测定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中含有积碳颗粒物质,对气相色谱仪、全自动粘度仪等仪器会造成污染和堵塞等损害,需要将这些物质去除,以保护仪器。现有的对于基础油产品的过滤一般采用滤纸进行过滤,但是由于含积碳物质基础油具有高粘度(40℃下可达350mm2/s

400mm2/s),流动性差,常温下无法流过滤纸。若采用真空泵抽滤,压力小依然无法流过滤纸,压力大则容易抽破滤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
[0006]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
[0007]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先进行稀释降低其粘度,从而使样品更容易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配合滤膜进行抽滤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积碳物质,分离出澄清透明样品,从而消除后续分析时对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堵塞及损坏。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进一步,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基础油样品粘度过大,不易过滤,故尝试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过滤。所选的溶剂既要与样品互溶,且不会对样品的色谱图产生影响。基础油的碳数为C5

C60,而常用的溶剂油为C5

C8,出峰时与样品本身的C5

C8部分有重叠,严重干扰了样品的积分面积。加入二硫化碳对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进行稀释,可以保证后续的色谱分析中不带入污染物、不损坏仪器。
[0012]进一步,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加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由于这些溶剂都属于烃类,相当于样品的一部分,与样品混合在一起后,会影响后续
的分析数据。加入体积大于基础油样品体积的二硫化碳,能够对基础油样品进行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
[0014]进一步,S1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1.5倍

3倍。
[0015]进一步,S1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2倍。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二硫化碳加入量设置为样品体积的2倍,可以将样品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对样品进行色谱分析。
[0017]进一步,所述真空过滤装置为玻璃砂芯过滤装置,所述滤膜被夹持在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的漏斗和滤膜托板之间。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玻璃砂芯过滤装置与滤膜配合对样品进行过滤,能够保证有效过滤的同时,还不会抽破滤膜。
[0019]进一步,所述玻璃砂芯过滤装置采用G4型过滤装置。由于常规滤纸滤膜不能过滤,使用玻璃砂芯漏斗,其硬质玻璃可以保证抽滤不受影响。通过对各规格类型的比较,G1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20

30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胶状沉淀物;G2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0

15μm,主要用于滤除粗沉淀物以及气体洗涤;G3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4.5

9μm,主要用于滤除细沉淀物以及过滤水银;G4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3

4μm,可用于滤除细沉淀或极细沉淀物;G5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1.5

2.5μm,主要用于滤除体积大的杆状细菌和酵母等;G6型玻璃砂芯漏斗的孔径为小于1.5μm,主要用于滤除1.5

0.6μm的病菌;综合对精密度和经济性考虑,本专利技术选择G4型玻璃砂芯漏斗,并配和0.45微米油性滤膜共同过滤,利用0.45μm微孔滤膜可以对一部分沉淀物进行过滤,利用玻璃砂芯漏斗可以对混合稀释样品中的细沉淀物以及极细沉淀物进行有效过滤。
[0020]进一步,所述滤膜为油性滤膜。
[0021]进一步,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0022]进一步,还包括S0,将过滤装置洗净干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常规溶剂稀释的基础油样品的色谱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二硫化碳溶剂稀释的基础油样品的色谱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二硫化碳溶剂稀释的基础油样品的模拟馏程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S0,将过滤装置洗净干燥。
[0030]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
[0031]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所述滤膜为油性滤膜,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0032]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
液。
[0033]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由于基础油样品粘度过大,不易过滤,故尝试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过滤。所选的溶剂既要与样品互溶,且不会对样品的色谱图产生影响。基础油的碳数为C5

C60,而常用的溶剂油为C5

C8,出峰时与样品本身的C5

C8部分有重叠,严重干扰了样品的积分面积。加入二硫化碳对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进行稀释,可以保证后续的色谱分析中不带入污染物、不损坏仪器。
[0034]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1.5倍。若加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对样品进行稀释,由于这些溶剂都属于烃类,相当于样品的一部分,与样品混合在一起后,会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加入体积大于基础油样品体积的二硫化碳,能够对基础油样品进行有效稀释,还不影响后续的分析数据。
[0035]本实施例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摇动混匀后稀释,得到混合样品;S2,在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托板上放置滤膜;S3,将稀释样品置于真空过滤装置的滤膜上,对所述稀释样品进行抽滤,收集滤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二硫化碳稀释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样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将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混匀后取第一体积置于烧杯中,加入第二体积的二硫化碳并搅拌均匀,所述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粘度含积碳物质基础油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为含积碳物质基础油样品体积的1.5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进波潘利鹏郭亮郭凯胡贤贤刘文林任超王建斌郭志鹏张程浩常欢向晋红邵应平周振宇武瑞杰李刚王倩倩张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