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461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黄体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该黄体酮注射液,由黄体酮、苯甲醇、大豆油组成,其特征在于,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各组分含量为:400g≤黄体酮含量≤600g,900g≤苯甲醇含量≤1100g,余量为大豆油。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通过创新处方和工艺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产品不良反应目的,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业成本,使之更适合工业大生产。使之更适合工业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体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
,特别是涉及黄体酮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体酮为天然孕激素,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是较常用的性激素类药物,具有调节激素平衡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 紧张综合症的治疗,与雌激素周期使用对抗单纯雌激素对内膜的作用。
[0003]胚胎着床、维持妊娠,正常的黄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临床应用人工助孕技术30多年以来,黄体期药物支持治疗逐渐被公认为是有利于妊娠结局的一种干预手段。多项研究表明:恰当的黄体支持可以改善黄体功能,明显提高和维持胚胎移植周期的种植率和妊娠率。近些年来,黄体酮(Progesterone)逐渐成为临床黄体支持的首选药物。其主要通过3方面达到支持黄体的作用:

促使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增生期基础上向分泌期转化, 为受精卵植入做好准备;
ꢀ②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及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保持子宫肌层静止, 减少子宫收缩; 使子宫颈口闭合, 黏液减少并变稠, 精子不易穿透;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收缩的振幅等, 以保证受精卵及胎儿在子宫腔内安全生长;
ꢀ③
妊娠后通过促进母

胎界面CD56+淋巴细胞分泌孕酮诱导封闭因子(PIBF), 促进母

胎界面的免疫耐受, 防止胚胎排斥。很多研究认为黄体酮是黄体期唯一必需的激素。已证实黄体酮用于IVF周期黄体支持能显著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给药途径主要包括肌注、口服、阴道给药。
[0004]由于黄体酮口服后吸收量小且很快被肝脏代谢失活,导致生物利用度非常低,需要较大剂量,副作用大,经肝脏代谢分解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多,其中5a、5b 代谢产物可与神经递质g 氨基丁酸(GABAa)受体作用,增强GABAa活性,产生明显的头晕、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会改变泌乳素和GnRH的分泌,以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而且口服黄体酮在ART黄体支持中的有效性低于黄体酮肌肉注射和阴道给药,不推荐作为常规的黄体支持药物。阴道给药主要为黄体酮凝胶和微粉化黄体酮胶囊。肌注黄体酮与阴道给药相比疗效略优或相近。阴道给药使用方便,但其较肌肉注射黄体酮在黄体期阴道出血发生率高,阴道黄体酮凝胶费用较昂贵,在临床上并不推荐。
[0005]肌肉注射主要为黄体酮注射液,其为最常见的传统黄体支持方案。给药后能够直接迅速到达血液,不经过首过效应。给药后医生可通过检测黄体酮水平,评估或调整治疗方案,且对病人的心理有很大程度安慰作用。黄体酮注射液临床使用时间长,有效性得到充分证实,且价格低廉,更符合我国临床用药习惯,为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但该注射剂注射时疼痛反应较大,刺激性大,易过敏,且易引起药物淤积局部肌肉组织造成肿块疼痛等,对患者尤其是长期使用者十分不方便。
[0006]中国专利CN101152186A中采用将黄体酮药物制备亚微乳进而制备成黄体酮水溶液型注射液,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油溶液的黄体酮水溶液型注射液的疼痛感和过敏性,但是这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所用辅料的种类较多,制备工艺中也增加了水相、油相
制备,加热均质,冷却稀释等过程,工艺更为繁复。欧洲专利EP1637167B1采用羟丙基

β

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用量达到12%~55%时,可增加黄体酮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而制备成黄体酮水溶液型注射液,该专利中也报道了为了实现其对黄体酮的增溶作用,羟丙基

β

环糊精在处方中的最优用量为48%,而FDA橙皮书报道的IIG限度为33.33%(w/w),因此其使用需格外慎重,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其安全性了解并不深入,有文献报道该辅料有一定的肾毒性、溶血性及致癌性,而且可能存在更严重的毒副作用尚不为我们所知。
[0007]因此,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黄体酮注射液是我们目前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
[0008]同时,经过我公司研发人员的大量研究发现,大多患者使用本品后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的“不良反应”,还与其大体积油溶液局部注射,造成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有关。
[0009]目前,国内上市的黄体酮注射液规格为1ml:5mg、1ml:10mg、1ml:20mg和2ml:50mg,主药浓度较低,而在国外上市规格中包含50mg/ml的黄体酮注射液。
[0010]我们知道,黄体酮注射液在应用于辅助生殖时使用的剂量超出说明书(说明书为10mg

20mg/日,辅助生殖的使用剂量多为40mg

100mg/日)。按照常规最高给药剂量100mg/日计算,使用1ml:20mg规格,需要给受试者注射5ml药液,而若使用1ml:50mg规格,则仅需给予2ml药液,且现有小规格注射液,当临床大剂量使用时,会采用多支注射给药的方式,这除了会造成局部不良反应多发还可能增加多支混用的染菌风险,增加注射用器械交叉染菌的风险,也不便于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我们知道黄体酮注射液在临床上,一直以油针的形态存在,油针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疗效都是经过长期验证的,虽有一些局部的不良反应,但在临床用药安全性来说,长期使用的油针比水溶液型注射剂更可控。
[0012]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安全性的考虑,研发人员最终还是选择了油针的研发方向,通过创新处方和工艺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产品不良反应目的,与此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业成本,使之更适合工业大生产。
[0013]因本品为油溶液,其理化性质决定了本品的过滤速率会受其黏度的影响:黏度大,过滤速率慢;黏度小,过滤速率快。油脂类物质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因此,过滤前药液温度直接决定了本品的过滤速率。根据大量的研发数据,我们将配制罐的加热方式确认为蒸汽加热,并将溶解温度控制在55
°
C~65
°
C范围内。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黄体酮注射液(规格为1ml:50mg)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局部刺激,同时显著降低油溶剂的注射量,从而减少辅助生殖领域的不良反应和感染风险,更符合临床安全用药的要求。
[0015]本专利技术处方为黄体酮、苯甲醇以及供注射用的大豆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体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含有黄体酮、苯甲醇、大豆油。
[0016]一种黄体酮注射液,由黄体酮、苯甲醇、大豆油组成,其特征在于,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各组分含量为:400g≤黄体酮含量≤600g,900g≤苯甲醇含量≤1100g,余量为大豆油。
[0017]优选的,所述黄体酮注射液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含有黄体酮500g、苯甲醇1000g、
余量为大豆油。
[0018]优选的,所述黄体酮注射液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含有黄体酮490g、苯甲醇1070g、余量为大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体酮注射液,由黄体酮、苯甲醇、大豆油组成,其特征在于,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各组分含量为:400g≤黄体酮含量≤600g,900g≤苯甲醇含量≤1100g,余量为大豆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体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含有黄体酮500g、苯甲醇1000g、余量为大豆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体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含有黄体酮490g、苯甲醇1070g、余量为大豆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体酮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每10000毫升注射液中含有黄体酮515g、苯甲醇980g、余量为大豆油。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华刘欣何光杰张瑜王梦娇赵莹李雯张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