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确定井下油管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深井井下油管腐蚀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确定井下油管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完善,油井的开采难度不断加大,油井的深度不断增加使得超深井成为主流。而此类油井在开采过程中工况复杂,从而安全隐患较多。
[0003]超深井井下油管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判别以确定油井现阶段使用工况是否安全,是否需要进行更换,而现有超深井腐蚀分析方法虽然能够进行安全性判断,但是判断精度低,参考依据较为单一,有必要进行改进。
[0004]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井下油管腐蚀防护技术,针对油管的气密封评价、制造工艺等有一定的技术手段,而针对井下油管剩余使用寿命缺少较为可靠的评价方法,特别是针对超深井油管面临腐蚀严重、载荷复杂等恶劣工作环境,亟需建立可靠评价方法指导工程实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井下油管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配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确定井下油管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配置腐蚀模拟试验所需的腐蚀溶液,并设置不同条件下的预定工况;步骤二、利用所述腐蚀溶液,对不同材质的油管试片实施不同预定工况下的腐蚀反应试验,记录实验数据;步骤三、根据所述实验数据绘制表征不同材质极限工作寿命的寿命预测三维模型;步骤四、获取待评估管段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工况信息,从所述寿命预测三维模型中确定相应工况条件下的极限工作寿命,基于此,由实际已使用时间得到剩余使用寿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工况,包括但不限于:反应温度区间和H2S
‑
CO2分压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记录待试验试片在试验前的重量;对所述腐蚀溶液进行除氧处理;将处理后的腐蚀溶液以及待试验试片加入反应釜中,实施预定工况下的腐蚀反应试验;清除反应后的试片的腐蚀产物,并记录所述待试验试片在试验后的重量。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统计每种试片材料在不同预定工况下的腐蚀试验所得到的失重数据,计算对应工况条件下的极限使用寿命数据,并对所有所述极限使用寿命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所述寿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兰田,胡文革,曾文广,张江江,李芳,郭玉洁,肖雯雯,刘强,陈苗,刘斌,孙海礁,谷旭,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