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48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属于排水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滤筒、第二滤筒和浮体;第一滤筒伸入排水管中,且呈沿排水管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第一滤筒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搭接在屋顶面上的环形板,环形板环绕排水管的入水口设置;第二滤筒沿第一滤筒的轴向设于屋顶上,底面与环形板的顶面可拆卸连接,第二滤筒呈沿第一滤筒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浮体的底面为与第二滤筒的轴向垂直的平整板面,且浮体固定连接在第二滤筒远离第一滤筒的一端,适于在水量较大时带动第二滤筒和第一滤筒上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能够始终保持排水管畅通,排水效率高,且排水量调节方便。且排水量调节方便。且排水量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顶排水阀门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排水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雨季来临时,若只依靠无组织排水方式,使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则屋面雨水自由落下会溅湿墙面,房屋的外墙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影响到外墙的坚固耐久性,并可能影响人行道的交通,因而,在房屋建设中都会在屋顶设置排水管,使雨水自屋顶排放至排水系统中。
[0003]由于雨水中常带有杂质,因而直接从自屋顶的排水管中排出,长时间排水极容易堵塞排水口,从而影响排水的效率,导致雨水堆积,长期雨水堆积无法排出会影响到屋顶的坚固耐久性;且不同季节雨水量多少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排水阀不能适应不同季节所需的排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旨在解决排水口易堵塞,排水效率低,且排水量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包括:
[0006]第一滤筒,伸入排水管中,且呈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滤筒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搭接在屋顶面上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环绕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设置;
[0007]第二滤筒,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设于所述屋顶上,底面与所述环形板的顶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滤筒呈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适于水流从所述第二滤筒的锥壁流入所述第一滤筒中;以及
[0008]浮体,底面为与所述第二滤筒的轴向垂直的平整板面,且所述浮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滤筒远离所述第一滤筒的一端,适于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滤筒和所述第一滤筒上浮。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滤筒上设置有两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滤筒的轴线对称固定在所述屋顶上,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滤筒上下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件,使所述第二滤筒的轴线始终与所述排水管轴线重合,以使得在屋顶水量排完后,该第一滤筒能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排水管中,同时带动第二滤筒落在屋顶上。
[0010]示例性的,所述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屋顶上的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竖直向上穿过所述第二滤筒的锥壁并伸出所述第二滤筒外,且所述滑杆的伸出端设有挂钩。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杆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长度。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滤筒的锥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滤眼,所述第
二滤筒的锥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二滤眼,且所述第一滤眼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滤眼的尺寸,第二滤筒对水中杂质进行粗过滤,第一滤筒对水中杂质进行精过滤,以实现对雨水得分层过滤,使排到排水管中得水流较为干净,避免堵塞排水管。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浮体包括:
[0014]壳体,底面与所述第二滤筒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5]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0016]将浮体设置成壳体结构以减轻浮体重量,适于在水量较大时带动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上浮。
[0017]示例性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为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体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重量块。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板的环形外周面上连接有环形的软网,其中,在所述环形板与所述屋顶贴合时,所述软网折叠在所述环形板外围;在所述环形板在所述浮体的带动下随所述第二滤筒上浮时,所述软网向上展开。所述软网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向上展开时,用于将水流中的杂质拦截在所述软网外部,对进入到所述第二滤筒中的水流进行过滤。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网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固定有套环,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环形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入水口的外围。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设置有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将雨水过滤后排入排水管中,本装置还设置有浮体,适于在置于屋顶上的第二滤筒堵塞,排水量堆积增多时,带动第二滤筒上浮,从而打开排水口,使水流从排水口和第一滤筒之间流入排水管,提高排水效率,避免雨水堆积无法排出;且本装置设置的第一滤筒呈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因而,该第一滤筒随第二滤筒上浮时,能随排水量的大小改变排水口的开度,排水量的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Ⅰ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挂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滤筒;11、环形板;12、第一滤眼;2、排水管;3、第二滤筒;31、第二滤眼;32、挂接孔;4、浮体;41、壳体;42、盖板;43、重量块;5、屋顶;6、限位件;61、固定座;62、滑杆;621、挂钩;7、软网;71、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进行说明。所述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滤筒1、第二滤筒3和浮体4;第一滤筒1伸入排水管2中,且呈沿排水管2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第一滤筒1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搭接在屋顶5面上的环形板11,环形板11环绕排水管2的入水口设置;第二滤筒3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设于屋顶5上,底面与环形板11的顶面可拆卸连接,第二滤筒3呈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适于水流从第二滤筒3的锥壁流入第一滤筒1中;浮体4的底面为与第二滤筒3的轴向垂直的平整板面,且浮体4固定连接在第二滤筒3远离第一滤筒1的一端,适于在浮力作用下带动第二滤筒3和第一滤筒1上浮。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设置有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将雨水过滤后排入排水管2中,本装置还设置有浮体4,适于在置于屋顶5上的第二滤筒3堵塞,排水量堆积增多时,带动第二滤筒3上浮,从而打开排水口,使水流从排水口和第一滤筒1之间流入排水管2,提高排水效率,避免雨水堆积无法排出水流;且本装置设置的第一滤筒1呈沿排水管2的轴向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筒,伸入排水管中,且呈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滤筒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搭接在屋顶面上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环绕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设置;第二滤筒,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设于所述屋顶上,底面与所述环形板的顶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滤筒呈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适于水流从所述第二滤筒的锥壁流入所述第一滤筒中;以及浮体,底面为与所述第二滤筒的轴向垂直的平整板面,且所述浮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滤筒远离所述第一滤筒的一端,适于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滤筒和所述第一滤筒上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筒上设置有两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滤筒的轴线对称固定在所述屋顶上,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滤筒上下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屋顶上的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竖直向上穿过所述第二滤筒的锥壁并伸出所述第二滤筒外,且所述滑杆的伸出端设有挂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坤乐锋王振华魏文柱张生全赵英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