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429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完成周界测量;2固定通信中继装置;3数据采集终端连接通信中继装置;4将树径测量传感器固定于被测样木上;5启动树径测量传感器;6录入设置树径测量传感器的样木的信息;7将每木调查结果和电池容量传输至通信中继装置;8重复步骤4~7,完成标准地内所有样木的每木调查;9查看是否存在缺项数据,若有,则找到对应样木,执行步骤5~7;10查看是否存在电池容量偏低情况,若有,则找到对应样木,更换树径测量传感器,执行步骤4~7;1)计算调查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监测准确性和监测时效性高、可大幅降低连续监测的工作量。降低连续监测的工作量。降低连续监测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数据采集、计算、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每木调查是对林分标准地内的每株树木进行实测,是标准地调查中最基本的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分树种、立木类型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统计林木数量,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蓄积量测定提供依据。
[0003]目前对于样木胸径的测量主要使用围尺或是游标卡尺进行人工测量,测量者测量后高声报出立木的树种、立木类型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并使用粉笔在测过的树干上作记号。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上按树种、立木类型记入,检尺完成后计算林分平均直径、林分蓄积量等因子。
[000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容易产生错测、漏测和重测。每木调查时,由于测量者个人因素仍会出现绕测不规范、读数错误情况。在通过S型路线检尺,对样木通过粉笔或油漆标记,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标记不明显或测量者观察不仔细,仍然容易产生样木漏测和重测,尤其是在多人同时检尺情况下。
[0005]数据记录出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样地调查采用卡片记录和计算机计算,目前先进方法是使用的PDA软件采集和计算软件,但是仍然需要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和操作,容易由于数据录入和操作错误,导致数据不准确。
[0006]存在不到现地编造数据情况。由于样地调查的质检以抽检为主,有调查人员以侥幸心理,在没有到达指定的样地位置开始样地调查,或甚至完全在室内编造数据情况。
[0007]质检工作量大。检查人员需要按原调查方法,重新对样木进行每木检查和计算,质检工作量大。
[0008]对于固定的标准地调查,除存在以上缺点外,还存在以下缺点:样木复位困难。由于采用号牌对样木进行复位,需要仔细寻找和辨认号牌才能进行复位。
[0009]测量精度低。固定标准地调查中,最重要的是每次胸径需在同一位置测量,由于检尺位置的标记掉落或是测量者经验不足,极易出现两次胸径测量位置不一致,造成测量数据偏差,数据测量精度低。
[0010]工作成本高。连续监测需要每次均要到达现地,复位样地后,重复调查流程,对立木进行检尺和计算,质检工作也是同样如此,造成工作成本高、内容重复。
[0011]监测时效性差。由于标准地调查工作量大、费用高,一般仅能每年开展一次,监测时效性较差,无法准确掌握详细地掌握树木生长动态。
[0012]无法及时发现样地变化情况。只有再次对样地调查的时候,才能发现样地立木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发生较大改变,无法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0013]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监测准确性高、监测时效性高,可大幅降低连续监测工作量的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准确性高、监测时效性高,可大幅降低连续监测工作量的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
[0015]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采用每木调查装置进行,所述每木调查装置包括树径测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和通信中继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完成标准地周界测量;(2)样地中央位置选择一株样木,固定通信中继装置并保持通信中继装置开启状态;(3)数据采集终端连接通信中继装置,设置数据采集频率;(4)选择样木直径测量位置,将用于测量树径的树径测量传感器固定于被测样木上;(5)启动树径测量传感器,将数据采集终端与树径测量传感器通信连接;(6)数据采集终端中录入设置树径测量传感器样木的信息;(7)将树径测量传感器与通信中继装置通信连接,并将每木调查结果和树径测量传感器的电池容量传输录入至通信中继装置;(8)重复步骤(4)~(7),完成标准地内所有样木的每木调查;(9)将通信中继装置的数据下载到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查看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缺项数据,若有,则找到存在缺项数据的编号样木,执行步骤(5)~(7);(10)查看树径测量传感器是否存在电池容量偏低情况,若有,则找到电池容量偏低的树径测量传感器的编号样木,更换电池容量充足的树径测量传感器,执行步骤(4)~(7);(11)计算出标准地实测调查结果。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树径测量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确定通信中继装置和树径测量传感器的启动时间和启动时长的步骤,所述树径测量传感器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步骤(7)中还包括将树径测量传感器与通信中继装置进行时钟同步,并获得树径测量传感器的启动时间和启动时长的步骤。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每木调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收装置和服务器端,所述步骤(11)后还包括通信中继装置通过卫星/移动通信基站将存储的信息传回至通信接收装置,并汇总进入服务器端的网络服务器,服务器端的计算服务器从网络服务器获取数据并完成成果汇总计算,进行可视化展示的步骤。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树径测量传感器在无连接情况下间隔固定时间后自动进入休眠状态,所述通信中继装置与数据采集终端断开连接并间隔固定时间后进入休眠状态。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标准地连续监测时所述步骤(11)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信中继装置根据设置的唤醒时间定时启动;S2,通信中继装置访问服务器端的网络服务器,获取下次唤醒时间和唤醒时长;S3,树径测量传感器根据设置的唤醒时间定时启动,测量样木直径;S4,树径测量传感器将样木直径及电池容量信息传输至通信中继装置,同时,树径测量传感器与通信中继装置进行时钟同步,获取下一次唤醒时间和唤醒时长,成功后进入休眠状态;S5,通信中继装置将接收的来自树径测量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同上一次测量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将差值结果回传至通信接收装置;S6,通信接收装置将接收的数据汇总进入服务器端的网络服务器;S7,服务器端的计算服务器从网络服务器获取数据并完成成果汇总计算,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服务器端配置通信中继装置和树径测量传感器的唤醒时间和唤醒时长。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树径测量传感器包括壳体、拉线以及设置所述壳体内的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编码器,所述拉线绕设在所述线轮上,所述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并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转轴与所述编码器的转轴相连,所述壳体设有拉线出口,所述拉线经所述拉线出口由所述壳体内拉出至所述壳体外,拉动所述拉线带动所述线轮和第一齿轮沿固定的转轴转动,所述线轮设有用于将所述拉线拉紧的收紧机构。
[0021]应用过程中,树径测量传感器安装固定在待测的树木的树干上,将拉线经拉线出口壳体内拉出至壳体外,绕过树干后将拉线拉出的一端进行固定,然后使用收紧机构将拉线收紧,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树木生长过程,树径逐渐变大,拉线从线轮上拉出,带动线轮转动,当拉线带动线轮转动的同时第一齿轮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驱动编码器转轴转动,通过检测编码器旋转的角度,从而可计算出拉线拉出的长度,进一步通过几何关系可测量出树径。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每木调查装置进行,所述每木调查装置包括树径测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和通信中继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完成标准地周界测量;(2)样地中央位置选择一株样木,固定通信中继装置并保持通信中继装置开启状态;(3)数据采集终端连接通信中继装置,设置数据采集频率;(4)选择样木直径测量位置,将用于测量树径的树径测量传感器固定于被测样木上;(5)启动树径测量传感器,将数据采集终端与树径测量传感器通信连接;(6)数据采集终端中录入设置树径测量传感器样木的信息;(7)将树径测量传感器与通信中继装置通信连接,并将每木调查结果和树径测量传感器的电池容量传输录入至通信中继装置;(8)重复步骤(4)~(7),完成标准地内所有样木的每木调查;(9)将通信中继装置的数据下载到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查看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缺项数据,若有,则找到存在缺项数据的编号样木,执行步骤(5)~(7);(10)查看树径测量传感器是否存在电池容量偏低情况,若有,则找到电池容量偏低的树径测量传感器的编号样木,更换电池容量充足的树径测量传感器,执行步骤(4)~(7);(11)计算出标准地实测调查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树径测量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确定通信中继装置和树径测量传感器的启动时间和启动时长的步骤,所述树径测量传感器与所述通信中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步骤(7)中还包括将树径测量传感器与通信中继装置进行时钟同步,并获得树径测量传感器的启动时间和启动时长的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分标准地每木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木调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收装置和服务器端,所述步骤(11)后还包括通信中继装置通过卫星/移动通信基站将存储的信息传回至通信接收装置,并汇总进入服务器端的网络服务器,服务器端的计算服务器从网络服务器获取数据并完成成果汇总计算,进行可视化展示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李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样地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