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25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包括测管、钢尺电缆和接收系统,测管包括测管本体,测管本体具有探测端和封闭的连接端,测管本体开设有流体通孔,测管本体内设有水位感应探针、第一环形密封套、磁感应模块和第二环形密封套,钢尺电缆的第一端穿过测管本体的连接端与磁感应模块和水位感应探针连接,且钢尺电缆的第一端与测管本体的连接端接触壁密封贴合;接收系统与钢尺电缆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接收磁感应模块感应到的电磁感应信号和水位感应探针感应的水位感应信号并生成提示信号。通过第一环形密封套和第二环形密封套的配合,防止水流自第一环形密封套靠近探测端的一端流向测管本体的连接端,由此实现了钢尺沉降仪和水位仪的融合。仪和水位仪的融合。仪和水位仪的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


[0001]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

技术介绍

[0002]信息化施工监测是岩土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信息化施工监测常见的包括平面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和水位监测等。
[0003]水位监测常采用钢尺水位计,用于测量井、钻孔及水位管中的水位,特别适合于水电工程中地下水位的观测或土石坝的坝体浸润线的人工巡检。一般的,钢尺水位计的测量由两部分组件构成,第一部分为埋入地下部分,包括水位管和底盖,第二部分为水位探测和地面接收仪器即钢尺水位计,钢尺水位计主要包括测头、钢尺电缆、接收系统以及绕线盘等,测头内部安装感应探针,因为水的导电性,探针遇水后测头发出感应信号。该仪器既可在施工期间使用,也可作为工程的长期安全监测用,符合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0004]沉降监测常采用钢尺沉降仪,钢尺沉降仪可与沉降管、沉降磁环以及底盖配套使用,在软土地基加固、土石坝、基坑开挖、回填、路堤等工程中测量土体的分层沉降或隆起。钢尺沉降仪的测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埋入地下部分,包括沉降导管、底盖和沉降磁环组成;第二部分为沉降探测和地面接收仪器即钢尺沉降仪,钢尺沉降仪主要包括测头、钢尺电缆、接收系统和绕线盘等,测头内部安装了磁感应电路,当测头接触沉降磁环时,测头发出感应信号。上述钢尺电缆由钢尺和导线采用塑胶工艺合二为一。
[0005]综上所述,钢尺水位计和钢尺沉降仪两种仪器在整体结构上有很大部分是重和的。现如今施工人员经常需要既监测水位又监测沉降,因此需要携带两种仪器并学会两种仪器的正确使用,由此带来携带不方便,操作难度加大以及仪器成本高的问题。因此设计并实现一种涵盖水位和沉降两种监测功能的仪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一项或多项不足,提供一种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测量水位的钢尺水位计和测量沉降的钢尺沉降仪为各自孤立的仪器,并由此带来的携带不方便、操作难度大以及仪器成本高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包括测管、钢尺电缆和接收系统;
[0009]所述测管包括中空的测管本体,所述测管本体具有探测端和封闭的连接端,测管本体在靠近所述探测端位置处沿测管本体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流体通孔,测管本体内设有水位感应探针、第一环形密封套、磁感应模块和第二环形密封套,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套靠近所述测管本体探测端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套外壁与测管本体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套远离测管本体探测端的一端自第一环形密封套靠近测管本体探测端的一端套入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套内,且第一环形密封套内壁与第二环形密封套外壁贴合,所述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极芯用于与所述流体通孔流入的水接触,且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源端设置
在测管本体连接端与第一环形密封套靠近测管本体探测端的一端之间,所述磁感应模块设置在第二环形密封套内;
[0010]所述钢尺电缆的第一端穿过测管本体的连接端与所述磁感应模块和水位感应探针电性连接,且钢尺电缆与测管本体连接端的接触壁密封贴合;
[0011]所述接收系统与所述钢尺电缆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用于接收磁感应模块感应到的电磁感应信号和水位感应探针感应到的水位感应信号并生成提示信号。
[0012]进一步改进地,所述两用仪还包括绕线盘,所述钢尺电缆绕设于所述绕线盘的转轴上。
[0013]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钢尺电缆包括钢尺和两芯导线;所述磁感应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钢尺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钢尺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系统的数据接收端电性连接;磁感应模块的电源端和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两芯导线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两芯导线的第二端与接收系统的电源端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极芯包括第一电极芯和第二电极芯,所述第一电极芯和所述第二电极芯分布在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套两侧,第一电极芯与所述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源正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极芯与所述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源负端电性连接,所述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源正端与所述两芯导线内的第一导线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与接收系统的电源正端电性连接,所述水位感应探针的电源负端与所述两芯导线内的第二导线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与接收系统的电源负端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流体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流体通孔沿所述测管本体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6]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钢尺电缆与测管本体连接端的接触壁经第三环形密封套密封贴合。
[0017]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提示单元、供电单元、灵敏度调节旋钮、电源开关和测试按钮,所述提示单元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用于接收所述提示信号形成蜂鸣音。
[0018]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提示单元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接收所述提示信号并亮灯。
[0019]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测管本体自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套两侧处分离为第一测管本体和第二测管本体,所述第一测管本体和第二测管本体螺纹连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将水位感应探针通过第一环形密封套防水密封,在磁感应模块外部包裹第二环形密封套,以及第二环形密封套与第一环形密封套之间的贴合,在钢尺电缆第一端穿设入测管本体连接端时的两者接触壁之间增加第三环形密封套,实现了测管内所有电性连接元件的密封,实现了防水;同时水位感应探针朝向测管本体探测端伸出第一环形密封套,在水位测量时,流体孔位进水,水位感应探针遇水后,通过钢尺电缆内的两芯导线传输水位感应信号;磁感应模块感应外部沉降磁环并生成电磁感应信号,通过钢尺进行该电磁感应信号的传递。由此实现了钢尺沉降和水位测量的融合,实现了仪器的两用,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携带便捷性和收纳性能,降低了仪器的制造成本和操作难度。
[0022](2)通过绕线盘的设置,使得钢尺电缆的放线和收线更加方便。
[0023](3)通过指示灯的设置,若在嘈杂的使用环境下,如果蜂鸣器发声被噪音掩盖,可通过指示灯来进行测量观测。
[0024](4)通过测管本体分离为第一测管本体和第二测管本体,并且第一测管本体和第二测管本体螺纹连接,方便了测管本体内第一环形密封套、第二环形密封套、磁感应模块和水位感应探针的安装和更换,提高了仪器的维修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的一种整机侧视示意图;
[0026]图2为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的一种整机正视示意图;
[0027]图3为测管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0028]图4为钢尺电缆的一种内部示意图;
[0029]图5为第一测管本体和第二测管本体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0030]图中,1、测管;101、测管本体;102、水位感应探针;103、磁感应模块;104、第一环形密封套;105、第二环形密封套;2、钢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管(1)、钢尺电缆(2)和接收系统(3);所述测管(1)包括中空的测管本体(101),所述测管本体(101)具有探测端和封闭的连接端,测管本体(101)在靠近所述探测端位置处沿测管本体(101)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流体通孔(5),测管本体(101)内设有水位感应探针(102)、第一环形密封套(104)、磁感应模块(103)和第二环形密封套(105),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套(105)靠近所述测管本体(101)探测端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套(104)外壁与测管本体(101)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套(105)远离测管本体(101)探测端的一端自第一环形密封套(104)靠近测管本体(101)探测端的一端套入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套(104)内,且第一环形密封套(104)内壁与第二环形密封套(105)外壁贴合,所述水位感应探针(102)的电极芯用于与所述流体通孔(5)流入的水接触,且水位感应探针(102)的电源端设置在测管本体(101)连接端与第一环形密封套(104)靠近测管本体(101)探测端的一端之间,所述磁感应模块(103)设置在第二环形密封套(105)内;所述钢尺电缆(2)的第一端穿过测管本体(101)的连接端与所述磁感应模块(103)和水位感应探针(102)电性连接,且钢尺电缆(2)与测管本体(101)连接端的接触壁密封贴合;所述接收系统(3)与所述钢尺电缆(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用于接收磁感应模块(103)感应到的电磁感应信号和水位感应探针(102)感应到的水位感应信号并生成提示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线盘(4),所述钢尺电缆(2)绕设于所述绕线盘(4)的转轴(40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尺水位、沉降两用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尺电缆(2)包括钢尺(201)和两芯导线(202);所述磁感应模块(103)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钢尺(20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钢尺(201)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系统(3)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