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24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包括基板、承载组件和平台板,平台板安装固定在承载组件的上方,承载组件与基板固定连接;平台板的一侧边与基板连接,平台板的其余侧边均连接有感知边框;感知边框内侧设有第一安装部,平台板侧边设有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沿承载平台Z向分布,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安装有感应组件并用来感知平台板与感知边框之间的Z向位移量;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承载平台在满足额定载重的同时得以控制其厚度,并在平台板侧边安装感知边框,且两者间安装感应组件,能防止乘客的身体部位及异物卡入平台板与井道之间的缝隙,使得安全性能大大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豪宅的增加,特别是别墅,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家中安装家用电梯,但传统的轿厢式家用电梯其井道需要较大的空间,很多别墅预留的尺寸无法满足,于是井道占用空间最小能控制在1平方米以内的平台式家用电梯在市场上的热度迅速提高,而该平台式家用电梯的载人平台,通常为悬臂结构,其强度要求使其在承受额定载荷的状况下,平台边缘变形量不超过欧标EN81

41 5.2.1.2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为满足要求,只能加大整体平台厚度,这样会使得整个平台会显得比较笨重,在运行过程中负荷量比较大,安全性能也不好,或者缩小平台深度方向的范围尺寸以减小力矩,或者缩小平台允许的额定载重,但适用范围受限,安装拆卸较麻烦,效果差强人意,市场认可度较低并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轻巧、安全性能好、载重性能好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包括基板、承载组件和平台板,平台板安装固定在承载组件的上方,承载组件与基板固定连接;平台板的一侧边与基板连接,平台板的其余侧边均连接有感知边框;感知边框内侧设有第一安装部,平台板侧边设有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沿承载平台Z向分布,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安装有感应组件并用来感知平台板与感知边框之间的Z向位移量。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平台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承载组件,承载平台在满足额定载重的同时得以控制其厚度,并且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同时在平台板的侧边安装感知边框,并且两者间安装感应组件,能防止乘客的身体部位及异物卡入平台板与井道之间的缝隙,使得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0006]作为优选,所述平台板为矩形状板体,所述平台板Y向一侧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平台板Y向另一侧位于所述感知边框内,所述平台板X向两侧的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感知边框的第一安装部之间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感应组件;矩形板体的平台板适用的场合较多,更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在该平台板的两侧与感知边框之间的每侧均安装至少两个感应组件,使得感应的精确度大大提升,从而使得安全性能得到保证。
[0007]作为优选,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有若干根并沿所述平台板Y向呈依次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平台板X向设置;每根
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侧边连接有肋筋,且所述肋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肋筋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通过上述合理的加强筋分布,使得承载平台的厚度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并可轻松的承受额定载重,在不失去现有额定载重的情况下来满足现有承载平台的的范围尺寸。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侧边端部设有榫头,且所述榫头朝向于所述基板侧,与所述榫头相适配的所述基板上设有槽口;第一加强筋与基板之间通过榫头与槽口的配合并再进行塞焊,可大大加强承载组件的强度,从而使得承载平台的强度得到保证。
[0009]作为优选,所述肋筋的结构为L形状,且所述肋筋沿平台板Z向分布的筋条作为第一肋筋条,所述肋筋沿平台板Y向分布的筋条作为第二肋筋条,所述第一肋筋条与所述第二肋筋条之间的夹角A处于89
°
至90
°
之间;通过此结构的肋筋能使得与其焊接的基板与第一加强筋之间的角度也略小于90
°
,以使平台板在自然状态下的尾端微上翘,以补偿承载后的向下变形量。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肋筋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肋筋条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侧边上,且所述基板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肋筋条相固定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平台板X向设置;通过设置第三加强筋使得肋筋在基板上的强度更好,同时能大大提升第一加强筋与基板之间的强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部由相互呈L形分布的第一竖向边和第一横向边构成,并通过所述第一横向边设置在所述感知边框内侧;所述第二安装部由相互呈L形分布的第二竖向边和第二横向边构成,并通过所述第二竖向边设置在所述平台板侧边,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方;通过两个为L形的安装部,这样不但成型简单,而且在相互配合安装时很方便,且相对位移过程中很稳定。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竖向边靠近于所述第二竖向边,所述第一竖向边上设有焊接螺母和穿插孔,且所述焊接螺母与所述穿插孔相贯穿,与所述穿插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边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沿所述第二竖向边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边与所述第二横向边呈上下相对分布,所述第一横向边上设有通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横向边上设有安装孔;通过将两安装部的各边上开设孔位,能将感应组件安装在两安装部上,且安装拆卸方便、成本低、运行稳定。
[0013]作为优选,所述感应组件包括限位螺栓、自回复弹性组件和安装在平台板下方的微动开关组件,所述自回复弹性组件由螺钉、尼龙套、弹簧及螺母构成;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并限位在所述通孔上,且在所述螺钉上依次套有尼龙套和弹簧,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第一横向边与所述第二横向边之间,所述尼龙套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过螺母与螺钉旋紧固定,且所述尼龙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边相抵,另一端与所述螺母相抵;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腰形孔和所述穿插孔并与所述焊接螺母紧固,且所述限位螺栓通过自回复弹性组件的压缩与复位来实现与微动开关组件接触或分离;在感知边框与平台板沿Z向发生相对位移时,通过感应组件触碰微动开关将信号传递至电梯控制系统,避免乘客乘客的身体部位及异物卡入平台板与井道之间的缝隙,大大增加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0014]作为优选,所述微动开关组件包括微动开关和支架,所述微动开关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平台板的下方,且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碰杆位于所述限位螺栓的一端下方;通过
上述结构的设置,在限位螺栓通过感知边框被按压时,能使得限位螺栓与微动开关之间得到有效的触碰。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承载平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去掉平台板的承载平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感应组件在承载平台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承载平台与安装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感应组件在平台板和感知边框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加强筋与基本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包括基板(1)、承载组件(2)和平台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3)安装固定在所述承载组件(2)的上方,所述承载组件(2)与所述基板(1)固定连接;所述平台板(3)的一侧边与所述基板(1)连接,所述平台板(3)的其余侧边均连接有感知边框(4);所述感知边框(4)内侧设有第一安装部(41),所述平台板(3)侧边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41)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31),且所述第一安装部(4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1)均沿承载平台Z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部(4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1)之间安装有感应组件(5)并用来感知所述平台板(3)与所述感知边框(4)之间的Z向位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3)为矩形状板体,所述平台板(3)Y向一侧与所述基板(1)连接,所述平台板(3)Y向另一侧位于所述感知边框(4)内,所述平台板(3)X向两侧的第二安装部(31)与所述感知边框(4)的第一安装部(41)之间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感应组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包括第一加强筋(21)和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一加强筋(21)设有若干根并沿所述平台板(3)Y向呈依次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一端与所述基板(1)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22)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22)沿所述平台板(3)X向设置;每根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侧边连接有肋筋(23),且所述肋筋(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肋筋(2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侧边端部设有榫头(21

1),且所述榫头(21

1)朝向于所述基板(1)侧,与所述榫头(21

1)相适配的所述基板(1)上设有槽口(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筋(23)的结构为L形状,且所述肋筋(23)沿平台板(3)Z向分布的筋条作为第一肋筋条(23

1),所述肋筋(23)沿平台板(3)Y向分布的筋条作为第二肋筋条(23

2),所述第一肋筋条(23

1)与所述第二肋筋条(23

2)之间的夹角A处于89
°
至90
°
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筋条(23

1)固定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第二肋筋条(23

2)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21)的侧边上,且所述基板(1)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肋筋条(23

1)相固定的第三加强筋(24),所述第三加强筋(24)沿所述平台板(3)X向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平台式家用电梯的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41)由相互呈L形分布的第一竖向边(41

1)和第一横向边(41

2)构成,并通过所述第一横向边(41

2)设置在所述感知边框(4)内侧;所述第二安装部(31)由相互呈L形分布的第二竖向边(31

1)和第二横向边(31

2)构成,并通过所述第二竖向边(31

1)设置在所述平台板(3)侧边,且所述第一安装部(41)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鑫华魏明高国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翼腾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