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96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该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包括:本体;夹持装置,夹持装置设置在本体上,夹持装置上设置有接触结构,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空气开关,并且接触结构用于在夹持装置夹持空气开关时,与空气开关的检测接口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接触结构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对空气开关进行测试。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缩短了接线时间,并且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双碳”,节能等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产品的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空气开关通过改变传统断路器仅有的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运用各种数字电路将用电数据可视化,联网化管理,从而实现用电数据可监视、可控制,安全隐患提前发现、提前预警。
[0003]空气开关相比较断路器省去了短路和过载的机械物理保护,加载了各类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前期出厂需要对数据采集,精度,安全性进行保证。
[0004]空气开关结构图可参见附图1,如图1所示,空气开关内部涉及电流、电压、功率、漏电、温度等数据采集单元,主功率控制回路,网络通信,按键指示等功能,测试检验相对比较麻烦,多数需要纯人工或者半人工测试,一致性难以保证。另外,由于空气开关内部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组装带来的强弱电安全可靠性需要每一台进行确认,测试接线会比较耗时,且不安全。
[0005]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存在测试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包括:
[0009]本体;
[0010]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夹持装置上设置有接触结构,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空气开关,并且所述接触结构用于在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所述空气开关时,与所述空气开关的检测接口连接;
[0011]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接触结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所述空气开关进行测试。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移动;和/或
[0013]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板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移动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板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移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
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板体组件,所述第一板体组件围设成一端开放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
[0015]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板体组件,所述第二板体组件围设成一端开放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一板体组件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接触结构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
[0017]在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板体组件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板上,所述接触结构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平行且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用于容置所述空气开关;并且所述限位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方向平行。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开关。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检测口,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口内;或
[0021]所述第二限位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口内;或
[0022]所述第一限位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检测口,所述第二限位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检测口相对设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信号发射器和所述检测信号接收器,所述检测信号发射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口内,所述检测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口内;或者,所述检测信号发射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口内,所述检测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口内。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顶壁,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顶壁的外侧面上,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0025]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26]所述盒体具有与所述顶壁相邻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强电连接结构,所述强电连接结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均与所述侧壁垂直,并且所述强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
第二保护板之间,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保护板,所述第三保护板与所述侧壁平行。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控制装置和夹持装置20均设置在本体10上,夹持装置20夹持空气开关,以将空气开关固定在本体10上;接触结构205设置在夹持装置20上,并且在夹持装置20夹持空气开关的同时,接触结构205与空气开关上的检测接口连接,以实现控制装置与空气开关之间的电连接,进而进行测试;控制装置与空气开关之间的连接,无需手动进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缩短了接线时间,并且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相关技术中空气开关结构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结构图;
[0032]图4是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内部框图;
[0033]图5是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测试流程图;
[0034]图6是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空气开关设备故障整体测试的流程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本体;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夹持装置上设置有接触结构,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空气开关,并且所述接触结构用于在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所述空气开关时,与所述空气开关的检测接口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接触结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所述空气开关进行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板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移动;和/或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板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移动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板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板体组件,所述第一板体组件围设成一端开放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板体组件,所述第二板体组件围设成一端开放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一板体组件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接触结构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在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所述第二板体组件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板上,所述接触结构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海峰许兴玉孟泽威涂峥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