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92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5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雾化组件,每一雾化组件包括基座,包括第一侧体及形成于第一侧体一侧的容纳槽;导油件,至少部分设于容纳槽内;发热件,相对基座可拆卸,且沿第一方向夹持定位于导油件与第一侧体之间,以致发热件的一侧与导油件相接触;第一侧体开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第一气雾出口,发热件至少部分覆设第一气雾出口;以及电源组件,位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的一侧,用于向雾化组件提供工作电源;其中,每一雾化组件具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电源组件具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全部雾化组件的正极引脚与正极触点电连接,电源组件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之间可相对转动,以使负极触点选择性地与对应至少一雾化组件的负极引脚电连接。件的负极引脚电连接。件的负极引脚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雾发生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雾发生装置又名虚拟香烟、电子烟,蒸汽烟等等,主要是用于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模拟吸烟感觉,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
[0003]一般的气雾发生装置上只设置有一个雾化组件和一个储油仓,只能使用一种烟油,在需要使用其他口味的烟油时需清洗储油仓和更换新的雾化组件和出储油仓,造成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气雾发生装置需要使用其他口味的烟油时需清洗储油仓和更换新的雾化组件和出储油仓,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需要使用其他口味的烟油时使用方便的气雾发生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
[0006]至少两个雾化组件,每一雾化组件包括:
[0007]基座,包括第一侧体及形成于第一侧体一侧的容纳槽;
[0008]导油件,至少部分设于容纳槽内;
[0009]发热件,相对基座可拆卸,且沿第一方向夹持定位于导油件与第一侧体之间,以致发热件的一侧与导油件相接触;
[0010]第一侧体开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第一气雾出口,发热件至少部分覆设第一气雾出口;以及
[0011]电源组件,位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的一侧,用于向雾化组件提供工作电源;
[0012]其中,每一雾化组件的发热件具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电源组件具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全部雾化组件的正极引脚与正极触点电连接,电源组件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之间可相对转动,以使负极触点选择性地与对应至少一雾化组件的负极引脚电连接。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底盖,底盖安装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之间,底盖朝向电源组件的一侧具有汇聚部,汇聚部用于汇聚全部雾化组件的正极引脚,正极触点与位于汇聚部的正极引脚电连接。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汇聚部包括开设于底盖朝向电源组件一侧的汇聚凹槽或者汇聚孔。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正极引脚孔,每一正极引脚孔与汇聚部间隔设置,每一雾化组件的正极引脚穿设对应一正极引脚孔,并折弯汇聚至汇聚部。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盖朝向电源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引导部,每一第一引导部设于对应一正极引脚孔与汇聚部之间,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对应的正极引脚至汇聚部。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负极引脚孔,底盖朝向电源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每一负极引脚孔与汇聚部间隔设置,每一第二连接部与对应一负极引脚孔间隔设置,每一雾化组件的负极引脚穿设对应一负极引脚孔,并折弯至对应的一第二连接部处。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盖朝向电源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引导部,每一第二引导部设于对应一负极引脚孔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第二引导部用于引导对应的负极引脚至对应的第二连接部。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位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朝向电源组件的一端,第二磁吸件位于电源组件朝向两个雾化组件的一端;
[0020]其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其中至少一者包括多个,多个第一磁吸件或者多个第二磁吸件沿至少两个雾化组件的旋转方向间隔设置,每一第一磁吸件能够与对应一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合,以使至少两个雾化组件相对电源组件定位。
[00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体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柱,两个侧柱之间形成第一气雾出口,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或者
[0022]第一侧体向远离发热件的方向凹陷,以在夹持发热件的一侧形成第一气雾出口。
[00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基座还包括第二侧体,第二侧体与第一侧体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侧体与第二侧体之间形成容纳槽。
[00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件包括两个发热体,两个发热体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一发热体沿第一方向夹持于导油件与第一侧体之间,其中另一发热体沿第一方向夹持于导油件与第二侧体之间,导油件夹持于两个发热体之间。
[00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件还包括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连接两个发热体,中间连接件及两个发热体之间围合形成一发热槽,导油件至少部分设于发热槽内。
[00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具有定位部,发热件具有配合部,配合部能够与定位部相配合,以使发热件定位于基座。
[00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雾化组件还包括支撑件和第一连接件,支撑件具有第一气流通道,发热件设于第一气流通道内,导油件至少部分在第一气流通道内与发热件相接触,第一连接件能够与支撑件套设,并具有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气雾通道;
[0028]其中,导油件限位于第一连接件与支撑件之间。
[002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孔,导油件的部分自连通孔凸伸出支撑件的外侧;
[0030]每一雾化组件的基座的部分自连通孔凸伸出支撑件的外侧,以支撑于连通孔的孔壁上;
[0031]导油件的部分支撑于基座凸伸出支撑件的外侧的部分上;
[0032]第一连接件套设于支撑件的外侧,以在支撑件的外侧限位导油件。
[0033]上述气雾发生装置,通过设置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多个雾化组件,并使电源组件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之间可相对转动,可在需要使用其他口味的烟油时,仅需使电源组件与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之间相对转动,以实现对应的一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电连接而被启用,从而无需清洗储油仓和更换新的雾化组件和储油仓,故在使用其他口味的烟油时变得方
便。另外,由于本申请中的全部雾化组件的正极引脚与正极触点电连接,而仅仅通过旋转切换负极引脚与负极触点电连接,故简化了整体结构,并使得气雾发生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所示的发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图4所示的发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5]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雾化组件,每一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基座,包括第一侧体及形成于所述第一侧体一侧的容纳槽;导油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发热件,相对所述基座可拆卸,且沿第一方向夹持定位于所述导油件与所述第一侧体之间,以致所述发热件的一侧与所述导油件相接触;所述第一侧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气雾出口,所述发热件至少部分覆设所述第一气雾出口;以及电源组件,位于所述至少两个雾化组件的一侧,用于向所述雾化组件提供工作电源;其中,每一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发热件具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电源组件具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全部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正极触点电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之间可相对转动,以使所述负极触点选择性地与对应至少一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负极引脚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安装于所述至少两个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所述底盖朝向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具有汇聚部,所述汇聚部用于汇聚全部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正极引脚,所述正极触点与位于所述汇聚部的所述正极引脚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底盖朝向所述电源组件一侧的汇聚凹槽或者汇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正极引脚孔,每一所述正极引脚孔与所述汇聚部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正极引脚穿设对应一所述正极引脚孔,并折弯汇聚至所述汇聚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朝向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引导部,每一所述第一引导部设于对应一所述正极引脚孔与所述汇聚部之间,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对应的所述正极引脚至所述汇聚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负极引脚孔,所述底盖朝向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每一所述负极引脚孔与所述汇聚部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一所述负极引脚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负极引脚穿设对应一所述负极引脚孔,并折弯至对应的一所述第二连接部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朝向所述电源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引导部,每一所述第二引导部设于对应一所述负极引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于引导对应的所述负极引脚至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