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3835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塘、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及菜地,其中:鱼塘底部的排污口与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入至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出水口排入至尾水处理系统内;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及流入至菜地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实施对塘底污泥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采用尾水处理系统实施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其能够有效去除塘底污泥、鱼塘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经尾水处理系统处理有的净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鱼塘内的尾水及塘底污泥的排放、处理已经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尾水及塘底污泥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必选定期进行处理。
[0003]鱼菜共生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鱼菜共生系统不加区分地将尾水和塘底污泥进行生物过滤处理后,再灌溉至菜地内,但是,尾水和塘底污泥所含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特性相差巨大,统一的生物过滤处理并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仍将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包括:鱼塘、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及菜地,其中:
[0006]所述鱼塘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排污口排入至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
[0007]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
[0008]所述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入至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内;
[0009]尾水经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以及流入至菜地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进泥管道、污泥收集池、污泥提升管道、厌氧发酵罐、第一沉淀池及发酵液肥收集池,其中: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一端连接鱼塘底部的所述排污口上,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进泥管道流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污泥收集池内并靠近所述污泥收集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上端伸入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污泥收集池内的污泥经所述污泥提升管道提升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厌氧发酵罐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污泥在所述厌氧发酵罐内完成厌氧发酵后所产生的发酵液肥经所述第一出液口进入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液口,发酵液肥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内完成沉淀后经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入至所述发酵液肥收集池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经管道与所述厌氧发酵罐连接,沉积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经管道回流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泥管道上设置有污泥驱动泵,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设
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排污阀;所述污泥提升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提升泵。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发酵罐内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温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温度探头用于获取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的温度信息,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基于所述温度探头获取到的所述温度信息调节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温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生态沟渠、第二沉淀池、一级过滤坝、好氧反应池、二级过滤坝及强化处理池,其中:所述生态沟渠的一端连接鱼塘的出水口,所述生态沟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水口,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生态沟渠流入至所述第二沉淀池内;所述一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沉淀池内的完成沉淀的尾水经所述一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内;所述二级过滤坝设置在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之间,所述好氧反应池内的完成好氧处理的尾水经所述二级过滤坝过滤后,流入至所述强化处理池;所述强化处理池用于实施对尾水的强化处理。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处理池的出水口与鱼塘的回水口连接,尾水在所述强化处理池内完成强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过滤坝包括第一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笼内的第一填料,所述二级过滤坝包括第二网笼及填充在所述第二网笼内的第二填料。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鱼塘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经管道连接所述好氧反应池及强化处理池,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用于扩繁土著益生菌并将扩繁的土著益生菌添加至所述好氧反应池和所述强化处理池内。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包括:扩繁容器,所述扩繁容器容纳扩繁溶液,所述扩繁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扩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加热升温和保温;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扩繁容器上,所述曝气装置被配置为实现对容纳于所述扩繁腔内的扩繁溶液的增加和维持溶氧。
[0019]通过设置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本技术实现了对塘底污泥、鱼塘尾水的分类处理,其能够
[0020]本技术提供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采用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实施对塘底污泥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采用尾水处理系统实施对鱼塘尾水的净化处理,其能够有效去除塘底污泥、鱼塘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经尾水处理系统处理有的净化水被导流至菜地内,实现对了菜地的自动灌溉。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级过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二级过滤坝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至图7中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0030]鱼塘1;
[0031]污泥收集处理系统2:进泥管道21、污泥收集池22、污泥提升管道23、厌氧发酵罐24、第一沉淀池25、发酵液肥收集池26、排污阀27、溢流管28;
[0032]尾水处理系统3:生态沟渠31、第二沉淀池32、一级过滤坝33、好氧反应池34、二级过滤坝35、强化处理池36、土著益生菌扩繁装置37、扩繁容器371、加热装置372、曝气装置373;
[0033]菜地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包括鱼塘、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及菜地,其中:所述鱼塘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排污口排入至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内;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施对污泥的厌氧发酵处理;所述鱼塘的出水口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连接,鱼塘内的尾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入至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内;尾水经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回流至鱼塘内以实施对鱼塘的补水,以及流入至菜地内以实施对菜地的灌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进泥管道、污泥收集池、污泥提升管道、厌氧发酵罐、第一沉淀池及发酵液肥收集池,其中: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一端连接鱼塘底部的所述排污口上,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鱼塘底部的污泥经所述进泥管道流入至所述污泥收集池内;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污泥收集池内并靠近所述污泥收集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提升管道的上端伸入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污泥收集池内的污泥经所述污泥提升管道提升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所述厌氧发酵罐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污泥在所述厌氧发酵罐内完成厌氧发酵后所产生的发酵液肥经所述第一出液口进入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液口,发酵液肥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内完成沉淀后经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入至所述发酵液肥收集池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经管道与所述厌氧发酵罐连接,沉积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经管道回流至所述厌氧发酵罐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管道上设置有污泥驱动泵,所述进泥管道的第二端设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排污阀;所述污泥提升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提升泵。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罐内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温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温度探头用于获取所述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的温度信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再元孟燕代克岩
申请(专利权)人:澳珀杭州生态产业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