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628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注入信号电路,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与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注入信号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隔离电路、信号驱动电路和微电流发送电路,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为微电流发送电路供电,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用于为隔离电路和信号驱动电路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特征电流注入电路中存在的电路结构复杂和空载功耗大的问题。路结构复杂和空载功耗大的问题。路结构复杂和空载功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网拓扑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公司更加迫切的需要了解台区配电网的电力连接情况,即台区配网的电力网络结构拓扑图。由于采用人工识别的拓扑识别方法不仅准确度低,且费时费力,为了获得更为准确可靠的台区配网电力网络拓扑结构图,越来越多的台区采用自动配网拓扑识别技术。
[0003]目前主流方案为采用基于特征电流注入方法来进行台区拓扑识别。注入信号电路中的微电流发送电路需要一个高压直流电源,通常由交流电整流获得,而信号驱动电路需要一个电压为12V左右、供电能力达到3mA以上的电源。传统电路中,由于电源电路和注入信号电路不在同一印制板上,或者由于电源电路中保护器件的限流作用无法提供高压直流电源,使得两套电源为独立式设计,两套电源电路需要分别设计整流电路,导致电路结构复杂,且独立设计的12V电源会增加整机空载功耗,通常此电源的空载功耗在0.6VA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其目的是:改进特征电流注入电路的电源电路,解决传统电路中存在的电路结构复杂和空载功耗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注入信号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相连接。
[0007]所述注入信号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隔离电路、信号驱动电路和微电流发送电路,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用于为所述微电流发送电路供电,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用于为所述隔离电路和信号驱动电路供电。
[0008]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和止逆二极管V11,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三接线端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二接线端与所述止逆二极管V11的阳极相连接,止逆二极管V11的阴极通过电解电容C39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两个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压敏电阻RV2。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和电源控制芯片D3,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还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D3相连接,用于触发电源控制芯片D3工作,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通过滤波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相连接,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通过反馈电路与电源控制芯片D3的反馈端相
连接,用于使电源控制芯片D3根据反馈电压与采样电压的大小控制占空比。
[0011]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V6和第二三极管V8,第一三极管V6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所述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三极管V6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相连接,第一三极管V6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1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第一三极管V6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8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V8的基极与所述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V8的集电极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第二三极管V8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
[0012]第二三极管V8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二极管V9和电阻R7与所述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V9的电流导通方向为电阻R7指向第二三极管V8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8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12与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微电流发送电路包括电阻R15、稳压二极管V10和MOS管V5,电阻R15与稳压二极管V10并联后一端与所述微电流发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5与稳压二极管V10的另一并联端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稳压二极管V10的电流导通方向为接地端SGND指向所述微电流发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MOS管V5的门极与微电流发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MOS管V5的漏极通过分压电阻与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相连接,MOS管V5的源极通过电阻R17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使得经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的电压VB+用于后级输出12V电源的同时可以作为高压直流电源为微电流发送电路供电,打破了传统技术方案中的独立式电源设计,省去了一套整流电路,降低了外围电路复杂度,节省了器件,缩小了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且有效避免了独立式电源设计存在的空载功耗大的问题;
[0016](2)信号驱动电路中的推挽电路和快关慢开设计,避免了MOS管因瞬间开关引起的震荡,同时降低了MOS管的开关损耗;
[0017](3)微电流发送电路中的稳压二极管设计实现了电路的限流保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整流电路及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开关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注入信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如图1,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注入信号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

1、保护电路1

2和开关电源电路1

3,所述整流电路1

1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输入端UA_IN、UN_IN相连接,整流电路1

1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整流电路1

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保护电路1

2和开关电源电路1

3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相连接。
[0024]具体地,如图2,所述整流电路1

1的输入端的两个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压敏电阻
RV2,所述压敏电阻RV2用于浪涌保护。压敏电阻RV2的型号为S14K510。
[0025]所述保护电路1

2包括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和止逆二极管V11,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三接线端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二接线端与所述止逆二极管V11的阳极相连接,止逆二极管V11的阴极通过电解电容C39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型号为MZ11

06E15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注入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

1)、保护电路(1

2)和开关电源电路(1

3),所述整流电路(1

1)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整流电路(1

1)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整流电路(1

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保护电路(1

2)和开关电源电路(1

3)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相连接;所述注入信号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隔离电路(2

1)、信号驱动电路(2

2)和微电流发送电路(2

3),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用于为所述微电流发送电路(2

3)供电,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VCC用于为所述隔离电路(2

1)和信号驱动电路(2

2)供电;所述保护电路(1

2)包括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和止逆二极管V11,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VB+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三接线端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三端复合式热敏保护器RT2的第二接线端与所述止逆二极管V11的阳极相连接,止逆二极管V11的阴极通过电解电容C39与接地端SGND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1

1)的输入端的两个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压敏电阻RV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台区拓扑识别特征电流注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1

3)包括变压器T1和电源控制芯片D3,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保护电路(1

2)的输出端相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还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D3相连接,用于触发电源控制芯片D3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鹏刘骞范小远王晋硕万广琦郝至健刘许杨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