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351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属于病媒生物监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准备监测多种病媒生物;S2:根据病媒生物种类开始实施监测;S3:根据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应的对捕捉的病媒生物照片进行拍照;S4:将拍摄有的病媒生物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S5:利用图片识别对照片进行分析,获得数量和种类信息数据;S6:将获得的信息与填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实现对数据质量自动控制。能够基于图像对鼠、蚊、蝇、蟑螂、蜱、臭虫等病媒生物数量和品种的识别;采用基于图像识别的技术手段,统计不同病媒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通过病媒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对多种病媒生物监测方法数据的质量自动控制。媒生物监测方法数据的质量自动控制。媒生物监测方法数据的质量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媒生物监测
,尤其涉及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为了促进病媒生物监测科学、规范和统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病媒监测技术的研究,形成了GB/T 23795、GB/T 23796、GB/T 23797、GB/T 36788、GB/T 23798等监测标准和《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年版)》方案。
[0003]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由各基层疾控中心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责任心等参差不齐;受创建卫生城市等行政工作的干预,人为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监测数据的质量难于保证,难于有效为病媒生物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病媒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和研究意义。
[0004]目前国家层面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核验报表报送时间等方式进行。主要是采用前瞻性监测、标本复核等人工检查的技术和方法,人力投入巨大,效率低下。
[0005]而国家层面和部分省市已实现了病媒监测数据网络直报,已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应用效率,但尚未开展信息化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分别准备监测多种病媒生物;
[0010]S2:根据病媒生物种类开始实施监测;
[0011]S3:根据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应的对捕捉的病媒生物照片进行拍照;
[0012]S4:将拍摄有的病媒生物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
[0013]S5:利用图片识别对照片进行分析,获得数量和种类信息数据;
[0014]S6:将获得的信息与填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实现对数据质量自动控制。
[0015]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包括鼠、蚊、蝇、蟑螂、蜱或臭虫,并根据种类分别采用相应的国标监测方法。
[0016]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鼠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17]鼠类选择GB/T 23798中的粘鼠板法或夹夜法。
[0018]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蚊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19]蚊类选择GB/T 23797中的诱蚊灯法、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挥网法或帐诱法。
[0020]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蝇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21]蝇类选择GB/T 23796中的笼诱法或粘捕法。
[0022]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为蟑螂,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23]蟑螂类选择GB/T 23795中的粘捕法。
[0024]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为蜱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25]蜱类选择GB/T 36788中的布旗法或人工诱捕法;
[0026]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为臭虫,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27]臭虫类选择WS/T 692中的粘捕法。
[0028]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病媒生物照片获得的具体方式为,根据病媒生物的种类对应的进行捕获处理,并放到对应的拍摄的环境中进行拍摄,获得病媒生物捕获照片。
[0029]进一步地,在步骤S6中,将基于图片识别的获得的数据与病媒监测网络系统内填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数据不匹配的错误提示。
[00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基于图像对鼠、蚊、蝇、蟑螂、蜱、臭虫等病媒生物数量和品种的识别;
[0031]采用基于图像识别的技术手段,统计不同病媒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通过病媒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对多种病媒生物监测方法数据的质量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00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参照图1,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分别准备监测多种病媒生物;
[0037]S2:根据病媒生物种类开始实施监测;
[0038]S3:根据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应的对捕捉的病媒生物照片进行拍照;
[0039]S4:将拍摄有的病媒生物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
[0040]S5:利用图片识别对照片进行分析,获得数量和种类信息数据;
[0041]S6:将获得的信息与填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实现对数据质量自动控制。
[0042]将信息上传至病媒监测数据网络进行对比。
[0043]在步骤S3中,病媒生物照片获得的具体方式为,根据病媒生物的种类对应的进行捕获处理,并放到对应的拍摄的环境中进行拍摄,获得病媒生物捕获照片;
[0044]在步骤S6中,将基于图片识别的获得的数据与病媒监测网络系统内填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数据不匹配的错误提示,其中,识别数据包括数量识别数据和病媒生物种类识别数据。
[0045]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包括鼠、蚊、蝇、蟑螂、蜱或臭虫,并根据种类分别采用相应的国标监测方法。
[0046]同一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鼠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47]鼠类选择GB/T 23798中的粘鼠板法或夹夜法。
[0048]具体的,拍摄照片采用的具体步骤为:
[0049]粘鼠板法:拍摄捕获粘鼠板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
[0050]夹夜法:拍摄捕获鼠夹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
[0051]同一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蚊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
[0052]蚊类选择GB/T 23797中的诱蚊灯法、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挥网法或帐诱法。
[0053]具体的,拍摄照片采用的具体步骤为:
[0054]将捕获的蚊子采用冰冻、喷杀虫剂等处死后,按不同的蚊种分区域至于A4打印纸上,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
[0055]同一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准备监测多种病媒生物;S2:根据病媒生物种类开始实施监测;S3:根据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应的对捕捉的病媒生物照片进行拍照;S4:将拍摄有的病媒生物照片上传到相应生境的记录栏中;S5:利用图片识别对照片进行分析,获得数量和种类信息数据;S6:将获得的信息与填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实现对数据质量自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包括鼠、蚊、蝇、蟑螂、蜱或臭虫,并根据种类分别采用相应的国标监测方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鼠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鼠类选择GB/T 23798中的粘鼠板法或夹夜法。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病媒生物的种类为蚊类,其监测方法方式为:蚊类选择GB/T 23797中的诱蚊灯法、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挥网法或帐诱法。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图像控制病媒生物监测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恒青张应何亚明涂涛田肖汉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救灾防病应急处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