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配电网运行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过去传统电网大都采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随着城市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原有的控制方式无法同时处理各模块的调度任务,导致下达命令和完成通讯交互的难度大大增加,同时该控制模式容易发生单点故障,大大降低了控制可靠性。此外,传统电网缺乏动态的柔性控制,其电源的接入和退出、电能的输送都比较单一,缺乏弹性,大部分的信息传递属于单向性传输,对于一些简单需求不能做到立即回馈,导致消息滞后,用户体验较差。为了解决集中式控制带来的问题,许多学者在电力系统中引入了分布式控制的思想。分布式控制具有鲁棒性好、通信灵活和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结构的特点,在实现全局的优化协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0003]目前,针对配电网有功无功功率和电压的分布式优化控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兼顾电网运行经济性方面的分布式控制还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网荷智能互动系统控制架构和系统成本的经济最优函数;计算单个系统节点的数据信息变量成本;针对不同节点属性,更新有功成本增量一致性算法;根据总有功功率恢复到需求值水平,求取每个节点的有功出力情况,进行单个节点与总系统的有功功率收敛判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网荷智能互动系统控制架构和系统成本的经济最优函数,具体包括:基于分布式去中心化通信架构,建立基于网荷智能互动系统的控制架构;根据建立的基于网荷智能互动系统的控制架构,以系统发电过程中各电力节点的有功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有功成本一致性的经济优化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网荷智能互动系统的控制架构包括以下三层:管理层,包含调控计划、调控管理、数据实时监测和运维管理模块,用于对计划指标和现场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决策,完成数据实时监测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校验;分区协调层,用于保持各区域间数据信息交互,通过领导者节点和邻居节点间的数据互动,揭露每个地区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及时预警并向管理层上报问题信息;本地控制层:以配电柜、智能互动终端、风电机组、光伏机组和监控设备为控制对象,包含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发输变配用电等业务环节;调控完成后,通过处理数据信息,更新自身的信息变量,以实现各区域内部的优化控制,并反馈给上层指标完成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发电总有功成本的经济最优函数为:其中,W
G
为总有功成本;N
cDG
为可控的分布式发电节点个数;W
iP
为可控的分布式发电节点i的有功发电成本;N
ucDG
为不可控的分布式发电节点个数;W
jP
为可控的分布式发电节点j的有功发电成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荷智能互动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个系统节点的数据信息变量成本具体为:分布式发电节点i的有功成本表示如下:W
iP
=α
i
+β
i
P
i
+γ
i
P
i2
其中,P
i
为节点i的供电容量,α
i
为常数,β
i
是发电过程中节点i的维护成本参数,γ
i
是发电过程中节点i的燃料成本参数;考虑到网荷智能互动节点供电需求平衡,则约束条件如下:其中,P
i
为系统节点i的供电容量,P
iMIN
为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维杰,黄福全,程韧俐,周招鹤,杨帆,郑晓辉,刘振兴,陈洪云,刘金生,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