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开尹专利>正文

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27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药棒,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量给药的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包括有第一把手、主框体、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输药管、金属块、吸铁石和第三固定柱等,主框体下部左侧设有第一把手,主框体下部右侧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右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上连接有第一输药管,第一输药管上部设有金属块,主框体上部设有第三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右侧设有吸铁石,吸铁石与金属块相吸。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换位筒进行定量接料,从而通过压筒将输送槽内的药物推入软管内,通过软管和第一输药管进入患者鼻腔内,达到鼻腔内部定量给药的目的。达到鼻腔内部定量给药的目的。达到鼻腔内部定量给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药棒,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口科中,在治疗鼻病、上呼吸疾病时通常借助鼻腔给药装置由鼻腔送入液体的药物,液体药物经鼻黏膜吸收而直达病灶从而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12038575U公开了一种鼻腔缓释给药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鼻腔缓释给药不便,且上料换料工作复杂的缺点,包括鼻腔管,鼻腔管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引导管,且引导管的末端通过中间板设置有喷头,所述鼻腔管上开设有换料槽口,且换料槽口的一侧铰接有封板,该封板上安装有母卡扣,换料槽口的另一侧设置有子卡扣,功能板设置于鼻腔管的内侧壁上,且功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该装置通过带有隔离消毒护套的喷头,来对鼻腔进行缓释给药工作,隔离防护安全可靠,通过按压联动柄抵开支撑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压按压板进行给药,且换料上料工作方便,可持续性的进行鼻腔给药工作。但在给药时,无法定药量,容易导致给药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不利于治疗。
[0004]如何设计一种定量给药的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是本专利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定药量,容易导致给药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不利于治疗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量给药的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包括有第一把手、主框体、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输药管、金属块、吸铁石、第三固定柱、启动机构和下料机构,主框体下部左侧设有第一把手,主框体下部右侧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右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上连接有第一输药管,第一输药管上部设有金属块,主框体上部设有第三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右侧设有吸铁石,吸铁石与金属块相吸,主框体中部左侧设有实现自动给药的启动机构,主框体上部内侧设有实现定量送料的下料机构。
[0007]更为优选的是,启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第一直线弹簧、拉环和压杆,主框体中部左侧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式设有压杆,压杆与第一滑杆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直线弹簧,压杆左侧设有拉环。
[0008]更为优选的是,下料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柱、储料筒、固定框、换位筒、软管、第二滑杆、第二直线弹簧、第一推杆和压筒,主框体内部上侧设有第四固定柱,第四固定柱内侧设有用于存储药物的储料筒,主框体内中部右侧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内侧转动式设有换位筒,固定框下部右侧连接有用于输送药物的软管,软管内侧设有单向阀,固定框下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推杆,压杆移动后与第一推杆接触,第二滑杆均与第一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直线弹簧,第一推杆右侧设有压筒,压筒与固定框滑动式
连接。
[000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实现自动定量送料的换位机构,换位机构包括有第三滑杆、第三直线弹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扭簧、齿条和单向齿轮,主框体内中部左侧设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前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摆杆,第三滑杆后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摆杆,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均与第三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三直线弹簧,第一摆杆上部与第二摆杆上部转动式连接,第一摆杆上部与第二摆杆上部之间连接有扭簧,第二摆杆下部设有齿条,换位筒左侧中间设有单向齿轮,单向齿轮与齿条啮合。
[0010]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药物充分送入患者鼻腔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二输药管、第四滑杆、滑套和第四直线弹簧,第一推杆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推杆,第一输药管内侧设有两个第四滑杆,第四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滑套,第四滑杆均与滑套之间连接有第四直线弹簧,滑套内侧设有用于输送药物的第二输药管,第二输药管底部与软管右端连接,第二输药管下部设有第三推杆。
[00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防止第一输药管上下摆动伤害鼻腔内膜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包括有第一楔形块、第五滑杆、第五直线弹簧、第二楔形块、连杆和夹板,两个第二推杆左侧均设有第一楔形块,主框体内中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五滑杆,第五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均与同侧的第二楔形块接触,第二楔形块均与同侧的第五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五直线弹簧,第二楔形块下部均设有连杆,连杆右侧均设有用于稳定第一输药管的夹板。
[0012]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防止灰尘落进储料筒内的添料机构,添料机构包括有盖板、挡板和第二把手,主框体顶部设有用于闭合储料筒的盖板,盖板中间转动式设有挡板,挡板顶部设有第二把手。
[0013]更为优选的是,换位筒内侧开有四个输送槽。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换位筒进行定量接料,从而通过压筒将输送槽内的药物推入软管内,通过软管和第一输药管进入患者鼻腔内,达到鼻腔内部定量给药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通过压杆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转动向外打开,第二摆杆通过齿条带动单向齿轮和换位筒转动九十度后停止,如此无需人们借助工具转动换位筒,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推杆与向右推动第三推杆,第三推杆带动第二输药管和滑套向右移动,使得第二输药管更深入的伸入患者鼻腔内部进行给药,使得药物充分进入患者鼻腔,达到更好的给药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夹板夹紧第一输药管,防止第一输药管上下摆动伤害鼻腔内膜;5、本专利技术通过挡板闭合储料筒,从而防止灰尘落进储料筒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启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换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B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输送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输送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稳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添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把手,2、主框体,3、第一固定柱,4、第二固定柱,5、第一输药管,6、金属块,7、吸铁石,8、第三固定柱,9、启动机构,91、第一滑杆,92、第一直线弹簧,93、拉环,94、压杆,10、下料机构,101、第四固定柱,102、储料筒,103、固定框,104、换位筒,105、软管,106、第二滑杆,107、第二直线弹簧,108、第一推杆,109、压筒,11、换位机构,111、第三滑杆,112、第三直线弹簧,113、第一摆杆,114、第二摆杆,115、扭簧,116、齿条,117、单向齿轮,12、输送机构,121、第二推杆,122、第三推杆,123、第二输药管,124、第四滑杆,125、滑套,126、第四直线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包括有第一把手(1)、主框体(2)、第一固定柱(3)、第二固定柱(4)、第一输药管(5)、金属块(6)、吸铁石(7)和第三固定柱(8),主框体(2)下部左侧设有第一把手(1),主框体(2)下部右侧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柱(3),第一固定柱(3)右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柱(4),第二固定柱(4)上连接有第一输药管(5),第一输药管(5)上部设有金属块(6),主框体(2)上部设有第三固定柱(8),第三固定柱(8)右侧设有吸铁石(7),吸铁石(7)与金属块(6)相吸,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启动机构(9)和下料机构(10),主框体(2)中部左侧设有实现自动给药的启动机构(9),主框体(2)上部内侧设有实现定量送料的下料机构(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其特征是,启动机构(9)包括有第一滑杆(91)、第一直线弹簧(92)、拉环(93)和压杆(94),主框体(2)中部左侧设有第一滑杆(91),第一滑杆(91)上滑动式设有压杆(94),压杆(94)与第一滑杆(91)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直线弹簧(92),压杆(94)左侧设有拉环(93)。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其特征是,下料机构(10)包括有第四固定柱(101)、储料筒(102)、固定框(103)、换位筒(104)、软管(105)、第二滑杆(106)、第二直线弹簧(107)、第一推杆(108)和压筒(109),主框体(2)内部上侧设有第四固定柱(101),第四固定柱(101)内侧设有用于存储药物的储料筒(102),主框体(2)内中部右侧设有固定框(103),固定框(103)内侧转动式设有换位筒(104),固定框(103)下部右侧连接有用于输送药物的软管(105),软管(105)内侧设有单向阀,固定框(103)下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二滑杆(106),第二滑杆(106)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推杆(108),压杆(94)移动后与第一推杆(108)接触,第二滑杆(106)均与第一推杆(108)之间连接有第二直线弹簧(107),第一推杆(108)右侧设有压筒(109),压筒(109)与固定框(103)滑动式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鼻口科鼻腔内部给药棒,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实现自动定量送料的换位机构(11),换位机构(11)包括有第三滑杆(111)、第三直线弹簧(112)、第一摆杆(113)、第二摆杆(114)、扭簧(115)、齿条(116)和单向齿轮(117),主框体(2)内中部左侧设有第三滑杆(111),第三滑杆(111)前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摆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开尹
申请(专利权)人:邓开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